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仁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1H指数:7
-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InSAR-COMSOL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形变预测被引量:8
- 2024年
- 露天矿地表形变特征的快速、准确分析及形变趋势精准预测是推进矿山绿色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存在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预测模型参数难确定等问题,以东鞍山露天铁矿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和COMSOL有限元模拟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形变预测一体化方法。首先,利用SBAS-InSAR技术处理2018年5月—2020年6月获取的62景Sentinel-1A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2 a内地表形变时间序列,分析了其形变时空演化特征。然后,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模拟外界强降雨影响下的典型沉降区域边坡稳定性状况,探讨了坡体损伤裂化规律及形变机理。基于此,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长短期时间记忆(LSTM)网络,搭建了形变时序预测最优模型,开展典型沉降区的形变时序预测,并引入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作为预测精度评价指标。结果表明:矿区西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高达47.8 mm/a,形变速率与区域降雨量存在显著相关性。相较于传统形变预测模型,PSO-LSTM模型的2种误差至少降低了14%和36%,且能够有效反映采区地表形变波动趋势,为滑坡灾前预警提供了新思路。
- 李如仁葛永权李梦晨孙加瑶王彦平刘明霞
- 关键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沉降预测
- GPS测量在铁路施工控制网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0年
- 白浩铁路一期工程线路自桑锡线的白音库伦车站引出,直至门迪诺尔,全线长约52.253km。根据野外施工条件采用GPS定位技术进行E级网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采用几何水准方法,在施测时加测一个临时点以增加图形强度。测量施工采用4台S82-2008双频GPS接收机按静态观测方法进行同步观测,观测时间控制在45min^60min。根据GPS网平差后坐标和点位精度分析,该项勘测工程控制网设计与施工措施合理,测量结果满足规范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白浩铁路一期工程GPS施测控制网的布设方法为GPS在沙漠地区特殊条件下的应用提供了一成功例证。
- 丁海鹏杨云鸿李如仁
- 关键词:GPS定位技术控制网
- 恒星星像点亚像素质心提取算法研究
- 2017年
- 卫星星图中恒星像点质心定位是星敏感器定姿的基础。质心提取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到星敏感器定姿的精度。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当前常用的几种星像点质心提取算法,如灰度加权法、高斯积分法、高斯细分法、高斯曲面解析法等。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首颗民用立体测绘卫星——资源三号卫星APS星敏感器下传的星图,对比各种算法星象点质心提取精度。试验以恒星星对角距为准确参考来评价星像点质心提取精度,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灰度加权法,高斯细分法(3×3窗口)和高斯曲面解析法(3×3窗口)的结果更优,所得到的角距误差平均值分别为-3.92″、-3.77″,标准差分别为16.80、16.96″。
- 李品李如仁谢俊峰莫凡田世强孙毓晗
- 关键词:星图亚像元
- GB-InSAR集成GIS的露天煤矿边坡变形监测被引量:19
- 2017年
- 对露天矿边坡进行实时、精确测量可为边坡提供可靠的预警和治理信息,直接关系到露天矿的生产连续性和效益。地基SAR干涉测量技术(GB-InSAR)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相对较新的变形监测技术,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特点。而国内针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大多处于试验阶段,缺乏长时间连续观测的能力,本文详细地阐述了GB-InSAR的基本原理,并将GBInSAR得到的变形数据与GIS有机地连接起来,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显示、分析能力,高效、实时、直观地展示变形信息,为露天矿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 李如仁杨震余博
- 关键词:GIS
- 融合多源因素回归和ARIMA-LSTM的露天矿地表形变趋势分析
- 2025年
- 露天矿山大规模开采引发的地表形变严重威胁了周边基础设施的稳固性及附近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形变演化趋势的精准预测对于保障矿山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形变监测技术的时空采样率低、成本高,以及数据处理过程中影响因子筛选困难、趋势预测精度欠佳等问题,以辽宁省鞍山市露天矿集中分布区为工程背景,提出了一种融合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模型的多源因素融合回归的露天矿地表形变演化趋势分析方法。首先,利用短基线子集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开展2020年1月—2022年4月期间研究区地表形变的长时序监测,获取该时段内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然后,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取形变主影响因子,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验证影响因子的筛选效果,同时考虑地表相邻点位形变的联动效应,构建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回归序列。在此基础上,引入自回归差分移动平均(ARIMA)模型改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开展形变趋势预测,并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以及平均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评估所提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监测期内东鞍山矿东部、大孤山矿中部以及鞍千矿东部沉降相对严重,年均沉降速率最高达166.41 mm/a。耦合因子分析及灰色关联度法提取的影响因子合理可靠,融合高程、地形起伏度及累积降雨量等因子的形变序列更贴合矿区地表真实形变过程。与ARIMA-LSTM模型相比,基于多源因素融合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MAE、RMSE、MAPE分别降低了48.0%、16.7%和25.5%,预测精度有所改善且能够有效反映形变累积的整体趋势。
