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高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分子鉴定
  • 4篇MYCOPL...
  • 3篇系统进化分析
  • 3篇流行病
  • 3篇流行病学
  • 3篇进化分析
  • 2篇线粒体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序列
  • 2篇分子流
  • 2篇分子流行病学
  • 2篇巴贝斯虫病
  • 2篇贝斯
  • 2篇16S_RR...
  • 2篇虫病
  • 1篇系统发生关系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研究
  • 1篇线粒体DNA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机构

  • 13篇佛山科学技术...
  • 13篇华南农业大学
  • 5篇香港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李高强
  • 13篇张浩吉
  • 8篇白挨泉
  • 6篇蒲文珺
  • 5篇李国清
  • 5篇张更利
  • 4篇郭建超
  • 4篇李金平
  • 3篇梁祥解
  • 2篇丁巧玲
  • 1篇庄庆均
  • 1篇陈志伟
  • 1篇周庆国
  • 1篇朱兴全
  • 1篇梁详解
  • 1篇张路平
  • 1篇任邵娜
  • 1篇谢明权

传媒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犬源巴贝斯虫的分子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
本研究以犬源巴贝斯虫为对象,对其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具有分类鉴定意义的18S rRNA基因序列扩增和系统进化分析,并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特征建立了PCR检测方法,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   对采集的临床疑似巴贝斯虫...
李高强
关键词:分子鉴定流行病学聚合酶链式反应
广东省巨蜥寄生虫感染状况的调查被引量:1
2013年
对9条广东某野生动物急救中心死亡的巨蜥开展寄生虫调查,共发现4种线虫、1种蜱和1种绦虫。其中寄生于胃肠道的Kalicephalus schadi、K.guangdongens和Tanqua tiara的感染率分别为88.89%、55.56%和22.22%,感染强度分别为116(8~612)、23(8~49)和37(2~72);寄生于横膈膜、浆膜的双三齿丝虫(Diplotriana tricusp is)的感染率达66.67%,感染强度为7(2~11);外寄生虫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的感染率为88.89%,感染强度为25(5~43);肠道绦虫(未定种)的感染率为55.56%,感染强度为88(1~260)。
蒲文珺白挨泉李高强张更利郭建超任邵娜张路平张浩吉
关键词:寄生虫巨蜥
基于16S rRNA基因的鼠Mycoplasma haemomuris的分子鉴定和种系发育分析
2015年
为了从分子水平揭示野生鼠类血原体的种类特征和系统发生关系,无菌采集32份野生白腹巨鼠血样,抽提全血基因组DNA,采用真细菌的通用引物进行16SrRNA基因的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从其中21只血样中成功地扩增出目的片段大小的核苷酸序列。对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获得了两条代表性序列(GenBank登录号HQ183731和HQ183732)。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两条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鼠Mycoplasma haemomuris 16SrRNA基因(AB758435)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5%和97%。两个样本间1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8.3%。种系发育分析表明,获得白腹巨鼠血原体的两条序列形成了独立的进化分支,并与来自野鼠的Haemobartonella muris(HMU82963)和来自家鼠M.haemomuris(AB758435)所形成的进化分枝为姊妹枝。上述研究证明,白腹巨鼠具有较普遍的M.haemomuris感染,并与已报道的啮齿动物M.haemomuris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是一种新基因型的血原体。对进一步研究人和动物的亲血性支原体的流行病学、种群生物学等研究具有一定价值。
白挨泉李高强郭建超李欣蒲文珺李国清陈志伟张浩吉
关键词:MYCOPLASMA16SRRNA基因分子鉴定
犬泡状带绦虫线粒体cox1和nad1基因的扩增与种系发育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以采自广州和佛山的犬泡状带绦虫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技术扩增其线粒体基因组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亚基(cox1)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第一亚基(nad1)序列,扩增产物经纯化、克隆和测序。结果扩增出泡状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序列长度为444 bp,nad1基因序列长度为530 bp。将实验获得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采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泡状带绦虫cox1基因差异度较小(02.3%),而nad1基因的差异度较大(0.214.2%),对进一步研究泡状带绦虫的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梁祥解张浩吉李高强李金平张更利蒲文珺李国清
关键词:线粒体DNA
我国猫Candidatus Mycoplasma haemominutum的分子鉴定及其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无菌采集30份猫血样品,进行全血基因组DNA的抽提,用文献报道的方法筛选出感染猫血巴尔通氏体的样品。挑取2份阳性的DNA样品,用能扩增大多数真细菌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后,获得大小为1456bp的核苷酸序列(登录号为AM745338)。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序列与猫血巴尔通氏体(DQ82544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9.7%,按照新的分类命名应称之为CandidatusMycoplasma haemominutum,从而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证实了此种猫的血营养菌在广东省的存在。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也证实,在以往的分类中被归属于"附红细胞体属"和"血巴尔通氏体属"的病原体应归为同一个属,这类血营养菌在系统发生上与肺炎支原体最靠近,应归于支原体属,是一种血营养性支原体。
庄庆均张浩吉白挨泉梁祥解李高强丁巧玲张更利谢明权朱兴全
关键词:MYCOPLASMA分子鉴定系统进化分析
广东部分地区犬巴贝斯虫病的分子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李高强张浩吉白挨泉蒲文珺李金平郭建超李国清
白腹巨鼠巴贝斯虫的分子鉴定
张浩吉白挨泉李高强李金平郭建超蒲文珺李国清陈志伟
鸽蛔虫ITS r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采自广东省佛山市的鸽蛔虫(Ascaridia columbae)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BD1和BD2扩增鸽蛔虫基因组DNA的ITS rDNA片段,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成功扩增出大小为1045bp的ITS rDNA序列。获得的鸽蛔虫的ITS rDNA序列(AC001、AC002)的5.8S rDNA与GenBank收录的鸡蛔虫5.8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8)相似性分别为95.5%和94.3%,而与澳大利亚鸽蛔虫5.8 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AJ001509)相似性分别为96.8%和95.5%。将获得的序列与蛔目不同科的代表性蛔虫的5.8SrDNA序列进行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鸽蛔虫与鸡蛔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也表明ITS rDNA是蛔虫分子鉴定的有效遗传标记,这对蛔虫分子分类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李金平张浩吉梁详解蒲文珺李高强郭建超李国清
关键词:ITSRDNA系统进化分析
猪鞭虫和斯氏鞭虫线粒体pnad4和pcox1基因的扩增与序列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以采自广东不同地区的猪鞭虫(Trichuris suis)和斯氏鞭虫(Trichuris skrjabini)为研究对象,扩增线粒体基因组的pnad4和pcox1基因,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至pMD18-T载体,对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不同地区的鞭虫上述两个基因种内相对保守,差异性不大,但种间差异较大。猪鞭虫和斯氏鞭虫的pnad4长度均为468 bp,相互间有162个种间遗传标记位点;猪鞭虫和斯氏鞭虫的pcox1长度分别为600 bp与438 bp,相互间有156个种间遗传标记位点。两种鞭虫之间的pnad4基因差异率为45.1%-45.9%,pcox1基因差异率为44.1%-45.4%。上述线粒体两个基因均可作为区分两种线虫的种间遗传标记。
张浩吉梁祥解白挨泉李高强李金平郭建超张更利蒲文珺李国清
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白腹巨鼠Mycoplasma haemomuris的分子鉴定
张浩吉白挨泉李高强李金平郭建超蒲文珺李国清陈志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