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
-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组织交叉反应常见问题的探讨被引量:2
- 2012年
- 组织交叉反应是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考察单抗类药物与人体内非靶抗原的结合情况,为临床用药监测毒性提供参考。随着单克隆抗体研发由鼠源型向全人源化单抗的转变和发展,单抗药物的组织交叉反应试验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标本、组织选用、试验设计、抗体浓度选用和结果的综合分析等。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的经验和近年来国外组织交叉反应研究的情况,针对上述多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促进和推动我国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的发展。
- 林志屈哲吕建军李珊珊张頔杨艳伟李波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
- 药物毒性研究中应激导致的多器官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探讨
- 在药物毒性研究中,除与药物毒性直接相关的靶器官损伤外还伴随着动物应激状态下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多个组织器官的形态学变化。然而,应激或外来因素(药物)造成的细胞及组织损伤变化在形态上相似的,因此如何判断和鉴别药物直接...
- 林志李伟李珊珊屈哲吕建军霍桂桃张頔杨艳伟李波
- 关键词:药物毒性应激免疫器官
- BALB/c小鼠和恒河猴肌肉注射皮卡佐剂的长期毒性研究
- 皮卡佐剂是一种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佐剂,前期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发现该佐剂可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等多种疫苗,广泛应用后可以在不影响免疫效果的情况下降低抗原使用量,从而大大降低疫苗的成本,有比较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本身安全性也...
- 李伟李烈涛齐卫红郎书惠李珊珊杨艳伟苗玉发刘芳李波
- 关键词:BALB/C小鼠恒河猴安全性评价
- 单抗药物组织交叉反应中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的比较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单克隆抗体药物贝伐单抗和美罗华,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常规二步法和直接法在人体组织交叉反应中的应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常规二步法采用相应二抗,通过底物酶显色,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与相应组织的结合情况。直接法采用标记后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通过生物素-链霉卵白素系统放大后显色,显示单克隆抗体药物与相应组织的结合情况。结果贝伐单抗采用直接法,其结果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高于常规二步法。美罗华直接法不能有效地显示该抗体与相应组织的结合,而常规二步法的结果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表现良好。结论不同类型单克隆抗体适合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最佳的实验方法是在尽可能减少背景性染色的同时,采用最低的浓度即能显示单克隆抗体与人体组织的特异性结合。
- 林志吕建军屈哲李珊珊张迪杨艳伟李波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 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的建立
- 目的:建立一项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用于疫苗猴体神经毒力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方法:通常采用猴丘脑内和脊髓腰椎段注射给予疫苗.给药结束后,猴体经解剖,取材,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
- 屈哲杨艳伟吕建军林志霍桂桃张頔张硕李珊珊汪巨峰李波
- 关键词:神经毒力组织病理学安全性评价
- 文献传递
- 疫苗猴体神经毒力实验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
- 2016年
- 目的:比较研究疫苗猴体神经毒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方法,为疫苗神经毒力鉴定提供病理学诊断金标准。方法:恒河猴丘脑和脊髓腰髓段注射给予乙脑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解剖摘取完整的猴脑和脊髓组织。病理制片修取丘脑、腰髓等部位进行连续切片,取一套组织切片进行常规HE染色,光镜下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另取一套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应用市售的抗GFAP抗体标记星形胶质细胞,抗CD68/Iba1抗体标记小胶质细胞,CD3和CD20抗体分别标记围管浸润中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抗Neu N抗体/MAP-2抗体标记神经元。结果:组织病理学评价结果:乙脑减毒活疫苗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增多。麻疹减毒活疫苗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疫苗毒株可见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神经胶质细胞增多和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评价结果:围管浸润炎症反应病灶经CD3和CD20免疫组化检测呈阳性,表明血管周围有T和B淋巴细胞浸润;神经胶质细胞增多病灶经GFAP和CD68免疫组化检测均呈阳性,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增多或聚集;神经元变性坏死病灶经Neu N和MAP-2免疫组化检测呈阴性反应,表明正常神经元结构蛋白受损后特异性染色呈阴性。结论:神经病理学评价是确认神经损伤及其病变可逆性程度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神经毒性的最经典方法。其中常规的组织病理学评价是最有效的全面性评价神经毒性的方法,为了进一步确认神经毒性的细胞特异性和病理机制,应进行神经系统免疫组织化学评价方法。本研究验证了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价在神经毒力评价中的重要作用。
- 屈哲杨艳伟吕建军李伟张硕李萍萍李珊珊王雪汪巨峰李波
- 关键词:神经毒力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
- 原代神经细胞混合培养用于疫苗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研究
- <正>目的:体外构建大鼠原代神经细胞混合培养系统用于评价嗜神经减毒活疫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力作用,最终为神经毒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建立稳定的体外神经毒性评价系统。方法:本研究采用1-3日龄SD大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条件...
