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振立

作品数:41 被引量:14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青年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7篇施肥
  • 7篇小麦
  • 6篇冬小麦
  • 6篇利用率
  • 5篇土壤
  • 5篇肥料
  • 4篇养分
  • 4篇人力资源
  • 3篇养分效率
  • 3篇玉米
  • 3篇农田
  • 3篇企业
  • 3篇夏玉米
  • 3篇肥料利用
  • 3篇肥料利用率
  • 3篇肥效
  • 2篇氮肥
  • 2篇氮肥利用
  • 2篇氮肥利用率
  • 2篇地力

机构

  • 41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北农业大学
  • 2篇沧州职业技术...
  • 2篇沧州市农林科...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业厅
  • 1篇石家庄市农林...
  • 1篇河北地质职工...
  • 1篇石家庄市农业...
  • 1篇河北地质大学

作者

  • 41篇杨振立
  • 10篇贾良良
  • 6篇孙彦铭
  • 6篇杨云马
  • 5篇杨军芳
  • 5篇韩宝文
  • 4篇刘孟朝
  • 4篇黄少辉
  • 3篇冯伟
  • 3篇蔡海燕
  • 2篇孙世友
  • 2篇侯亮
  • 2篇刘振宇
  • 2篇王凌
  • 2篇董文琦
  • 2篇杜晓东
  • 2篇王慧军
  • 2篇谢华峰
  • 2篇王亚坤
  • 2篇刘全凤

