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雍

作品数:1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国家形象
  • 2篇心灵
  • 2篇心灵史
  • 2篇文化
  • 2篇国家形象构建
  • 2篇《白鹿原》
  • 1篇代文
  • 1篇当代审美
  • 1篇当代审美文化
  • 1篇当代文学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电视
  • 1篇电视剧
  • 1篇电影
  • 1篇多样性
  • 1篇心理
  • 1篇形象之比较
  • 1篇熊猫
  • 1篇葬礼
  • 1篇知识分子

机构

  • 13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李雍
  • 5篇徐放鸣
  • 1篇胡洁
  • 1篇黄瑜

传媒

  • 2篇阅江学刊
  • 1篇当代电视
  • 1篇佳木斯大学社...
  • 1篇世界华文文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连云港师范高...
  • 1篇淮海工学院学...
  • 1篇宁波教育学院...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0篇2014
  • 2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平凡的世界》现象”与国家形象构建问题
2014年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在它的接受史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读者、主流价值与学术界意见分歧"的文学现象,作为国家形象对内形象构建的成功实践,《平凡的世界》所体现的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善良道德的呼唤与国家形象构建的主体性,以及民间立场、现实主义品格与国家形象构建的主体间性,都是高度一致的,对这一现象的再思考可以协调国家形象构建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国家形象对内形象的功能、立场、构建方法,解决国家形象构建层面"构建什么"、"为谁构建"、"怎么构建"诸问题。
李雍徐放鸣
关键词:国家形象
《白鹿原》:民族心灵史书写与国家形象构建
2014年
《白鹿原》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在历史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民族未来这一重大问题迷茫与反思的史诗性巨著,它以艺术的手法构建了现代中国的国家形象。小说通过对儒家文化"仁义"与"吃人"的再思考以及对儒家文化眷恋与批判的矛盾态度,在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中书写了民族心灵史。
李雍
关键词:《白鹿原》国家形象
海峡两岸女性自传性小说中的“中国形象”之比较——以《巨流河》与《东藏记》为例
2014年
作为自传性质的小说,台湾作家齐邦媛的《巨流河》与大陆作家宗璞的《东藏记》,在中国形象构建问题上表现出同一中的差异。两部作品都以知识分子为创作题材,通过书写知识分子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的历史图景——20世纪苦难并奋争着的中国形象,但二者在中国形象构建的叙事策略上表现出差异:一是个人型叙述声音与集体型叙述声音的差异,二是非权威性叙事姿态与边缘化叙事姿态的差异。
李雍徐放鸣
关键词:自传性小说《巨流河》《东藏记》
《穆斯林的葬礼》:回族心灵史与中国形象
2014年
《穆斯林的葬礼》展现了回族在伊斯兰文化、华夏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民族文化人格的演变。以梁亦清为代表的穆斯林传统文化人格,梁君璧、韩子奇为代表的文化混血人格,梁冰玉、韩新月为代表的现代文化人格等三种不同文化人格共同展现了回族的心灵史。《穆斯林的葬礼》以书写民族心灵史的方式构建了中国形象,展现了一个古老民族行走在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道路上的艰辛及民族精神,是一部致力于挖掘回族文化心理的史诗性著作,为我们思考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角度。
李雍徐放鸣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回族文化
论中国文艺与国家形象的构建被引量:1
2014年
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化,一直处于"他者"塑造的位置。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播长期处于"文化逆差"的状态,国人对国家形象的关注与焦虑日益突出,这种焦虑的背后隐藏着国人的文化理想,一个关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文艺在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着部分作家曲意逢迎的畸形创作现象。文艺塑造国家形象要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在本土经验与普世价值的平衡中找到突破点,彰显民族性。文艺实践塑造国家形象时要体现多样性,避免类型化、刻板化。
李雍
关键词:文艺国家形象
身体美学及其中国化相关问题研究
2013年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西方传统意识美学对身体排斥的缺陷,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美学的研究范围,突破了灵——肉对立的二元结构,并将美学从艺术哲学中解放出来,将其研究范围从纯粹艺术扩大到生活。中国学者将身体美学引入中国之后引起美学界的广泛关注,对身体美学的认识既存在误读也有在中国语境下的发展。
李雍
关键词: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中国古典美学
《功夫熊猫》:中国元素与中国形象的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功夫熊猫》影片中的主人公、场景、建筑、衣着、色彩、食物、物品等诸多方面都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通过中国元素的运用呈现中国形象。然而《功夫熊猫》中的主人公是一只披着西方对中国想象的外衣,本质上却是为了输出西方价值观的"熊猫"。中国形象的构建实质上是一种主体间性的构建,中国形象具体表现为"他者形象"和"自我形象"。对于"自我形象"的构建,不仅仅要落实于本国的传统价值观念,还要积极地吸取好莱坞等在国际的文艺实践过程中塑造国家形象的成功模式,汲取经验,以更好地利用本国传统文化呈现中国形象。
胡洁李雍
关键词:《功夫熊猫》
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家形象构建的三个问题被引量:5
2015年
文艺实践中的国家形象构建拥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通过社会生活史与民族心灵史这两种呈现方式表现出构建的特殊性,在中国当代文学实践中,体现为通过史诗叙事实现了这种构建。从主体构建的角度看,国家形象的主体性分为构建的主体性与价值的主体性,中国当代文学拥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通过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忧国忧民的济世精神、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等民族精神,促进了国家形象主体性的实现。从读者接受的视角看,国家形象的主体间性分为传播的主体间性(国外接受)与接受的主体间性(国内接受)两个方面,对于国家形象的接受困境可以通过继承与发扬中国当代文学优良传统予以解决,首先是采用"他国化"的输出策略,其次是对文艺"共同美"的追求,再次是坚持深入现实的创作理念。同时,要探索文艺活动协同创新机制并思考"国家形象批评"的问题,共同促进国家形象接受的实现。
徐放鸣李雍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国家形象
中国红与国家形象的构建——以电影《红高粱》与电视剧《亮剑》为例被引量:1
2014年
经过几千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红已超越红色的普通意义,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存在于民族心理中。早在1.8万年前,山顶洞人的尸体旁就发现了红粉印迹,这说明红色的使用在中国历史悠久。
黄瑜李雍
关键词:中国红《红高粱》《亮剑》电视剧电影民族心理
莫言《蛙》与国家形象构建问题被引量:2
2014年
《蛙》以新中国的计划生育为创作题材,通过塑造乡村女医生形象,书写了中国农村60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从国家形象的接受主体看,国家形象分为对内形象与对外形象,《蛙》从现实生存与人性伦理的角度,在时代与伦理这一矛盾张力中重新审视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做出的牺牲,启迪国民进行人性层面的思考,对生命的价值进行反思,实现了国家形象的对内功能。以作者的现代性思考与忏悔意识所体现的文学超越性为载体,为世界展示中国人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而不断奋争的民族形象,实现了与世界文学的对话,实现了国家形象的域外传播功能。因而可以说《蛙》是国家形象的对内功能与域外传播功能相统一的成功实践。
李雍
关键词:《蛙》忏悔国家形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