- 李如仁李梦晨葛永权刘明霞
- 关键词:露天矿形变监测多源数据融合
- GOSAT与TROPOMI的甲烷柱浓度(XCH_(4))对比分析
- 2025年
- 甲烷(CH_(4))作为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空间分布特征是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然而,多源卫星观测的甲烷柱浓度(XCH_(4))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对这些差异的系统评估有助于提高其科学应用的准确性.本研究对2019年3月~2023年2月期间的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OSAT,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和对流层观测仪(TROPOMI,TROPOspheric Monitoring Instrument)所获得的XCH_(4)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并使用总碳柱观测网(TCCON,Total Carbon Column Observing Network)数据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两颗卫星共同特征为:赤道附近XCH_(4)较高,向两极递减,北半球的XCH_(4)值普遍高于南半球;年际变化中,南半球的波动幅度较大,达到±15×10^(-9);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较低,冬季较高.差异特征为:TROPOMI的数据量是GOSAT的1300倍;GOSAT在北美和非洲的年均增长率(13.08×10^(-9)/a和13.92×10^(-9)/a)略低于TROPOMI(13.34×10^(-9)/a和14.12×10^(-9)/a),且南美的年际振幅(16.10×10^(-9)/a)较大;夏季两颗卫星的XCH_(4)差异最大,为-5.00×10^(-9).经与TCCON数据验证分析显示:两颗卫星都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也存在误差,具体而言TCCON与GOSAT和TROPOMI的差值分别为-7.61×10^(-9) (南北半球分别为-4.59×10^(-9)和-4.63×10^(-9))和-5.03×10^(-9) (南北半球分别为-6.70×10^(-9)和0.18×10^(-9)).
- 曹钰李如仁张慧芳李会亚方君君陈报章
- 关键词:GOSAT遥感
-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AOD数据被引量:7
- 2018年
- 针对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预测时输入变量较多导致计算复杂度高,而输入变量较少引起预测精度降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方法(PCA-GWR)。首先,该方法检验了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影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然后,通过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NLPCA)对影响AOD值的若干相关变量进行处理,既消除了相关变量彼此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又可以起到降维的作用;最后,利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得到较少的几个综合指标,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AOD值进行分析预测。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京津冀地区的AOD、高程、风速、气温、湿度、气压、坡度、坡向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选取与AOD浓度具有较高相关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常规的GWR模型的输入变量,在变量个数相同的前提下,与本文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法对相关变量进行预处理后,有效地解决了变量之间的共线性,保留了原始影响因素主要信息,提高了运算效率,且该方法所得的MAE、RMSE、AIC及其拟合优度R2均优于常规的GWR模型。
- 李广超李如仁卢月明赵阳阳余博
-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GWRAOD
- 一种基于星载SAR的露天矿边坡形变动态监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星载SAR的露天矿边坡形变动态监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采用多几何卫星数据融合方法计算地表V<Sub>e</Sub>、V<Sub>n</Sub>、V<Sub>u</Sub>,即东西、南北和垂直...
- 李如仁王洪明霍音娇丁华
- 文献传递
- 基于高分三号卫星的影像配准改正被引量:1
- 2019年
- 高分三号作为首颗SAR卫星解决了国内SAR卫星数据短缺的问题,研究高分三号卫星的InSAR能力,具有预研意义,同时将高分三号卫星应用范围得以拓展。本文就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处理核心技术中影像无法配准问题进行改正,通过实验验证得到比较好的配准精度。研究高分三号卫星,对于国内正在设计研制和未来将要投入使用的InSAR卫星的干涉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意义,而对于国际上常见的其他InSAR卫星的数据处理,也同样具有通用的参考和应用价值。
- 余博李如仁
- 关键词:影像配准
- 公众参与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与实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以地理科学、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多学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极大地增强了人们解决地理相关问题的能力,但GIS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鲜有涉猎。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GI...
- 李如仁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公众参与程序组件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