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瑞欣

作品数:8 被引量:73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4篇关节镜
  • 3篇药物
  • 3篇药物缓释
  • 3篇药物缓释系统
  • 3篇缓释
  • 3篇缓释系统
  • 3篇缓释载体
  • 2篇韧带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踝关节
  • 2篇万古霉素
  • 2篇创伤
  • 2篇创伤性
  • 1篇性关节炎
  • 1篇移植自体
  • 1篇融合术
  • 1篇融合术治疗
  • 1篇软组织

机构

  • 7篇大连大学附属...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遵义医学院

作者

  • 8篇李瑞欣
  • 7篇王卫明
  • 7篇赵德伟
  • 5篇刘宇鹏
  • 3篇张春刚
  • 3篇于晓兵
  • 3篇张率功
  • 2篇于晓光
  • 2篇郭林
  • 2篇马小军
  • 2篇王为
  • 2篇刘飞
  • 1篇崔大平
  • 1篇杨圣
  • 1篇李冰
  • 1篇李诗荟
  • 1篇张耀

传媒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治疗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17例,镜下刨削切除撞击组织,修整关节软骨,1例为距骨前外侧软骨Ⅳ度损伤,行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结果本组随访12~30个月,应用改良Mcguire踝关节评分,由术前平均60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分(P<0.05)。术后按Liu等踝关节功能分级标准:0级15例,1级1例,2级1例(即软骨Ⅳ度损伤患者)。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ScrantonⅠ、Ⅱ度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创伤小、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张率功赵德伟王卫明刘宇鹏李瑞欣张春刚于晓兵刘飞
关键词:踝关节关节镜
肩袖部分撕裂的关节镜治疗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评估应用肩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15侧),术前MRI提示肩袖损伤,术中关节镜均证实肩袖部分撕裂超过6 mm,其中关节侧9例(右肩6例,左肩3例),滑囊侧6例(右肩4例,左肩2例),全部滑囊侧及6例关节侧肩袖撕裂合并肩峰撞击征。全部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带线锚钉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病例同时行肩峰成形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20~44个月),应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61.3分,术后94.5分(P<0.01)。JOA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而外展力量、外旋及内旋部分评分则改善不明显。随访期末按JOA评价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前存在肩峰撞击征的12例,末次随访评价撞击试验阴性。结论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张春刚王卫明赵德伟刘宇鹏张耀李瑞欣于晓兵
关键词:肩袖肩关节关节镜
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的体外、内释放研究
目的:探讨VCM/ACA缓释系统的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研究相同剂量的VCM/ACA局部及全身用药的差异。 方法:将VCM与ALG质量比分别为5:6和1:1的载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和未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备成4组V...
李瑞欣
关键词:药物缓释系统体外释放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11例临床报告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0月,11例(男8例,女3例)晚期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年龄45~67岁,平均56岁;9例为外伤引起,2例为习惯性扭伤。均采用关节镜行踝关节融合术,镜下清除踝关节内增生肥厚滑膜,磨削胫骨及距骨表面的关节软骨及其硬化骨,取出游离体,并以两枚松质骨螺钉固定踝关节于屈曲0°,外翻5°~10°,外旋5°~10°及距骨轻度后移位。术后平均随访26周(20周~32周),分别采用Mazur评分系统及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比较手术前后评分。结果:11例患者术前Mazur评分平均49.5分,术后平均86.7分(P<0.05)。11例患者术前Angus and Cowell评价标准为差,术后8例优,2例良,1例差(即踝关节未融合患者)。术后患者完全融合时间为11.2周(8周~16周)。融合率为90.9%。1例未达到骨性融合,进行对症治疗未见骨质融合倾向遂取下螺钉并清理钉道溶解骨行自体骨植骨外固定架固定。术后14周时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关节镜下行踝关节融合术是治疗晚期创伤性关节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张率功赵德伟王卫明刘宇鹏于晓兵张春刚李瑞欣
关键词:创伤性关节炎关节镜踝关节关节融合
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PFL)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2010年4月共收治28例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所有患者在第一次脱位均为膝关节外伤所致,伤后患膝明显肿胀及髌骨脱位-复位感,此后出现髌骨脱位3次以上者。手术方法:先行关节镜检查,髌骨外侧支持带紧张者行松解术,关节镜监视下调整MFPL的张力并于其解剖止点以同种异体肌腱重建MFPL,术后接受正规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12~36个月)。重建术后无髌骨再次脱位发生,髌股关节稳定。术前、术后均采用Lysholm和Kujala膝关节评分标准,手术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适当的病例,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是治疗创伤性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方法。
