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善彬

作品数:39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霍英东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9篇理学
  • 8篇化学工程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定量构效关系
  • 5篇抑制剂
  • 5篇制剂
  • 5篇偏最小二乘
  • 5篇酶抑制剂
  • 5篇描述子
  • 5篇氨基酸
  • 5篇QSAR
  • 4篇神经氨酸
  • 4篇神经氨酸酶抑...
  • 4篇葡萄糖
  • 4篇葡萄糖注射液
  • 4篇注射液
  • 4篇分子
  • 3篇脱水
  • 3篇脱水剂
  • 3篇细菌内毒素
  • 3篇细菌内毒素检...
  • 3篇氯化
  • 3篇内毒素检查

机构

  • 33篇重庆大学
  • 15篇宜宾学院
  • 6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湖南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内江师范学院
  • 3篇教育部
  • 1篇湖南工程学院

作者

  • 39篇杨善彬
  • 26篇李志良
  • 17篇梅虎
  • 14篇梁桂兆
  • 13篇周原
  • 9篇舒茂
  • 9篇朱万平
  • 8篇张巧霞
  • 7篇周鹏
  • 6篇张梦军
  • 6篇田菲菲
  • 6篇吴世容
  • 6篇杨青林
  • 5篇李根容
  • 5篇杨力
  • 5篇许罗南
  • 5篇廖立敏
  • 5篇潘元
  • 4篇曾晖
  • 4篇彭传友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B...
  • 3篇高等学校化学...
  • 3篇宜宾学院学报
  • 2篇分子科学学报
  • 2篇广东化工
  • 2篇重庆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氨基酸和生物...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精细化工
  • 1篇质谱学报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中国药业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偏铁酸钠催化合成共轭亚油酸
2022年
以红花菜籽油中亚油酸为原料,偏铁酸钠为催化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异构化产物共轭亚油酸(CLA)转化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异构化反应进行优化,并建立相应的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红花菜籽油中亚油酸异构化为CLA的最佳工艺为:反应温度195℃、反应时间4.7 h、催化剂用量0.6 g,在此条件下得到CLA转化率为92.90%,与预测值93.92%相比,误差为1.02%。然后再通过脲素包合纯化、经2%的H;SO;-CH;OH溶液甲酯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CLA含量为64.27%。
夏艳杨善彬杨善彬陈荣彬陈苗苗陈媛陈苗苗苟文琼陈媛蒲道俊
关键词:共轭亚油酸
单质子化蛋白质肽段结构表达及其离子迁移谱碰撞截面定量预测
2006年
基于分子二维图形特征提出一种新型结构参数化方法:分子电性作用矢量(MEI);应用于考察107个单质子化肽段样本集结构表征及离子迁移谱碰撞截面模拟和预测及严格检验,所得3个模型回归建模及留一法交叉验证复相关系数(R和Q)分别为:R=Rcu=0.983,0.981,0.980和Q=Rcv=0.979,0.979,0.978。MEI对复杂有机分子结构表达准确且性质预测良好。
曾晖李志良赵娜张巧霞梅虎周原杨善彬李经纬
关键词:离子迁移谱碰撞截面定量构效关系
生物序列表征体系构建及定量结构功能预测研究
梁桂兆李志良杨善彬周原周鹏梅虎舒茂田菲菲杨力张巧霞张梦军吴玉乾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与完成,生物序列(肽、蛋白质、核酸等)数目呈“指数”增长,在当今全球每天测出以千万计数碱基对核酸序列,从中翻译出以十万计的可能蛋白质序列时代,已不可能用实验办法逐一确定其结构和功能。鉴于此,近年对...
关键词:
关键词:生物序列
将潜因多元建模技术与遗传虚拟筛选模式相结合:改善定量构效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提出了改进的定量构效关系(mmQSAR)研究方法,即认为在知晓配基与受体相互作用模式前提下建立一种较可靠的定量构效关系模型,从而克服了传统做法中仅根据样本集分子自身信息来构建预测模型的某些弊端.将此思路应用于功能肽/蛋白质亲和活性考察,采用遗传算法(GA)筛选虚拟受体结合靶点及相互作用模式,结合偏最小二乘(PLS)潜因多元建模技术,通过交互检验均方根误差(RMSCV)作适应度评价函数筛选变化位点和受体残基,完成种群进化以最优个体为最终确定模型,得到一种新颖QSAR方法(mmQSAR):基于功能肽/蛋白质作用模式的遗传虚拟筛选(暂称GVSPPC).该法成功解决了诸多QSAR研究难题,即大多数情况下受体结构未知而难以了解的配基与之结合方式.分别使用生物功能寡肽和多肽体系对GVSPPC加以检验,其结果表明,GVSPPC得到了优于传统方法QSAR结果(R2cu>0.75~0.91,Q2cv>0.71~0.86,ERMS为0.19~0.95)且深入阐明配基与受体间作用机理,物理意义较为明确;同时计算选中模式作用能并与样本活性建立PLS模型,以其交互检验均方根误差(ERMScv)作评价函数完成种群进化.通过大规模迭代直到规定的终止条件或到达最大繁殖代数,以该过程最优个体作为最终确定QSAR模型.
