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平

作品数:318 被引量:1,234H指数:18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1篇期刊文章
  • 73篇会议论文
  • 18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78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文化科学
  • 17篇理学
  • 14篇电气工程
  • 8篇电子电信
  • 5篇历史地理
  • 4篇冶金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08篇织构
  • 71篇硅钢
  • 61篇再结晶
  • 55篇取向硅钢
  • 51篇相变
  • 49篇电工钢
  • 40篇EBSD
  • 38篇退火
  • 35篇晶粒
  • 34篇合金
  • 29篇形变
  • 26篇无取向
  • 25篇高锰
  • 23篇锰钢
  • 23篇高锰钢
  • 22篇柱状晶
  • 22篇磁性能
  • 21篇二次再结晶
  • 19篇取向电工钢
  • 18篇马氏体

机构

  • 317篇北京科技大学
  • 21篇鞍钢股份有限...
  • 7篇东北大学
  • 4篇中国兵器工业...
  • 3篇中航工业北京...
  • 3篇唐山建龙实业...
  • 3篇中国航发北京...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2篇新余钢铁集团...
  • 2篇首钢股份公司...
  • 2篇北京首钢股份...
  • 2篇首钢智新迁安...
  • 1篇钢铁研究总院
  • 1篇鞍山钢铁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作者

  • 318篇杨平
  • 107篇毛卫民
  • 38篇孟利
  • 37篇崔凤娥
  • 24篇孙祖庆
  • 16篇陈冷
  • 16篇鲁法云
  • 15篇蒋奇武
  • 14篇冯惠平
  • 11篇金文旭
  • 11篇秦镜
  • 9篇李萧
  • 9篇李志超
  • 9篇王会珍
  • 8篇张宁
  • 8篇叶丰
  • 8篇邵媛媛
  • 7篇丁桦
  • 6篇余永宁
  • 6篇付勇军

传媒

  • 32篇金属学报
  • 26篇中国体视学与...
  • 22篇金属世界
  • 16篇材料热处理学...
  • 12篇电子显微学报
  • 12篇中国冶金教育
  • 1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1篇电工钢
  • 7篇材料研究学报
  • 6篇金属热处理
  • 6篇材料工程
  • 6篇工程科学学报
  • 5篇中国现代教育...
  • 5篇第二届全国电...
  • 5篇第十五届中国...
  • 4篇稀有金属材料...
  • 4篇中国有色金属...
  • 3篇金属功能材料
  • 3篇Transa...
  • 3篇第五届全国材...

