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华富

作品数:10 被引量:9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病原
  • 3篇链球菌
  • 2篇信息管理
  • 2篇同源性
  • 2篇猪链球菌
  • 2篇微生物
  • 2篇杆菌
  • 2篇保藏
  • 2篇RFID
  • 2篇肠杆菌
  • 2篇大肠杆菌O1...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毒素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信息化
  • 1篇遗传标志物
  • 1篇遗传多样性分...
  • 1篇志贺毒素
  • 1篇人类免疫

机构

  • 10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海安县卫生防...

作者

  • 10篇杨华富
  • 5篇傅明慧
  • 4篇顾玲
  • 3篇朱凤才
  • 2篇庄菱
  • 2篇史智扬
  • 2篇周璐
  • 2篇郭喜玲
  • 2篇汪华
  • 1篇董晨
  • 1篇张雪峰
  • 1篇杨瑞馥
  • 1篇宋亚军
  • 1篇张春元
  • 1篇胡晓杼
  • 1篇胡晓抒
  • 1篇祖荣强
  • 1篇谈忠鸣
  • 1篇王广和
  • 1篇汤奋扬

传媒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1
  • 1篇200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4—2012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疾病防疫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CDC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4—2012年出血热的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9年来全国31个省市均有出血热病例发生,累计报告病例12347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0419/10万;共报告死亡病例1391例,年均死亡报告率0.0117/10万。全年龄段皆可发病,但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30-59岁)。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季节(4-6月)和秋冬季(10-12月),发病重灾区位于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陕西省。结论 2004—2012年中国流行性出血热发病趋势呈现先下降后小幅回升趋势,发病患者在年龄方面存在差异,发病疫情具有时间和地区特征。
傅明慧杨华富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
2006年至2015年全国HIV/AID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了解2006年至2015年全国HIV/AID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的防控提供建议和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中获取全国2006年至2015年HIV/AIDS的疫情资料,采用经典的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至2015年期间全国HIV/AIDS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增高,10年累计发病人数782 042例,累计死亡人数153 209例。全国31个省市每年均有发病报告,其中云南、广西、四川、广东和新疆为发病重灾区,5省市占全国报告发病人数比重接近60%。全国其余各省市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趋势。全年龄段均有发病报告,20岁~49岁是发病高峰年龄段,20岁~39岁人群成为HIV/AIDS发病主要群体。结论 HIV/AIDS在我国传播呈现加重蔓延趋势,发病由重点区域变为全国广泛传播,并且发病年龄呈现降低趋势。
傅明慧乔乔杨华富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构成比
RFID智能定位信息管理系统在菌(毒)种保藏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随着传染病防治、科研及医药生产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机会也大大增加。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是国家重要的生物资源,其保藏具有特殊要求。菌种和病毒都需要保持稳定性状和基因,以便于日后的科学研究。
乔乔杨华富傅明慧
关键词:信息管理系统RFID保藏病原微生物生物资源
大肠杆菌O157∶H7的噬菌体分型
2015年
目的探讨江苏省大肠杆菌O157∶H7菌株的噬菌体型别分布及菌株之间的同源性。方法应用大肠杆菌分型噬菌体对87株O157∶H7分离株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通过其裂解模式进行噬菌体分型。结果 87株O157∶H7可分为11个噬菌体型别,其中37/12型最多,占35.63%。同一时期同一地区的临床病人、宿主动物和食品分离株有相同的噬菌体型别(36/12和36/10),来自不同地区的宿主动物分离株有相同的噬菌体型别。结论同种噬菌体型别的O157∶H7在本省不同地区的宿主动物间水平传播,本省O157∶H7感染病人可能是因食用被该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通过直接接触宿主动物而感染。
周璐董晨杨华富谈忠鸣汤奋扬顾玲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H7噬菌体分型同源性分析
人-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病原分离与鉴定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分离和鉴定猪链球菌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 3种增菌液和 7种培养基对病人血液、脑脊液培养和病死猪的内脏培养 ,并对分离到的病原体进行染色形态观察、API Strep2 0生化及其它生化试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从 4例病人血液、1例脑脊液和 7例病死猪中分离到 12株病原菌 ,经鉴定 9株编码为 0 6 4145 3,2株为 0 6 40 45 3,1株为 16 4145 3,12株菌均与猪链球菌 2型血清凝集。结论 :12株细菌均为猪链球菌