李志良田菲菲吴世容杨善彬杨胜喜张巧霞周原覃仁辉梅虎陈刚李根容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偏最小二乘遗传算法评价函数
甲状腺激素受体配体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研究了68个TR(Thyroid Hormone Receptor,甲状腺激素受体)配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与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采用实验室新近提出的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参数化表达,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定量构效关系模型.复相关系数和交互检验复相关系数R2=0.767,Q2=0.625(TRα),R2=0.734,Q2=0.61(TRβ).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证明了该三维原子场全息相互作用矢量在分子结构表征和生物活性预测上的适用性,并可应用于潜在和新型的TR配体化合物的设计和开发.
杨善彬梁桂兆潘元舒茂许罗南杨青林陈国华孙家英田菲菲李志良
四种注射用氨基酸原料细菌内毒素的检查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鲎试剂的干扰试验,研究注射用氨基酸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操作。在2~16倍稀释级下,L-缬氨酸(c=2.5%)和L-异亮氨酸(c=2.5%)对鲎试剂无干扰,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鲎试剂灵敏度小于等于0.5EU.mL^-1,而在16倍稀释级范围内,L-脯氨酸(c=4.5%)和L-亮氨酸(c=2.0%)对鲎试剂检查法有抑制作用。实验表明注射用L-异亮氨酸和L-缬氨酸用灵敏度为0.5EU.mL^-1的鲎试剂检查其细菌内毒素方法可行,可以代替家兔法检查热原。供注射用L-缬氨酸细菌内毒素应小于0.04EU.mg^-1,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
杨善彬梅虎孙宇阳李志良
关键词:L-脯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异亮氨酸细菌内毒素检查鲎试剂
一种合成赛曲司特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的合成赛曲司特的方法,包括:1.以环庚酮为起始原料,与苯基格氏试剂发生格氏反应生成1-苯基环庚醇(II);2.将1-苯基环庚醇(II)在脱水剂中脱水,生成1-苯基环庚烯(III);3将1-苯基环庚烯(II...
杨善彬李志良张巧霞彭传友潘元邓婕周原许罗南朱万平杨娟景举华
文献传递
定量构效关系方法学研究与应用
李志良梅虎周原杨善彬杨力周鹏吴世容李根容杨胜喜蔡绍皙梁桂兆刘树深曾晖田菲菲张巧霞陈刚张梦军周丽平廖春阳
该项目系统提出“构效学四化”问题,深化提炼研究思路与集成构建方法体系,并将原始性和集成性自主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用以解决某些重要而复杂基础性和紧急性问题;从拓扑结构、物化性质、三维力场及相互作用场等方面入手,成功发展出具原...
关键词: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分子结构参数化
注射用L-缬氨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鲎试剂的干扰试验,研究注射用L-缬氨酸原料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操作。结果在16倍稀释级下,L-缬氨酸(c=2.5%)对鲎试剂无干扰,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鲎试剂灵敏度≤0.5 EU.mL-1结论L-缬氨酸用灵敏度为0.5 EU.mL-1的鲎试剂检查其细菌内毒素方法可行,供注射用L-缬氨酸细菌内毒素应小于0.04 EU.mg-1,显著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规定(5 EU.mg-1)。
杨善彬梅虎孙宇阳李志良
关键词:L-缬氨酸细菌内毒素检查鲎试剂
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用于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二维构效关系研究
2009年
采用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同时采用逐步回归对变量进行筛选后,建立了123个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3变量模型,模型的建模计算值复相关系数(R),交互校验的复相关系数(RCV)和模型的标准偏差分别为R=0.705,SD=1.298,RCV=0.676,SDCV=1.308,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朱万平杨善彬廖立敏
关键词:分子电性距离矢量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定量结构-活性相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