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珍
- 作品数:8 被引量:1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输注血小板治疗32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观察
- 1994年
- 本文报告输注新鲜血小板治疗32例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并以22例相同型别流行性出血热作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少尿持续时间平均缩短2.034天(p<0.05)。颅内出血和肺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认为早期使用新鲜血小板可起到预防出血作用。对出血症状明显并伴血小板数量和功能明显降低者,更应积极尽早输注血小板,以避免发生大出血。
- 尹有宽白留江张继明杨佩珍王嘉瑞
- 关键词:血小板输血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汉坦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 早期诊断汉坦病毒感染。方法 根据国际标准株(76118 ,8039) M 基因G1 区设计两对公有引物和一条探针,按异硫酸氰胍—酚一步法提取汉坦病毒RNA,采用RTnested PCR检测病毒细胞培养上清原液及稀释液、16 份对照组血清、40 份HFRS急性期(1 ~5 天) 血清标本中的汉坦病毒RAN,所有扩增产物采用Southern blot 或Dot blot 证实其特异性。结果 汉坦病毒细胞培养液和40 份HFRS急性期血清标本中的38 份均可扩增出特异性的片段453bp ,而10 份正常人血清和12 份非HFRS血清均为阴性,该方法敏感度高于细胞培养。结论 RTnested PCR 是一种敏感、特异、快速的方法,可用于汉坦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 黄玉仙尹有宽杨佩珍翁心华瞿涤何丽芳
- 关键词:汉坦病毒聚合酶链反应M基因肾综合征出血热
- 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 1998年
- 选取28例消化性溃疡病人为对照组(服用洛赛克、阿莫西林、灭滴灵)、34例为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ECGF口服液),疗程14d,结果发现对照组与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提示ECGF可明显提高溃疡愈合的质量。
- 杨周溪虞益灶谢文天杨佩珍
-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内皮细胞
- 前列环素与血栓素在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 1989年
- 作者对不同病期的流行性出血热(EHF)75例进行了血浆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_2,PGI_2)和血栓素A_2(thromboxane A_2,TXA_2)水平的动态观察,同时进行了某些凝血指标的监测,发现EHF各期中PGI_2和TXA_2值的波动有一定规律性。尤为突出的是,从发热期至低血压休克期PGI_2水平急骤下降,造成PGI_2/TXA_2比值严重倒置,在EHF的休克、出血和肾功能衰竭等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 张继培王嘉瑞杨佩珍孙涛徐肇阴戴自英
- 关键词:前列环素血栓素出血热发病机理
- 流行性出血热与成人呼吸窘迫征(附10例报告)被引量:3
- 1995年
- 流行性出血热与成人呼吸窘迫征(附10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传染病教研室尹有宽,张继明,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由各种疾病引起的肺水含量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肺泡萎陷及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
- 尹有宽张继明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 流行性出血热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临床报告
- 我院自1987年6月-1994年9月收治流行性出血热(EHF)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10例,年龄20-58岁,平均39岁,男性8例,女性2例。发生ARDS中8例为危重型EHF,2例为重型EHF。 9例患者出...
- 尹有宽杨佩珍朱惠如王嘉瑞翁心华
- 文献传递
-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浆内皮素的测定和意义被引量:5
- 1997年
- 张继明孙涛徐肇杨佩珍尹有宽王嘉瑞翁心华
-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内皮素血浆
- 前列环素在流行性出血热休克中的作用
- 1989年
- 1986~1988年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小静脉活检工作,获取发热期患者小静脉标本8份、休克期患者标本20份(其中14份重度休克)、对照组小静脉标本8份。测定了小静脉浸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能力及其6-酮-前列腺索F_(1α)(6-k-PGF_(1α))含量。结果表明,重度休克患者小静脉浸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抑制作用,而其他各组小静脉浸液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抑制作用。同时测定各组浸液中6-k-PGF_(1α)含量,发现浸液对血小板功能的抑制能力与其6-k-PGF_(1α)量有密切关系。
- 杨佩珍张继培王嘉瑞徐肇玥许光瑞杨振寿陈士熙
-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