李冰赵德伟王卫明刘宇鹏李瑞欣张率功刘飞
关键词:关节镜内侧髌股韧带髌骨脱位
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的体外释放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VCM/ACA)缓释系统中万古霉素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分别为5:6和1:1的载体进行冷冻干燥处理和未冷冻干燥处理后制备成4组VCM/ACA载药载体。将载药载体放入pH7.2模拟体液PBS液中浸泡,通过测定浸泡液中万古霉素浓度,观察药物缓释的动力学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 VCM/ACA载药载体的药物释放速度和释放量受载药量、调和比和冷冻干燥处理条件的影响。经冷冻干燥处理后调和比为1:1的载药载体可缓慢释药达250h以上。结论经过冷冻干燥处理万古霉素与海藻酸钠质量比(VCM:ALG)为1:1的载药载体体外能够稳定缓释万古霉素,可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
李瑞欣马小军王卫明李诗荟王为赵德伟郭林于晓光
关键词:万古霉素药物缓释系统体外实验
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的体内释放实验被引量:9
2009年
背景:研制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体内释药时间长、来源充分、使用安全的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是目前国内外骨髓炎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海藻酸钠和壳聚糖具备优良的生物特性,可以作为抗生素局部释药系统的良好载体。目的:观察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万古霉素缓释载体局部用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并与全身用药比较。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内药物浓度测定,配对分组实验,于2008-08/2009-03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动物实验室、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将海藻酸钠溶液与万古霉素溶液均匀混合后加入CaCO3和柠檬酸钠溶液凝胶化后,利用微胶囊制备仪将上述混合液制备成万古霉素-海藻酸钙凝胶珠。取适量胶珠加入到配好的壳聚糖/万古霉素混合液中反应后收集微胶囊,加醋酸纤维素赋形制备成所需要的载药载体。方法:40只实验兔制作左侧股骨中段局部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局部用药组于骨缺损中放入一定载药量的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聚糖缓释载体;全身用药组自兔耳缘静脉注射10%万古霉素(10mg/kg)。主要观察指标:局部用药组术后0.5,1,6,24,72h及1,2周,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血清和骨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全身用药组注射后10min,0.5,1,6,24,72h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骨组织及肌肉组织中万古霉素浓度。制作局部用药组各重要脏器组织学切片以确定植入物的全身毒性反应。结果:全身用药组24h前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均明显高于局部用药组,24h时全身用药组的血药浓度低于局部用药组;局部用药组的骨骼及肌肉组织药物浓度各时间点均显著超过全身用药组,局部用药组在2周时药物浓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而全身用药组在持续24h后即出现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情况。未发现全身毒性的组织学证据。结论:复合万古霉素海藻酸钠/壳�
李瑞欣马小军王卫明王为赵德伟郭林于晓光
关键词:海藻酸钠壳聚糖万古霉素药物缓释系统
自体髌腱与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步态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不同重建方式术后步态运动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三维运动捕捉步态分析系统(东方新锐DVMC-8801三维运动分析系统),对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因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应用自体中1/3骨-髌腱-骨(髌腱组)或四股胴绳肌腱(胭绳肌腱组)进行重建的各19例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3、6、9、12个月采集步态数据,同期采集19名健康人的步态数据并与之比较。受试对象按恒定速度(1.9km/h)在运动平板上行走120s,测量0°和15°时的步态数据,测量时空参数包括:步长、步宽;运动学数据包括:膝关节运动角度、膝关节角加速度。结果两组3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出现股四头肌逃避步态,术后6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时空参数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9个月15°倾斜运动平板的运动学指标与正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腱组术后6个月15°运动平板伸膝角加速度明显小于胭绳肌腱组,屈膝角加速度明显大于胭绳肌腱组。结论胭绳肌腱或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重建,膝关节正常的步态模式表现与术后时间有相关性;两种重建方式术后早期存在的膝关节生物力学差异与移植物取材部位相关。
王卫明崔大平赵德伟李瑞欣刘宇鹏杨圣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移植自体步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