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凤新

作品数:7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多沙粗沙区
  • 3篇沙区
  • 3篇黄河中游
  • 3篇粗沙
  • 2篇泥沙
  • 2篇黄土高原
  • 2篇产沙
  • 1篇淤地坝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类型
  • 1篇蚀变
  • 1篇图斑
  • 1篇土壤
  • 1篇土壤侵蚀
  • 1篇泥沙沉积
  • 1篇泥沙灾害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暖
  • 1篇侵蚀产沙
  • 1篇侵蚀量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李凤新
  • 6篇景可
  • 3篇李钜章

传媒

  • 2篇土壤侵蚀与水...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泥沙研究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被引量:23
1999年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有二重性作用,即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中上游的强烈侵蚀产沙,强烈的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河道泥沙堆积空间制约,水沙关系不协调。
景可李凤新
关键词:泥沙灾害类型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侵蚀模型探讨被引量:48
1999年
国内外曾研究出不同类型的坡面侵蚀计算模型,但还没有一个成熟的流域侵蚀计算模型,至今流域侵蚀量仍以输沙量替代。本文充分利用黄河中游不同区域具有大量淤地坝的条件,再通过侵蚀影响因素机理的分析、在侵蚀形态类型区的划分等基础上探讨侵蚀变权模型的建设。首先选择了155个“闷葫芦”淤地坝,采集每个坝的年均淤积量,以及相应流域的侵蚀影响因素:植被盖度、降雨量、沟谷密度、切割深度、地表组成物质、>15°的坡耕地面积比等资料,采用变权形式,建立侵蚀强度宏观估算模型。最后用年降水量与年输沙量的关系对模型进行改进。得到如下适用于多沙粗沙区的侵蚀量计算模型:log(Tm)=21.3/(3/Gm+55/Qsd+9/Zx+10/Wx)+(0.92-1.69/(3/Gm+70/Qsd+8/Zx+9/Wx))*ln(Ps*Pd)+0.67*Rd-6.
李钜章景可李凤新
关键词:多沙粗沙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黄河中游侵蚀量及趋势预测被引量:11
1998年
本文研究了黄河中游黄土的侵蚀形态类型区划分指标与原则,将黄河中游划分出4个1级区20个亚区,约556个类型区图斑。利用黄河中游155个“闷葫芦”淤地坝沉积泥沙资料和相关侵蚀因子建立了侵蚀变权模型,用该模型计算了每个图斑的侵蚀量。同时还研究了侵蚀因子变化趋势,再利用侵蚀变数模型预测了下世纪中叶黄河中游的侵蚀量。
景可李钜章李凤新
关键词:侵蚀量黄河中游图斑淤地坝蚀变
黄河中游半干旱带的侵蚀环境特征被引量:1
1993年
黄河中游半干旱带形成于地质时期,自然环境特征随之出现。其主要特征是:1.降雨具有集中性与波动性;2.地表组成物质结构松散;3.植被类型简单、盖度小。而由侵蚀环境所引起的侵蚀产沙特点是:1.侵蚀产沙类型复杂;2.产沙地层多样性;3.产沙具有集中性与波动性。并指出:半干旱带的生态环境属性难以改变,但人们可以通过调整人地关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来抑制侵蚀环境的恶化。
景可李凤新
关键词:干旱区产沙
黄河中游粗沙区范围界定研究被引量:8
1997年
黄河下游沉积泥沙主要来自黄河中游粗沙区,但至今粗沙区的范围及面积还未定论。笔者在理解粗泥沙特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粗沙区、多沙区和多沙粗沙区的基本概念的内涵,确定划分粗沙区、多沙区和多沙粗沙区的指标,并进行了形态类型区划分和侵蚀产沙模型建设。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进行了粗沙区范围界定,其结果是黄河中游粗沙区面积为95515km2,多沙粗沙区的面积为94121km2。
景可李钜章李凤新
关键词:多沙粗沙区黄河中游泥沙沉积
全球气候变暖对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影响被引量:5
1993年
本文讨论未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黄土高原侵蚀产沙的变化趋势。在分析气候期与侵蚀期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堆积期与侵蚀期都发生在干旱期,未来全球气候变暖进入湿润期,黄土高原侵蚀产沙趋于减少。
景可李凤新
关键词:气候变暖产沙黄土高原
黄河多沙粗沙区产水产沙对中游来水来沙的贡献率被引量:9
1999年
在分析黄河流域不同产水产沙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论述了黄河多沙粗沙区界定的原则、指标,最后给出了多沙粗沙区面积;建立了流域各产水产沙区与中游来水来沙耦合关系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了多沙粗沙区的产水产沙量对中游四站来水来沙的贡献率。即:多沙粗沙区的年产水量只占黄河四站总水量的12.9%,年产沙量占四站总来沙量的63.4%,其中四站的粗泥沙量约87%是来自多沙粗沙区。今后加大多沙粗沙区的治理是减少四站来沙的关键,若多沙粗沙区治理1万km2,即可减少四站全沙量的8%,粗沙量的10%。
景可李钜章李凤新
关键词:多沙粗沙区贡献率黄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