年份

  • 2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12篇2021
  • 8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22篇2017
  • 18篇2016
  • 20篇2015
  • 14篇2014
  • 20篇2013
  • 21篇2012
  • 19篇2011
  • 19篇2010
  • 16篇2009
  • 5篇2008
  • 14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3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取向电工钢退火板表面缺陷分析
黑线缺陷是无取向电工钢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表面质量缺陷.本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EBSD技术等,分析了退火板表面黑线产生原因,并通过常化工艺加以消除,同时研究了不同取向晶粒团簇与拉伸变形表面起皱行为的关系,为获得良好的成品...
王宁杨平
关键词:无取向电工钢退火处理
低温加热渗氮型取向硅钢二次晶粒取向度下降成因分析
2022年
低温加热渗氮型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完全、磁性能却不高是一种常见的现场质量问题,其成因的判断及问题的解决对降低生产成本至关重要。本文对两组企业生产中存在上述现象的低温渗氮钢的一次再结晶板进行高温退火中断实验,确定其二次再结晶温度及基体晶粒和二次晶粒的取向分布特征,探索其成因。结果表明,磁性能下降的原因是二次晶粒取向度偏差大,主要向{110}<227>取向偏转;其本质是一次晶粒尺寸偏小,二次再结晶温度提前了约50℃;高斯晶粒以外的偏高斯取向晶粒优先形成。两组样品的差异不在于其二次再结晶温度不同,而是二次晶粒的偏差度不同。这种差异又反映出两组样品微小的一次退火组织织构和抑制剂的差异或成分波动性。
杨平李洋顾新福李观军恽建刚
关键词:二次再结晶织构磁性能
高锰钢高速冲击TRIP行为与应变分布的原位分析
由于应变速率的影响,高锰钢高速冲击变形与静态变形时TRIP行为存在差异。本文利用EBSD技术对高速冲击前后高锰钢样品组织中强制剪切区域的晶粒进行近原位观察及取向分析,分析了在剪切区域不同位置晶粒的应变大小、取向转动以及相...
林颖杨平
关键词:高锰钢剪切变形
文献传递
Fe-6.5%Si合金温轧后退火过程中再结晶行为被引量:1
2014年
用电子背散射技术观察了700℃温轧板在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以了解其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温轧织构由强的(111)〈112〉、较弱的〈110〉∥RD及Goss组成,再结晶织构与之相似.〈110〉∥RD及(111)〈112〉新晶粒首先形成于与之构成小角度晶界的形变晶粒的晶界附近,而在角隅及组织不均匀区等位置孕育出与周围晶粒构成大角度晶界的晶核,择优取向不明显.退火过程中(111)〈112〉在形变组织中累积,最终转化为(111)〈112〉再结晶晶粒.分析认为,温轧后退火是不均匀组织在低储存能驱动下的再结晶过程.(112)〈110〉及(111)〈112〉形变拉长晶粒多发生连续再结晶从而退火织构与形变态相似.在角隅区形成核心进而发生不连续再结晶,核心取向的统计性及不连续晶核的长大弱化再结晶织构,其中Goss晶粒多以此方式形成于(111)〈112〉晶粒内部.
蒋虽合毛卫民杨平叶丰
关键词:硅钢温轧退火再结晶织构
EBSD研究高Mn TRIP钢伪线织构被引量:2
2009年
对高Mn TRIP钢两类马氏体相变取向关系及变体选择进行EBSD取向成像分析时,在微区内经常观察到伪线织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伪线织构都是相变时界面匹配的表现,可由4种原因引起:奥氏体内产生的ε马氏体中按K-S关系生成的6个α′马氏体变体造成;形变时奥氏体内增加的孪晶内形成的ε马氏体构成:相变时两相对应点阵面力图匹配而造成的EBSD相鉴定过程规律性的误标所致;形变促进不同相的点阵面匹配造成.此外,对伪线织构在极图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
杨平鲁法云孟利毛卫民
关键词:EBSD高锰钢马氏体相变织构
电工钢的动态应变时效行为被引量:2
2021年
对3种典型牌号无取向电工钢进行拉伸试验,研究其动态应变时效行为。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为0.0010~0.0030/s、温度在25~200℃条件下,无取向电工钢在125℃以上发生动态应变时效。在125~200℃测试温度范围内,锯齿波的种类为A型、C型和B型,表现为正常的临界行为;动态应变时效现象显著影响了电工钢的力学性能,产生了明显的强化作用。随着硅含量升高,动态应变时效的强化作用变得更显著,而对伸长率的降低作用减弱。此外,根据临界应变与温度和应变速率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锯齿形成的激活能为30.85 kJ/mol,结合无取向电工钢的溶质原子的特性进行分析,认为C原子沿位错的快速扩散是引起电工钢动态应变时效的主要原因。
刘兆月王明李泽琳胡志远杨平马家骥
关键词:电工钢动态应变时效力学性能激活能
含铜取向硅钢磁性能波动成因分析
含铜CGO取向硅钢是一种成本低、成品率很高的普通取向硅钢。因其制备工艺明显区别于主流的低温加热渗氮取向硅钢,其产品的磁性能波动范围显著高于低温渗氮钢,其原因也不相同。本文就实际生产中收集到的一些含铜CGO钢成品板组织与磁...
杨平王子良刘恭涛毛卫民
关键词:取向硅钢磁性能织构
文献传递
铸铁中球化元素铈及反球化元素硫的作用研究
杨平
关键词:铸铁
利用道次间退火改善镁合金轧制成形性的研究被引量:44
2005年
塑性较差的六方结构镁合金轧制时易出现裂纹,尤其是在1mm以下薄板带的终轧阶段。其原因是在较低温度下基面取向晶粒内形成的切变带不易扩展所致。研究了MB1,AZ31(MB2 )镁合金在热模拟条件和实验室热轧过程中利用静态再结晶改善形变组织、细化晶粒、提高成形性的规律。实验表明,在选择的多道次轧制退火工艺下可顺利轧出0 3mm厚的薄板带,得到平均尺寸~7μm的等轴细晶。热模拟条件下得到的形变温度、形变量和形变组织的关系可帮助确定实际生产轧制过程中各道次轧制的温度。织构测定表明,各阶段退火前后都得到强的基面织构。终轧阶段无法利用{ 10 12 }拉伸孪晶的静态再结晶细化晶粒,而只能利用压缩孪晶扩展的切变带的再结晶细化晶粒。本文对轧制时利用动、静态再结晶细化晶粒的潜力及工艺优化进行了讨论。
杨平孟利毛卫民蔡庆武
关键词:镁合金晶粒细化织构
取向硅钢成品板中点状硌印的检测与成因分析
2019年
表面质量问题是影响取向硅钢最终产品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磁性能达标并稳定后,表面质量出现问题,同样会造成成品降级处理甚至报废.露晶、水印、硌印、花斑等都是较为典型的现场表面质量问题.本文以取向硅钢成品板中点状硌印为例,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系统检测其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成因,为现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检测表明,硌印凹坑内存有较厚的完整绝缘层成分,而硌印凹坑边部却是Fe含量很高的区域,两个位置成分都不同于正常绝缘层的成分.鉴于硌印下方钢板基体内没有后期形变留下的痕迹,初步认为硌印主要是氧化层点状不均匀或涂覆氧化镁不均匀并经高温退火时烧结出现的硬颗粒物造成的塑性变形所致.
杨平刘丽莹张海利贾志伟
关键词:取向硅钢绝缘层
共3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