杨华富朱凤才史智扬庄菱顾玲郭喜玲张春元陈太基
关键词:链球菌凝集试验
人-猪链球菌感染性综合征的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评价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的药敏和致病力情况 ,分析这些菌株间的同源性。方法 用K -B法对这些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用菌株对家兔和小白鼠进行攻击试验 ;用菌体脂肪酸分析和随机DNA基因扩增分析技术进行菌株间的同源性研究。结果 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对青霉素钾、氯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呋新、头孢三嗪、头孢噻甲羧肟、菌必治、万古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敏感 ,对四环素、链霉素不敏感 ,小白鼠对这些菌株不敏感 ,而家兔敏感 ,接种这类菌株可致家兔死亡。菌体脂肪酸分析和随机DNA基因扩增分析提示 :这些菌株间的以及与猪链球菌 2型参考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 ,与血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等 7种链球菌及肠球菌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 这些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均为猪链球菌 2型 ,致病力极强 ,人源与猪源猪链球菌同源。
杨华富朱凤才史智扬庄菱顾玲郭喜玲胡晓杼汪华
关键词:猪链球菌2型DNA动物实验
菌种智能定位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被引量:1
2018年
菌种管理系统的开发顺应了生物安全管理和建设的要求,提高了保藏管理水平,规范了菌种管理,在进一步发挥菌种资源作用,促进传染病防治和科研教育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运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智能定位技术开发菌种信息管理系统,对菌种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菌种保藏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依据。菌种管理系统设计已初见成效,能较好地实现菌种管理信息化。
傅明慧乔乔杨华富
关键词:菌种管理信息化生物安全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管理模式的探索被引量:2
2020年
为规范病原微生物菌(毒)种管理,适应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一步发挥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资源作用,并保障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质量和生物安全,菌(毒)种保藏中心的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的保藏设施、软件建设、组织机构建设及保藏管理等方面进行探索,以寻求更合理的管理模式,为传染病防治、科研教学等工作提供生物资源保障。
傅明慧乔乔杨华富
徐州地区73株大肠杆菌O157:H7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了解不同来源大肠杆菌O157:H7菌株遗传标志物的分布频率。方法对1999年徐州地区O157:H7暴发疫情中分离到的73株O157:H7菌株,用PCR方法对stx1和stx2阳性菌株分别进行亚型分型;对stx2阳性菌株检测q933和q21基因;用RT-PCR进行tir等位基因检测。结果 73株菌中除1株tir(255A)和tir(255T)均为阴性外,其余菌株均携带tir(255T)基因;10株携带stx1,亚型分型检测显示均为stx1a;全部分离株均为stx2阳性,其中携带stx2a13株(17.81%),携带stx2c 60株(82.19%)。食品中未检出stx2a;病人分离株中stx2a检出率高于动物分离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食品、动物分离株中stx2c检出率(100.00%、87.30%)较高。13株(17.81%)菌株为单q933阳性,60株(82.19%)为单q21阳性。食品中未检出q933,病人分离株中检出率高于动物分离株(P<0.01);q21在病人分离株中未检出,食品、动物分离株检出率较高(100.00%、87.30%)。结论不同来源的O157:H7分离菌株的遗传标志存在多样性,这可能有助于从外环境来源菌株中识别具有潜在人类疾病风险的基因型。
顾玲祖荣强周璐杨华富张雪峰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H7志贺毒素基因亚型遗传标志物
人源和猪源猪链球菌的同源性研究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进一步鉴定菌种 ;评价人源株与猪源株猪链球菌的同源性。方法 对分离自猪无菌部位、患者血液和脑脊液的 7株猪链球菌Ⅱ型和标准猪链球菌Ⅱ型 ,用菌体脂肪酸分析和随机引物基因扩增技术进行菌种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分类。对其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 随机引物基因扩增技术分析提示 ,被检的 7株猪链球菌Ⅱ型与标准株一致 ,均为猪链球菌Ⅱ型 ;人源株与猪源株同源 ;分离自病人血液和脑脊液的菌株同源。这些结果在菌体脂肪酸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确认。即基因型与表现型结果一致。结论 被检的
朱凤才杨华富胡晓抒汪华王广和宋亚军杨瑞馥
关键词:猪链球菌基因型RAPD同源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