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伟波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海温
  • 1篇抬升
  • 1篇湍流
  • 1篇局地
  • 1篇MODIS
  • 1篇层云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山东省气象局
  • 1篇台州市气象台

作者

  • 3篇杨伟波
  • 2篇张苏平
  • 1篇薛德强

传媒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我国东部沿海一次局地海雾抬升成云过程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洪家站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高分辨率海气耦合模式再分析资料、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一次黄东海海雾抬升为低云,使海雾消散的过程。发现近海面偏南风速突然增强,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中机械剪切加强,湍流混合层向上发展,是导致海雾抬升转化为低云的主要原因。近海面风速突然增加与高空急流北抬、平均层槽脊振幅加大、槽前正涡度平流输入诱使地面低压系统发展、地面气压梯度力增大有关。近海面气温升高对海雾消散也有作用,气温升高的原因是暖平流、绝热下沉和海气界面热通量的综合效应。其中,东海海洋锋(STF)冷区的下沉气流可能对边界层内的绝热下沉增温和低云的形成高度有重要的影响。该研究为海雾消散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苏平龙景超尹跃进杨万裕杨伟波
关键词:层云湍流
2010年2月一次冬季黄海海雾的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了多种资料对2010年2月冬季的黄海海雾的发生机制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所用资料包括MODIS-1B卫星数据,MTSAT-1R卫星红外数据和可见光云图,New Generation SST,OI-SST,NCEP提...
杨伟波
关键词:海温MODIS
文献传递
2010年2月一次冬季黄海海雾的成因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青岛浮标观测、自动气象站观测、Micaps站点观测、L波段雷达等观测数据,New Generation SST,OI-SST和NCEP提供的FNL和CFSR再分析数据。并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这次冬季海雾进行诊断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观测表明,这次海雾首先在黄海北部生成,是由于冷暖空气在黄海海域交汇,增大相对湿度,形成混合雾。在22日12:00时(UTC)之后,暖平流北上,冷平流消失。海雾逐渐转成平流冷却雾。青岛出现的海雾是从黄海发展过来的,并且为平流冷却雾。(2)在黄海,冷暖空气混合增大相对湿度,生成混合雾。与后期的平流冷却雾相比,混合雾的高度明显偏低。(3)海温异常偏低。在2010年2月渤海大面积结冰,海温偏低可能与融冰有关系。(4)模式结果表明,混合雾与冷水域的关系密切。平流冷却雾与冷水域的位置基本一致。混合雾和平流冷却雾都受海温影响较大。混合雾雾区变化很大,因为冷空气在移动过程中变性,不利于混合雾生成。冷海面对平流冷却雾起着很关键的作用。这次冬季海雾与春夏季黄海海雾的不同点在:这次海雾的发生机制不同于典型的春夏季黄海海雾。春夏季典型的黄海海雾主要是平流冷却雾,而这次冬季海雾在生成上首先是混合雾,后来转为平流冷却雾。
杨伟波张苏平薛德强
关键词:海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