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双双

作品数:50 被引量:1,063H指数:17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6篇气候
  • 12篇时空变化特征
  • 12篇气候变化
  • 9篇灾害
  • 7篇影响因素
  • 7篇气温
  • 7篇降水
  • 7篇旱涝
  • 6篇自然灾害
  • 6篇干旱
  • 4篇对称性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时空对称性
  • 3篇强震
  • 3篇秦岭南北
  • 3篇可公度
  • 3篇降水指数
  • 3篇旱涝变化
  • 3篇多灾种

机构

  • 3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3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作者

  • 50篇李双双
  • 26篇延军平
  • 16篇刘宪锋
  • 15篇杨赛霓
  • 6篇万佳
  • 5篇刘焱序
  • 4篇张东海
  • 4篇刘栎杉
  • 3篇孔锋
  • 3篇潘耀忠
  • 3篇朱秀芳
  • 3篇武亚群
  • 2篇石蜜蜜
  • 2篇李晶
  • 2篇胡娜娜
  • 2篇张涛涛
  • 2篇王腾
  • 2篇汪伟平
  • 2篇王米雪
  • 2篇王娟

传媒

  • 6篇地理学报
  • 5篇灾害学
  • 4篇资源科学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干旱区地理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研究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6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宁夏旱涝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被引量:23
2013年
利用宁夏20个气象站1961—2010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标准化降水指数等数理分析方法,对宁夏近50年旱涝灾害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1961—2010年宁夏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增温速率为0.38℃/10a,远高于全国和西北地区;②1961—2010年宁夏降水量波动减少且具有整体性,雨量带明显南移,干旱、半干旱区域逐年扩大。③1961—2010年宁夏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干旱化趋势明显。④在旱灾方面,宁夏南部山区旱灾频率相对较低,从南向北旱灾频率逐渐上升。北部灌溉区以轻微干旱为主,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主要发生在中部干旱区。⑤在涝灾方面,宁夏南部山区涝灾相对较少,依然呈现由南向北涝灾频率逐渐上升的空间格局。中等以上涝灾南部山区相对较多,严重湿润和极端湿润主要发生在北部引黄灌溉区。
李双双延军平杨蓉胡娜娜
关键词:旱灾涝灾标准化降水指数
近54年京津冀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2015年
基于1960一2013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4个气象站逐日最高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利用高温热浪模型,辅以趋势分析、突变检验及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近54年京津冀地区热浪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城市化对热浪变化的影响,并尝试寻找对热浪异常具有稳定指示意义的环流因子。结果表明:1960一2013年京津冀地区热浪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转折,热浪呈先减少后增加趋势;京津冀地区热浪空间格局变化整体呈南减北增,东南平原区热浪呈下降趋势,北部生态涵养区呈现增加趋势;在区域尺度上,城市化或迁站影响并未改变北京极端热浪变化趋势,主要影响以轻度和中度热浪变化为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反气旋环流与京津冀地区热浪异常关系最为显著,对热浪异常是一种稳定且强烈的指示信号。当青藏高原高空反气旋环流异常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北,京津冀地区发生超级热浪可能性较大。
李双双杨赛霓张东海刘宪锋
关键词:高温热浪
基于均一化资料的西安极端气温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基于1960~2015年西安气象站点逐日最高温、最低温数据,采用RHtest软件对非均一化气温序列进行订正,进而选取16项极端气温指数,对西安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气象站点迁移,西安气温资料存在非均一性,导致极端气温变化趋势被低估;(2)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安极端气温变化表现出:“快速增温与平稳波动并存,冷暖变化趋势相反,夜晚增暖趋势比白天明显,白天波动变化明显于夜晚,持续性高温事件变化不大,持续性低温事件大幅下降”的变化特征;(3)通过不同区域趋势变化对比、冷暖、昼夜变化关系对比发现,受城市热岛影响,西安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更为突出,远高于中国其他对比区域(秦岭南北、黄土高原、东北地区等);(4)在昼夜变化上,西安极端气温变化与中国、全球变化具有一致性,但是通过冷暖指标对比发现,西安极端气温变化具有区域性,表现为冷昼日数下降高于暖昼日数上升,冷夜日数下降高于暖夜日数上升,冷持续日数和暖持续日数共同表现为下降趋势。
高文兰李双双李双双孔锋孔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温
基于MF-DFA的西安昼夜复合高温事件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2年
采用随机重排去趋势波动分析(MF-DFA)和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ESMD),对1955—2019年西安市昼夜复合高温事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气象站点迁移,造成对西安市极端高温变化趋势低估。其中,最高温原始数据与订正序列阈值相同;订正后,最低温阈值相对偏低0.2~0.5℃。(2)MF-DFA、90.0%和95.0%阈值方案识别高温事件年代变化具有相似性,而99.0%阈值和相对阈值方案是结论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3)在变化特征上,西安市昼夜复合高温事件兼顾3.3~3.8 a年际波动和趋势变化,20世纪80年代中期,昼夜复合高温天数呈现显著增多。(4)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可作为西安市昼夜复合高温预警的关键海区。即赤道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往往对应西安市昼夜复合高温多发期,并指出南亚高压偏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是影响西安市持续昼夜复合高温的环流机制。