- 屈哲吕建军林志霍桂桃杨艳伟张頔张硕李珊珊王雪汪巨峰李波
- 文献传递
- 浅析单克隆抗体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被引量:3
- 2012年
- 单克隆抗体由于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成为近年来复合性增长最快的一类生物技术药物。然而,2006年单克隆抗体TGN1412因为诱发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release syn-drome,CRS),在I期临床试验中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由于动物与人存在差异,通过临床前动物实验预测单克隆抗体是否会在人体中造成CRS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从CRS的定义、安全性法规、发生机制、临床前研究等方面对单克隆抗体所诱导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进行综述,以探讨如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CRS临床前风险评估。
- 林志吕建军屈哲耿兴超杨艳伟张頔李珊珊李波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临床前研究安全性评价
- 神经毒性体外评价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神经毒性体外评价系统是以细胞培养、组织培养等实验方法为基础,利用生物化学、分子学、电生理学、形态学检验以及各种组学技术对毒物暴露致神经系统结构或功能损伤进行研究的评价体系。应用领域包括高通量筛选神经毒性化学药物和神经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体外评价系统与标准化的体内神经毒性实验相比,其优势在于灵敏度高、可重复性强,是更加有效和经济的替代方法,能够补充或增加体内实验数据。虽然体外评价系统具有诸多优点,但也不能完全替代更加复杂和完整的神经系统。如何将体外实验数据与体内实验数据相关联是研究者关注的主要领域。体外评价系统的研究不断发展,如细化检测终点、构建特定的组织培养模型以及拓展简化系统实现跨学科间的创新等。神经毒性体外评价系统不仅仅是风险性评价的主要方法,还是研究多类型神经毒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方法。
- 屈哲吕建军林志霍桂桃杨艳伟张頔张硕李珊珊王雪汪巨峰李波
- 关键词:神经毒性
- Beagle犬灌胃给药磷酸瑞格列汀的重复毒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通过对Beagle犬重复灌胃(ig)给药磷酸瑞格列汀(研发代码:SP2086),评价其多次给药的毒性反应。方法:按体重随机将Beagle犬分成4组,分别为溶媒对照组、低(5 mg·kg^-1)、中(10 mg·kg^-1)和高(50 mg·kg^-1)剂量组,每组8只动物,雌雄各半。经ig给药,qd,连续给药37 d,恢复期为14 d。然后进行各项毒理学指标检测和药物毒代动力学分析。结果:Beagle犬37 d重复ig给药不同剂量的供试品,动物的临床症状、体重、进食量、体温、心电图、血压、尿液分析、血清生化和血液学检测等各项指标未见与供试品相关的改变。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动物在多次供试品给药后未见异常改变。毒代动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在连续给药37 d后,Beagle犬体内SP2086及其酯水解代谢物SP2086酸的Cmax和AUC0-t增加值与剂量增加基本成正比,SP2086在动物体内无明显蓄积。结论:Beagle犬ig给药供试品磷酸瑞格列汀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50 mg·kg^-1,此结果为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 周晓冰张琳张连山孙立苗玉发李珊珊刘芳杨艳伟汪巨峰李波
- 关键词:BEAGLE犬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