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萍
- 作品数:13 被引量:99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狭窄程度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757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34例)、60~69岁组(140例)和≥70岁组(483例),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存在,记录斑块性质及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612例患者有斑块存在,总斑块数量729个,软斑和混合斑的数量明显高于钙化斑,轻度狭窄和无狭窄患者明显高于重度狭窄患者,≥70岁组患者不同狭窄程度、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60~69岁组和<60岁组(P<0.05)。血管狭窄<50%者再发脑梗死的比例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者(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较血管狭窄程度更重要,是发生脑梗死更危险的因素。
- 李毓萍王慧宇李卫刘勇刘颖萍
- 关键词:脑梗塞颈动脉狭窄
- 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6年
- 目前脑血管疾病占我国死因的第一位,卒中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第三位死因,也是最常见的致死、长期致残和住院的原因之一。糖尿病是导致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因而重视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对预防卒中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对2型糖尿病病人,予以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对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李毓萍何秉贤
- 关键词: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脑血管疾病
-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7年
- 卵圆孔未闭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其引起的反常栓塞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当临床怀疑栓子来源时,经食道心脏超声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伴卵圆孔未闭者发生隐性脑卒中的机率及复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卵圆孔未闭与隐性脑卒中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宜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 李毓萍何秉贤
-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缺血性脑卒中
- 缺血性卒中的药物预防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目前脑血管疾病占我国死因的第一位,卒中是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第三位死因,也是最常见的致死、长期致残和住院的原因之一。卒中有诸多的危险因素,但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心房颤动是导致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而重视并对其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对卒中的原发和继发性预防至关重要。大量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对具有诸多危险因素的高危病人,予以降压、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以及对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明显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李毓萍刘颖萍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胆固醇心房颤动
- 超声心动图对心肌应变的评价
- 超声应变显像,也称为形变显像,已逐渐发展成客观定量局部心肌功能的一种方法,首先作为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再行计算机后处理并转换成应变和应变率而在临床应用,近来应变显像更多地源自数字化的多普勒斑点追踪分析技术。应变显像的应用使...
- 李毓萍杨水祥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心肌应变生理学
- 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超声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特征。方法选择AMI患者325例,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63例、70~79岁组140例和≥80岁组122例。对各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心力衰竭、左心房内径≥39 mm、左心室内径≥50 mm、LVFF<50%、冠状动脉狭窄≥70%、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对年龄≥70岁AMI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积极加强对危险因素干预,对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并减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死亡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毓萍王慧宇刘颖萍李卫赵晓宁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状血管造影术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狭窄
- 超声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尿毒症患者(研究组)和健康成人(对照组)各40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其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E)、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VA)、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之比(E/A)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之比(E/e’);计算左室质量(LVM)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MHD治疗1年后,超声心动图再次测量以上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前LAD、LVIDd、LVWPD、IVSD、VE、VA、E/e’、LVM及LVMI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A和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D治疗1年后,LAD、LVIDd、LVWPD、IVSD、VE、VA、E/A、E/e’、LVM及LVMI均较治疗前减小,LVEF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1年后,LAD、LVIDd、LVWPD、IVSD、VE、VA、E/e’、LVM及LVMI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对尿毒症患者MHD治疗后左心结构与功能的改善进行有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王萤萤赵晓宁李毓萍林永红张晓宇刘勇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
- 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相关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外段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及其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757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34例)、60~69岁组(140例)和≥70岁组(483例),分别对年龄、性别、疾病、再发脑梗死、死亡、心源性死亡及颈动脉超声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大多合并有高血压;≥70岁组患者脑梗死、再发脑梗死及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比例均明显高于<60岁组和60~69岁组;且前者首次及再梗死时死亡和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组和60~69岁组,再梗死的病死率明显高于首次梗死(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有关,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年龄≥70岁患者。对老年患者及其合并冠心病者应重点防治。
- 李毓萍王慧宇刘颖萍李卫刘勇刘芳赵晓宁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疾病年龄因素
- 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6
- 2008年
- 李毓萍刘颖萍何秉贤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脑血管意外
- 多普勒超声评价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回声特征及其狭窄程度。方法选择AMI患者325例,按年龄分为3组,<70岁组63例,70~79岁组140例和≥80岁组122例。3组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与<70岁组比较,70~79岁组和≥80岁组患者无颈动脉斑块的比例明显降低,斑块数≥3个、斑块厚度≥0.19 cm及稳定斑块的比例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发生脑梗死的比例均明显高于脑梗死后发生心肌梗死的比例。结论多数老年AMI患者的颈动脉为轻度狭窄和不狭窄,多为不稳定斑块。斑块的超声回声特征较斑块的数量及其狭窄程度更重要。
- 李毓萍王慧宇刘颖萍李卫赵晓宁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动脉狭窄多普勒年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