李双双王婷
关键词:气候变化厄尔尼诺
对称性与部分强震时空结构及其物理机理分析
全球变化下重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城市化、国际化、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承灾体暴露性和脆弱性逐渐增强,自然灾害引发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与日俱增。强震灾害是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其发生频次虽然较低,但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李双双
关键词:对称性物理基础
文献传递
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9年
基于汉江流域63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辅以超阈值抽样、极端降水集中度(EPCD)和集中期(EPCP)、Mann-Kendall趋势检验等分析方法,对1970-2015年汉江流域多尺度极端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旬尺度上,汉江流域EPCD较高,呈现出'西高东低'空间特征;汉江EPCP多年均值为七月下旬,空间呈现出'东部早,西部迟'的分布特征,不同流域表现出不同的年代变化规律。(2)在月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各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5-9月,同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极端降水少发期。(3)在季尺度上,汉江流域极端降水夏季占比50%以上,但近期全流域夏季极端降水比例下降,其中上游主要为春季占比增加,中下游为秋季占比增加,说明夏季是影响汉江极端降水非均匀变化的关键季节。(4)在影响因素上,当东亚季风和南亚II区季风偏强时,汉江流域夏季极端降水量整体减少;当东亚季风偏弱时,夏季极端降水增幅呈南北分异,而南亚II区季风偏弱时,极端降水增幅呈东西分异。
汪成博李双双李双双武亚群
关键词:极端降水非均匀性集中度集中期汉江流域
印度尼西亚M_s≥7.8强震时空对称特征及其趋势判断被引量:20
2013年
在灾害的综合研究中,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是灾害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对自然灾害进行准确的趋势判断,其理论和现实意义重大。利用可公度信息提取方法和蝴蝶结构图法对1900年以来印度尼西亚Ms≥7.8的强震进行了分析,认为印度尼西亚在2014年强震信号较强,有可能发生较大震级的地震。将地震对称性的空间表象、动力学基础及其物理机理进行有机的结合可以作为地震趋势判断的依据,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李双双延军平刘栎杉万佳安华
关键词:时空对称性可公度地震
1960—2013年北京旱涝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5年
基于1960—2013年北京及其周边34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辅以小波分析、滑动平均和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方法,论文分析了近54 a北京旱涝变化特征,探讨了城市化和大气环流异常与旱涝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4 a北京轻微旱涝事件呈减少趋势,极端旱涝事件逐渐增多;2在年代变化上,20世纪60—80年代SPI值呈稳定波动,80年代中后期SPI值呈下降趋势,涝灾逐渐减少,旱灾逐渐增多,1999—2008年形成10 a连旱的降水偏少期;3快速城市化对北京旱涝变化影响明显,但是并未改变旱涝宏观变化趋势;4 ENSO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存在不稳定性,El Nio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旱灾,La Nia事件并非严格对应涝灾;副热带高压位置和东亚夏季风强弱与北京旱涝变化关系相对稳定。当副热带高压明显北移、东亚夏季风偏强时,北京多发生干旱;反之,则北京明显偏涝。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
关键词:气候变化旱涝趋势标准化降水指数
西部社会、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效果的综合评价被引量:3
2011年
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互动发展受到区域环境、政府政策和经济成本的三重约束。文中通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对西部典型区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社会、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格局的演变规律,发现西部大开发实施的10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格局演进趋势表现为:"南动北静,发展存在南北差异";"整体一致提高,但幅度不大,区域差异依然明显,静止与波动并存";"经济与社会互动短期效应强,社会与生态,经济与生态互动的短期发展并不同步"等特点。结合西部地区南北发展差异,应用区域互动发展的新理念,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李双双延军平
关键词:互动发展
1960-2014年北京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及其敏感性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基于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本文分析了北京1960-2014年户外感知温度变化特征,并采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驱动UTCI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北京年均人体感知温度为9.2℃,人体整体感觉为舒适,并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变化速率为0.52℃/10a;2在年际变化上,全年UTCI大致可以分为3个时期:1960-1970年持续下降期,1971-1990年持续上升期,1991-2014年平稳波动期;3在季节变化上,春季和秋季人体感觉为舒适,夏季为中度热胁迫,冬季为中度冷胁迫,且以春冬增幅最为显著;4在等级变化上,极端冷胁迫日数在减少,中度冷胁迫和热胁迫日数在增加,人体感觉整体趋于热不舒适;5在影响因素上,北京UTCI变化对气温最为敏感,其次是风速,但是不同季节中气候因子组合存在差异,不同气候因子在不同季节贡献量亦存在差异。
李双双杨赛霓刘宪锋刘焱序
关键词:气候变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