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光
- 作品数:50 被引量:413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2014-2021年山东省异性性接触传播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4-2021年山东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AIDS)异性性接触传播的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导出2014-2021年山东省报告的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资料,对不同性别HIV/AIDS病例的异性性接触传播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山东省2014-2021年共报告5905例经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的HIV/AIDS病例,其中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3298例,占55.85%。男性HIV/AIDS病例4209例,以商业性行为传播和非婚非商业性行为传播为主,分别为1715例和2285例,占40.75%和54.29%;女性HIV/AIDS病例1696例,以非婚非商业性行为和配偶/固定性伴传播为主,分别为1013例和625例,占59.73%和36.85%。随年龄增加,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80.164,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χ^(2)=51.554,P<0.000);随文化程度降低,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降低,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比例升高(χ^(2)=105.897,P<0.000),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比例升高(χ^(2)=10.520,P=0.230)。结论山东省2014-2021年报告的异性性接触传播感染HIV/AIDS病例以非婚非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为主;高年龄、低文化程度的男性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风险较高,女性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风险较高。
- 杨兴光王丽丽刘静李玲张娜王国永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 山东省2010—2019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状况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0—2019年山东省学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防控艾滋病在学生群体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山东省报告职业为学生的863例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863例学生HIV/AIDS中,主要经同性性传播(763例,88.41%),样本来源以检测咨询(433例,50.17%)为主要发现途径。2010—2019年报告的学生病例占总病例数比例有增长趋势(χ^(2)_(趋势)=30.21,P<0.01)。同性性传播病例有逐年增长趋势(χ^(2)_(趋势)=6.35,P=0.01),18~22岁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2)_(趋势)=6.10,P=0.01),大专及以上学历病例占比呈逐年增长趋势(χ^(2)_(趋势)=4.26,P=0.04),目前报告来源以检测咨询为主,样本来源年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_(趋势)=2.97,P=0.09)。结论山东省学生病例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以同性性传播途径为主,以高学历为主,应针对这些特征采取干预措施。
- 李玲杨兴光张娜于海英黄鹏翔朱晓艳钱跃升郝连正王国永康殿民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
- 2016年济南和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分析济南和青岛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rush poppers使用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于2016年3—6月,采用现场招募、网络招募等方式从济南和青岛市招募MSM,共901名,对其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进行HIV、梅毒血清学检测。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行为状况、HIV相关服务情况等。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SM rush poppers使用情况。结果调查对象年龄为(29.3±8.1)岁,rush poppers使用率为30.1%(271名),HIV感染率为4.6%(41例),梅毒感染率为8.7%(78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年龄>25岁者相比,年龄≤25岁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1.571(1.110~2.224);与最近1周发生肛交性行为次数≤2次者相比,>2次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2.991(1.100~8.132);与最近1年未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相比,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使用rush poppers的OR(95%CI)值为13.651(7.239~25.742)。结论rush poppers在济南和青岛市MSM中较为流行,年龄≤25岁者、近1周发生肛交性行为次数>2次者、接受过同伴教育服务者rush poppers使用率高,需要根据该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黄鹏翔段青廖玫珍王国永朱晓艳杨兴光郝连正陶小润康殿民
- 关键词:HIV男男性行为者
- 2011年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女性性工作者(FSW)艾滋病(AIDs)防治知识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为AIDs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4~6月,在山东省17地市各随机抽取1个县(市、区),对各县不同档次场所的FSW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检测HIV、梅毒、丙肝抗体。结果共调查6493人,AIDS知识知晓率为88.76%,8个问题全部回答正确者占60.14%。来自不同场所、不同年龄、婚姻、户籍、不同文化程度、最近1年接受过AIDS服务者AIDS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d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来自中、高档场所者、21~40岁者、在婚者、本省者、高中及以上文化者、最近1年接受过AIDS服务者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OR=1.26、2.21,1.39、1.89,0.30,0.72,1.66、2.01,2.63)。结论山东省FSW人群AIDS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低档场所、年龄小、外省、文化程度低的FSW人群对AIDS的知晓率较低,为重点干预人群。
- 刘媛媛廖玫珍杨兴光黄鹏翔陶小润王国永康殿民
- 关键词: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知识影响因素
- 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人群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中MSM特征及抑郁症状相关因素,为HIV感染者实施个性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9年9-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潍坊市和临沂市选取≥15岁、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对一访谈核实其感染途径,对核实后实际为MSM,按照1∶1匹配在当地选择年龄范围差≤3岁、自报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HIV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开展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及行为特征、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分析其特征和抑郁症状的相关因素。结果自报感染途径为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373例中,复核后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占39.7%(148/373),年龄(40.3±12.0)岁,已婚/同居占41.9%(62/148),确证HIV前做过检测占27.0%(40/148),同性性伴数≥2人占71.6%(106/148),有抑郁症状的占55.4%(82/14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HIV感染者的MSM中,确证前未做过HIV检测、确证前同性性伴数≥2人、首次发生同性性行为年龄>30岁和有抑郁症状者,更有可能隐瞒真实的感染途径;抑郁症状与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情况和职业状况稳定的因素相关。结论在自报异性性传播的男性HIV感染者中,有一定比例实际为男男性行为传播的感染途径,并存在多性伴及双性性行为的高危行为,抑郁症状的比例较高。需加强随访的感染途径复核,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和行为干预。
- 朱晓艳王国永廖玫珍李亚君张娜李玲杨兴光黄鹏翔黄涛康殿民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男男性行为者抑郁
- 全方位 宽领域成 多渠道 多措并举推进控烟工作
- 2024年
