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F波在糖尿病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诊断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10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分为无症状组与有症状组,各20例,另选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肢正中神经和下肢胫后神经F波,检测参数主要包括:F波传导速度(Fev)、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出现率(Fpresent)、F波最短潜伏期(Flmin)。结果在正中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in(20.17±1.80)ms、Flmean(22.28±1.15)、Fchd(2.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in(21.44±2.23)ms、Flmean(23.33±2.23)、Fchd(5.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对照组Flmean(45.28±1.15)、Flmin(43.17±1.80)、Fchd(3.75±1.03)显著低于无症状组Flmean(49.33±2.23)、Flmin(45.44±2.33)、Fchd(7.38±3.50),在Fpresent上,对照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Flmin、Flmean、Fchd方面,有症状组显著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诊断DPN方面,F波是较为敏感的指标,有利于发现亚临床病变。
- 魏亚芬刘永丹卢冲李晶鑫殷萍臧召霞朴钟源
-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传导肌电描记术
- 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的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对并发麻痹性肠梗阻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进行探究。方法 60只健康清洁级的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为200μg P2(57-81)多肽特异性肽段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组,第二组为400μg P2(57-81)多肽特异性肽段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组,第三组为对照组,各20只。分析每组大鼠的临床瘫痪评分,评价炎性细胞浸润和脱髓鞘的情况。结果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模型组的大鼠全部发病,对照组大鼠没有发病。第二组大鼠最大临床瘫痪评分(7.25±0.36)分高于第一组(7.02±0.43)分,发病时间(5.05±0.61)d早于第一组(6.51±0.50)d,瘫痪持续时间(37.12±1.01)d长于第一组(23.81±1.7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高峰期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8天、第35天、第45天3个不同时间坐骨神经HE染色炎性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第18天、第35天、第45天坐骨神经HE染色炎性细胞均低于第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致敏第45天,400μg P2(57-81)多肽组仍有炎性反应,一些重度格林巴利综合征在慢性瘫痪下不恢复阶段可能会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 魏亚芬殷萍刘永丹卢冲李晶鑫刘丽吴珊珊肖淑媛
- 关键词:麻痹性肠梗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 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分析
- 2024年
- 目的:研究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9例,根据入院72 h内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其分为发生END组(n=31)和未发生END组(n=28),所有受试对象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记录血压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压变异性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血压变异性指标对急性脑梗死END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平均为(7.35±3.42)分,未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平均为(5.07±2.76)分,发生END组患者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未发生END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5和0.403,P<0.05)。ROC分析显示,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和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预测急性脑梗死END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和0.634。结论:血压变异性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可准确预测END的发生。
- 李东斌魏亚芬肖淑媛李晶鑫刘爽毛婀娜边玲徐姗姗王超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血压变异性
- 现代药理中五味子对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3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以记忆功能和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AD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尚未明确,普遍认为AD的发生与神经炎症反应、能量合成障神经凋亡和谷氨酸神经毒性效应等相关,年龄、遗传性、教育程度、脑部受损状况等因素都可能影响AD的发生。中医学中无AD有关论述,但根据其临床症状,可以与古代中医文献中的“痴呆”“呆病”等疾病相联系。中医学将AD主要分为髓海不足型、阴虚火旺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认为其发病主要与心、肾、脾等脏腑相关。五味子是中医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常用饮片,具有收敛固涩、补肾宁心、益气生津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成分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酸性多糖等成分具有抗氧化、改善记忆力、镇静催眠等作用,或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抗炎等机制对AD产生一定治疗作用。文章从AD的中医学认识、治疗方法以及中药五味子的现代药理学成分出发,对AD的治疗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明确中医学对AD治疗的特殊优势,为今后中医学治疗AD提供新的思路。
- 王超肖淑媛刘爽李晶鑫吴珊珊卢冲张牛霖魏亚芬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五味子五味子乙素五味子醇甲
- 路优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 2015年
- 目的探讨路优泰在早期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72例早期帕金森病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不使用抗抑郁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路优泰。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和8周通过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治疗组CES-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优泰治疗早期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状疗效显著,耐受性良好,可明显且快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 刘玉梅张丽娟李晶鑫孙彪魏亚芬
-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路优泰
- 高压氧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APN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经过常规药物治疗后结合高压氧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通过临床症状和肌电图状况进行评价。结果高压氧治疗2周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和肌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对CAPN疗效确切,耐受性良好,可明显且快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 刘玉梅李晶鑫张丽娟徐丽魏亚芬
- 关键词:高压氧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神经传导速度
- 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采用依达拉奉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讨论并分析依达拉奉治疗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克瑞帕和美多巴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阿司匹林、克瑞帕、美多巴和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管源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引入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 刘玉梅李晶鑫张丽娟徐丽魏亚芬
- 关键词:依达拉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