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忠红

作品数:7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东莞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一般工业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工科
  • 1篇信任
  • 1篇信任关系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政府
  • 1篇政府信任
  • 1篇政府信任关系
  • 1篇政治
  • 1篇认识论
  • 1篇三重维度
  • 1篇实践论
  • 1篇实体化
  • 1篇区域经济
  • 1篇主体形而上学
  • 1篇主体性
  • 1篇主政
  • 1篇维度
  • 1篇文科
  • 1篇文科建设
  • 1篇理工

机构

  • 7篇东莞理工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7篇李忠红
  • 1篇刘健
  • 1篇梁红
  • 1篇余世喜

传媒

  • 2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教育与经济
  • 1篇学术研究
  • 1篇思想教育研究
  • 1篇新文科理论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08
  • 1篇199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三链融合的理工科高校组织变革研究被引量:11
2018年
理工科类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为应对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挑战,《北京指南》提出要"建设一批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本文采用三链融合的视角,对理工科高校组织变革的逻辑架构、组织特征与变革趋势开展探索性分析,指出产业学院是理工科高校组织创新的集中体现,对产业学院平衡高校二元性悖论的机理开展前瞻性探讨。
李忠红胡文龙
关键词:理工科高校
论马克思尊严观的主体性及其超越路径被引量:2
2020年
西方“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主体”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自我,它不仅是一种自足的实体,更是一种抽象化的“主体”。马克思不仅批判了“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思维逻辑,更指出了由此造成的尊严主体的独断性、抽象性和孤立性。进一步,马克思从“单向化”“实体化”“非历史性”三个层面超越了“主体形而上学”尊严观的“抽象”主体性,确立了尊严的“具体”主体性,在解构的过程中确立了尊严的主体不再是自我意识或自我,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历史性个人。这表明了马克思尊严观从意识哲学向实践哲学、由认识论向实践论、从抽象性到具体性的内在超越路径。
王贺李忠红
关键词:主体形而上学实体化
国际典型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模型研究被引量:9
2021年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新工科建设不仅要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问题,还要回答变革时代中"什么能力最有价值"。本研究收集国际代表性工程人才关键能力模型,分析各能力模型的内容要素、创建方法和结构特征,指出新工科人才关键能力模型构建要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胡文龙李忠红
马克思尊严观的三重维度被引量:2
2018年
马克思尊严观是为了特定阶级——无产阶级以及广大的群众服务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以"现实的人"为原则确立了自身尊严观的三重维度:在本体论上,物质存在相对于人的尊严意识存在具有决定性和先在性,"现实的人"的尊严意识是人们物质存在的直接产物;在认识论上,"现实的人"的尊严意识存在相对于人的"物质存在"具有决定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实践论上,"现实的人"的尊严意识与人的物质存在相伴相随,构成了无产阶级破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枷锁的"革命的实践"的两个必要环节。
王贺李忠红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
论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被引量:31
1999年
刘健李忠红梁红
关键词:经济区域经济运行劳动力
构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被引量:14
2008年
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衡量社会和谐的重要指标。公民与政府的信任关系,是相对独立和平等基础上的关系;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是建立在公民能够对政府有效监督和制约的基础之上的。政府信任关系是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民主制度有效运转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通过建立和健全民主政治等多种途径培育政府信任关系。
余世喜李忠红
关键词:政府信任关系民主政治公民
新文科背景下文工交叉现代产业学院研究--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023年
自教育部推动“四新”建设以来,学术界围绕“四新”建设展开了众多讨论,其中对“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的关注较多。新文科建设的核心面向是社会性,新文科人才培养的核心面向是实践性。产教融合是充分连通社会性和实践性的重要路径,文科现代产业学院也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莞理工学院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历程、建设路径和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设置的探索,使之成为文工交叉现代产业学院的典型代表,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和新文科建设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李忠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