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在宾
- 作品数:510 被引量:2,460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鲁西斗鸡产蛋高峰期养分利用率、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为了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鲁西斗鸡产蛋高峰期养分代谢率、氮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5周龄体型基本一致(2.046±0.101)kg、健康的鲁西斗鸡60只,随机分为5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4个处理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4.0%、15.5%、17.0%和18.5%,剩余1组作为绝食代谢组。结果表明:鲁西斗鸡产蛋高峰期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干物质、有机物、粗灰分和总能的表观和真实代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较14.0%组和15.5%组,可显著提高粗蛋白质代谢率(P<0.05),但是与18.5%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粗蛋白质的真实代谢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氮排出量显著提高(P<0.05)。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氮沉积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将氮沉积量(Nr)与氮食入量(Ni)进行回归,得到回归公式如下:Nr=0.649Ni-0.258(R2=0.923),可得每天的氮维持需要量为0.216 4g/kgBW0.75;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BUN水平显著低于14.0%组(P<0.05),但是与15.5%组和18.5%水平组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血清TP、GLOB和A/G均无显著影响。综合以上结果:鲁西斗鸡产蛋高峰期,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7.0%,粗蛋白质利用率最高,氮沉积率最高,血清生化指标最优。
- 陈冠军杨维仁杨在宾高翔张相伦
- 关键词:鲁西斗鸡粗蛋白质养分利用率氮代谢血清生化
- 生物技术在饲料开发中的应用
- 2004年
- 本文通过生物技术在饲料原料作物的育种过程、饲料的加工处理过程以及在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方面的应用,论述了生物技术在能量饲料、蛋白饲料、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中与众不同的作用。
- 马向明杨在宾
- 关键词:生物技术饲料开发育种过程饲料添加剂能量饲料蛋白饲料
- 不同生长阶段杂交肉牛生产性能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试验分两个生长阶段研究了肉牛的生产性能.4~6月龄阶段选用54头3月龄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牛,7~10月龄选用了18头6月龄利鲁杂交肉牛.试验结果表明,4~6月龄阶段采食高能量日粮的试牛增重效果好,日增重速度最快,显著高于采食低能日粮的肉牛,料重比也变化显著,说明高精粗比例和能量水平提高了试牛的增重,降低了料重比;7~10月龄阶段试牛的体重和日增重符合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速度逐渐加快,平均料重比为6.01∶1.
- 张京跃吕爱军穆阿丽杨在宾
- 关键词:肉牛
- 自然霉变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对仔猪养分消化率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自然霉变饲粮添加酵母细胞壁(YCW)对仔猪养分消化率、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40头体重相近(8.32±0.49)kg健康的三元(杜×长×大)杂交仔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对照组用优质玉米和玉米蛋白粉配制基础饲粮,50%M组(玉米赤霉烯酮849.4μg/kg;伏马毒素5 661.55μg/kg;呕吐毒素1 576.80μg/kg)为霉变玉米和玉米蛋白粉替代对照组中50%的玉米和玉米蛋白粉,0.10%YCW和0.25%YCW组为50%M组基础上添加0.10%和0.25%的YCW。结果表明:自然霉变饲粮显著降低仔猪养分消化率及十二指肠和空肠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S)和脂肪酶活性(LPS)(P<0.05);YCW显著改善仔猪养分消化率以及消化酶活性(P<0.05),并具有剂量效应。由此可知,自然霉变饲粮降低了仔猪养分消化率及AMS、TRS和LPS活性,酵母细胞壁具有一定的改善和脱毒效果。
- 刘宁杨玲杨维仁张桂国姜淑贞牛群升杨在宾
- 关键词:养分消化率
- 哺乳期使用植物小肽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为了研究哺乳期使用植物小肽对断奶后仔猪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将800头PIC五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在哺乳阶段分别饲喂对照日粮、含有质量分数2%血浆蛋白及质量分数2%和4%植物小肽的日粮,于(21±2)日龄仔猪统一断奶,在(25±2)日龄时从4个处理中分别选出健康无病、体重相近的75头仔猪,随机分为3个重复,统一饲喂保育日粮进行保育试验,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蛋白组(P>0.05)、2%植物小肽组(P>0.05)和4%植物小肽组(P<0.05)均提高了仔猪日增重;从试验全程的料重比来看,血浆蛋白组较高(P>0.05),2%植物小肽组和4%植物小肽组较低(P>0.05);血浆蛋白组(P>0.05)、2%植物小肽组(P>0.05)和4%植物小肽组(P<0.05)的仔猪腹泻率均有降低。与血浆蛋白组相比,哺乳期补饲日粮中添加4%植物小肽提高了断奶后仔猪日增重(P>0.05),降低了腹泻指数(P<0.05),提高了断奶后仔猪血糖浓度(P<0.05)和血清总蛋白浓度(P>0.05),降低了血浆尿素氮浓度(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哺乳期补饲日粮中添加植物小肽,能够提高断奶后仔猪的生产性能,促进机体营养代谢,并且随着植物小肽添加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明显。
- 祝平杨维仁杨在宾姜淑贞张桂国
- 关键词:植物小肽断奶仔猪血液生化指标
- 饲用酸化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10年
- 文章就高效、无毒副作用、无污染、无残留的新型绿色添加剂——饲用酸化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崔秀梅杨在宾杨维仁
- 关键词:酸化剂