- 控烟干预是健康中国行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健康影响因素干预的重要内容,更是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求。山东省通过控烟科普、戒烟服务、推动立法、试点创新等举措,广泛动员全省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落实控烟履约,减少二手烟的危害,使得更多的人拥有健康和清洁的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全面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控烟行动。
- 王连森杨兴光
- 关键词:控烟二手烟
- 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健康传播需求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健康传播现状及农村居民健康传播需求,为今后有目的地开展健康传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于2022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山东省地理地形分布及经济发展特征抽取10个县(市、区)15岁以上农村居民2826人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报告调查对象获取知识的内容、场所、途径,通过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主动参与健康传播活动及接触健康类短视频的情况。结果92.0%的农村居民表示所在村宣传过健康知识,宣传内容以传染病(70.6%)、慢性病(68.2%)和中医(43.3%)为主,居民希望获得的健康知识前3位依次是慢性病(60.1%)、传染病(58.8%)和中医(36.9%)。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为折页/小册子(54.2%)、电视健康栏目/公益广告(46.0%)和宣传栏/墙报(32.9%),居民希望的健康知识传播途径前3位依次为折页/小册子(45.4%)、电视健康栏目/公益广告(39.4%)和与医生交谈(35.2%)。71.3%的居民表示主动参与过健康传播活动,81.2%的居民表示接触过健康类短视频。结论山东省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渠道以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为主,新媒体开始成为健康传播的重要渠道。下一步应根据农村居民的不同需求,开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健康传播活动。
- 李瑞刘维量石峰魏霞刘永娟陈仁友孙桐杨兴光王连森
- 关键词:农村居民
- 2015年山东省某女性强制戒毒所内戒毒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山东省某女性强制戒毒所内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情况,以及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5年5月,以山东省某女性强制戒毒所为研究场所,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戒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加本项研究活动、有明确的毒品滥用史、无神经和精神病性症状或症状已经缓解者。共计451名。采用自行编制的《女性吸食毒品者健康知识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信息、毒品使用情况、性病求医及治疗情况等。抽取每名调查对象3-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检测。采用χ2检验对不同特征吸毒人群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调查对象梅毒抗体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451名调查对象的年龄为(27.25±7.06)岁,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为33.5%(151/451),HIV抗体阳性率为2.2%(10/451)。入所前12个月是、否提供商业性服务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2%(25/53)和31.6%(125/396)(χ^2=5.12,P=0.024);入所前12个月是、否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者的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4%(91/192)和23.6%(60/254)(χ^2=27.6,P〈 0.001);单纯疱疹阳性和阴性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9.4%(128/325)和18.3%(23/126)(χ^2=18.2,P〈 0.001);吸毒频率≥3和〈3次/周者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6.9%(106/287)和27.3%(42/154)(χ^2=4.20,P=0.041)。与未婚/离异/丧偶吸毒者相比,同居的吸毒者梅毒抗体阳性的OR(95%CI)值为2.19(1.36- 3.51);与入所前12个月未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的吸毒者相比,发生性行为的吸毒者梅毒抗体阳性的OR(95%CI)值为2.59(1.65-4.05);与单纯疱疹阴性吸毒者相比,阳性吸毒者梅毒抗体阳性的OR(95%CI)值为2.69(1.57-4.59)。结
- 李瑞廖玫珍黄鹏翔杨兴光朱晓艳苏生利林彬韩磊张科康殿民
- 关键词:梅毒HIV女性吸毒者
- 2018-2021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和公平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2018-2021年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和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参考。方法 我国疾控中心机构数量、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和结构、各行政区域的人口数来源于2019-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各行政区域地理面积来自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东部、中部、西部划分依据为2022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数据,采用构成比、增长率等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疾控中心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疾控中心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2018-2021年全国和中部、西部疾控中心机构数量减少,只有东部地区波动增长。2018-2021年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均呈增长趋势。2021年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以工作30年及以上者最多;学历以大学本科和专科为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占16%。疾控中心机构数2018-2021年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主要集中在0.2~0.3,总泰尔指数在0.06左右;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接近0.5,总泰尔指数在0.17左右。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2018-2021年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均<0.2,总泰尔指数均<0.03;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主要集中在0.5~0.6,总泰尔指数在0.25左右。结论 2018-2021年我国疾控中心机构数持续减少,卫生技术人员先减后增,职称、学历、年龄结构有所优化但仍需完善。疾控中心卫生技术人员和机构数按人口配置的公平性优于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公平性,按人口配置的不公平主要来自区域内;按地理面积配置的不公平主要来自区域间。
- 魏萱杨平杨兴光韩扬李振香
-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尼系数泰尔指数
- 基于关键人访谈的多部门合作与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影响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通过关键人从政策环境改善、机构和人员能力的变化、对目标人群产生的效果这三个方面对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进行初步评价,为后续进行更加系统、深入的评价奠定基础。方法按照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山东省4个县(市、区)的92名参与艾滋病防治的关键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近五年,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政策环境改善,但是只有75名(81.52%)关键人认为当地建立很完善或比较完善的艾滋病防治多部门合作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从关键人角度来看,虽然四个县(市、区)均已经建立了长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但有11名(11.96%)关键人认为没有设置专职的会计人员。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对目标人群产生的效果较好。结论各区县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但是多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监督和评估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应该加强资金的投入,加强宣传,促进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和沟通。
- 刘瑞红巩翠华郝连正杨兴光黄鹏翔初爱娟陶小润胡军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