-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鲁西斗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质水平对26~41周龄的鲁西斗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6周龄(1.952±0.288)kg健康的鲁西斗鸡2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采取单因素试验设计,4个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依次为:14.0%、15.5%、17.0%和18.5%,各组均限饲,且投料量一致。试验期为16周。结果表明:在鲁西斗鸡产蛋期(26~41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蛋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前期(26~29周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平均周产蛋量、产蛋率和料蛋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中期(30~37周龄),30~33周龄17.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除30~31周龄15.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外)(P<0.05),30~31周龄和36~37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8.5%组(P<0.05),32~35周龄产蛋率显著高于15.5%组(P<0.05),但是各组间30~37周龄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试验末期(38~41周龄),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平均周产蛋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产蛋率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料蛋比显著低于15.5%组(P<0.05)。此外,33周龄时,随着饲粮粗蛋白质水平提高,蛋黄颜色有下降趋势(P=0.09);41周龄时,17.0%和18.5%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组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显著高于14.0%组和15.5%组(P<0.05)。综合以上结果,鲁西斗鸡产蛋期适宜的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前期(26~29周龄)为14.0%;中期(30~37周龄)为17.0%;后期(38~41周龄)为18.5%。
- 陈冠军杨维仁杨在宾高翔张相伦
- 关键词:鲁西斗鸡蛋品质
- 不同类型日粮添加酶制剂对蛋品质和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选用500羽50周龄金定蛋鸭,研究不同类型日粮添加酶制剂对蛋鸭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试验随机分成2组,分别设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型+植酸酶500 FTU/kg)和试验组(小麦-豆粕型+植酸酶500 FTU/kg+木聚糖酶),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0羽。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产蛋率提高6.6%(P>0.05),平均蛋重提高1.6%(P>0.05),料蛋比降低12.4%(P>0.05);蛋品质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蛋壳重、蛋形指数、蛋壳色泽、蛋壳强度、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均差异不显著(P>0.05);蛋黄重与蛋黄色泽均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用小麦替代日粮中的全部玉米并添加植酸酶和木聚糖酶饲喂蛋鸭,可以提高蛋鸭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 王景成杨维仁杨在宾丁永敏姜淑贞张桂国
- 关键词:木聚糖酶植酸酶蛋鸭蛋品质
- 不同料型、存放时间及制粒过程对嗜热毛壳菌木聚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采用体外酶活检测的方法,针对不同料型、存放时间和饲料制粒的加工过程导致的酶活损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料型极显著影响木聚糖酶的活性(P<0.01),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中24h木聚糖酶的剩余活性分别为:15.41%、23.22%和26.97%,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木聚糖酶的活性逐渐降低(P<0.01),存放45d后木聚糖酶在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全价饲料中的活性又可降低42.83%、31.93%和19.85%。加工过程极显著影响嗜热毛壳菌纤维酶中木聚糖酶的活性(P<0.01),经过混合、调质、制粒和冷却工艺后,木聚糖酶的活性分别降至56.68%、32.48%、24.00%和27.42%。
- 王爱娜杨在宾杨维仁姜淑贞张桂国
- 关键词:料型制粒酶活
- 日粮中不同钼铜水平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 2007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粮中不同钼铜水平对肉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性别一致、年龄、体重相近(340±10)kg的3头健康未去势公牛作为试验动物。试验采用3×3拉丁方设计,分2期进行,第一期日粮钼的水平为0.27 mg/kg DM,第二期钼的水平为5.27 mg/kg DM。每期日粮铜的添加量分别为:10 mg/kg(低铜组),25 mg/kg(中铜组),50 mg/kg(高铜组)3个水平。颈静脉采血测定血铜、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和血浆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钼水平下,随铜水平的增加,牛体内血铜含量、血浆中SOD活性和血清Cp的活性逐渐增加。其中钼水平为0.27 mg/kg时,这种变化不显著(P>0.05)。钼水平为5.27 mg/kg时,添加10 mg/kg铜,血铜含量和血浆中SOD活性显著小于其他2个铜水平(P<0.05),Cp活性小于其他2个铜水平,且差异极显著(P<0.01)。在同一铜水平下,低钼组2种酶的活性普遍高于高钼组。日粮钼水平为0.27 mg/kg时,添加10 mg/kg铜可满足机体需要;日粮钼水平为5.27 mg/kg时,添加25 mg/kg铜较适宜:牛在缺铜时,与血浆SOD的活性比较,血清Cp更宜作为评价铜营养缺乏的指标;铜满足机体需要后,血铜、血清Cp和血浆SOD均对铜和钼的变化不敏感。血铜和血清铜蓝蛋白与日粮铜水平呈强相关。
- 李淑青曹顶国杨在宾
- 关键词:肉牛血铜血清铜蓝蛋白过氧化物歧化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