传媒

  • 9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经济论坛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3篇产业与科技论...
  • 2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农业科技管理
  • 1篇北方园艺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党史博采(下...
  • 1篇浙江农业学报
  • 1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中小企业管理...
  • 1篇现代农村科技
  • 1篇统计与管理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企业培训风险的规避被引量:2
2009年
培训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同其他资本投资一样,既有收益,又有风险。我们既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去投资,又不能因为培训的风险总是存在就听之任之。要想规避培训风险,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企业的培训风险,由此制定合理的对策规避和减小企业的培训风险。
杨振立
追施沼液对白菜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将以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粪为原料发酵产生的沼液做追肥在白菜生长期施用,试验设沼液施用量0.45×105kg/hm2、0.90×105kg/hm2、1.35×105kg/hm2和1.80×105kg/hm2共4个处理,以追施氮肥为对照处理(HF),以不施肥为空白对照(CK),研究了沼液不同施用量对白菜及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施沼液较不施肥处理显著增加白菜生物产量,但沼液追施量逸1.35×105kg/hm2时其肥效才逸传统追施化肥处理。追施沼液处理的白菜镉、铜和锌含量水平跃追施化肥和不施肥处理,且随沼液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但沼液施用量较低(0.45×105kg/hm2)时对白菜中镉和铜的含量影响不显著;追施沼液处理的白菜铬和砷含量水平显著约不施肥处理,但与追施化肥处理差异不显著。追施沼液处理的土壤全量镉、铬、铜、锌和砷含量以及有效铬、锌、砷含量与不施肥和追施氮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但高的沼液施用量(1.80×105kg/hm2)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镉含量、增加有效铜含量。虽然追施沼液能不同程度地增加白菜镉、铜和锌的含量水平,但均远低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且追施沼液对土壤中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也无显著影响,因此,追施沼液不会对白菜和土壤造成重金属污染风险。
杨军芳冯伟贾良良韩宝文杨振立常瑛军窦菲刘孟朝邢素丽王朋峰
关键词:沼液白菜土壤重金属含量
大花萱草栽培管理技术被引量:2
2006年
安国英杨振立
关键词:大花萱草栽培管理技术秋水仙碱园林绿地露地越冬多倍体
农田养分调控对冀中南冬小麦生育期群体动态和养分浓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在冀中南中低产农田,采用对比试验设计,以农民习惯养分管理为对照(CK),对农田养分管理模式进行了优化调控(OPT,氮素追施时间后移至拔节期),通过田间养分试验,分析了小麦返青至拔节期的群体数量、籽粒产量以及植株氮磷钾养分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氮素适当后移至拔节期的养分优化管理模式,最终成穗率达到了生育期最高总茎数的33.0%,明显高于农民习惯养分管理的成穗率(26.9%),从而促进了产量的提高。优化处理的植株氮浓度、氮素吸收量分别在拔节期和孕穗期显著高于农民习惯处理;植株磷浓度在全生育期均低于农民习惯处理,但磷吸收量则从孕穗期开始高于农民习惯处理;植株钾浓度在全生育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农民习惯处理的植株钾浓度均显著高于优化处理。总体来看,优化处理在拔节期植株氮素浓度显著高于农民习惯处理,这可能是促进优化处理群体成穗数提高的关键;而磷钾浓度则无明显影响。
孙彦铭杨振立杜晓东韩宝文贾良良
关键词:冬小麦养分管理
一种水肥运移规律试验土壤结合水抽取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肥运移规律试验土壤结合水抽取系统,包括若干个上下设置的抽取单元,每个抽取单元包括倾斜设置在地下土壤内的负压墙内的用于抽取结合水的抽取管道、设置在抽取管道出口端的密封管、与密封管连通并向下外伸出密封管的...
范凤翠杨振立刘胜尧贾宋楠李志宏石玉芳贾建明杜凤焕
文献传递
河北省土地流转后“非粮化”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土地规模化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土地流转后"非粮化"趋势明显。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粮食安全战略视角出发,通过面源数据、实地调研,深入分析"非粮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合理对策与建议,促进河北省土地流转健康、有效进行。
蔡海燕董景湘宋智贤王端赵越邢蕊杜晓东杨振立
关键词:土地流转非粮化粮食安全
一种通过添加饲用枣粉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高水分苜蓿青贮品质的方法。其方法步骤为:1、收获苜蓿并进行切碎,切碎长度2-3cm,并称重。2、将切碎后的鲜苜蓿倾倒入青贮窖内,并摊平,摊平厚度在8~12cm左右;按照过磅时苜蓿的重量,称取重量为苜蓿重...
刘振宇刘忠宽玉柱智建飞谢楠秦文利冯伟杨振立
文献传递
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克隆和不同地区交配型基因检测被引量:3
2018年
为明确我国谷子产区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及其分布情况对谷瘟病菌群体结构分析的重要意义。根据已知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2.2)和MAT1-2-1(Gen Bank登录号AB080673.2)的部分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186株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进行扩增检测,比对分析谷瘟病菌和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基因MAT1-1-1的alpha盒子部分氨基酸序列和MAT1-2-1高迁移率蛋白盒子氨基酸序列。结果显示,引物JPX1-1-S3/JPX1-1-A3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1-1的扩增效果较好,而JPX1-2-S1/JPX1-2-A1对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的扩增效果较好。序列比对发现谷瘟病菌与稻瘟病菌交配型基因极为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对2010-2016年采自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新疆和海南等采集地点的共186株谷瘟病菌单胞菌株的交配型基因进行检测,发现夏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69.1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26.60%,其余4.25%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春谷区交配型为MAT1-1的谷瘟病菌占38.55%,而交配型为MAT1-2的菌株仅占56.63%,其余4.82%菌株为双交配型菌株。建立了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PCR检测体系,通过该方法检测多数谷子种植区存在MAT1-1与MAT1-2 2种交配型的谷瘟病菌菌株,且总体上2种交配型菌株比例接近1∶1。但不同地区交配型菌株所占比例有一定差异,并且自然界中存在谷瘟病菌两性菌株。快速检测谷瘟病菌的交配型等位基因和不同区域谷瘟病菌交配型基因分布对研究谷瘟病菌群体结构与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任世龙杨振立白辉王永芳全建章董志平李志勇邢继红
关键词:交配型PCR检测
燕山板栗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对燕山板栗分布地区的11个县/区(群体)的127份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研究,为中国板栗资源描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板栗资源的保存、核心种质的构建和农艺学性状基因定位提供数据基础和理论依据。对相关的15个性状系统调查后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燕山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55%和1.99,其中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4.80,雄花序数/总花序数变异系数最小为7.52,雄蕊长度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8,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89;15个板栗花序表型性状中有9个性状在群体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以上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间相关性略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5.35%,两性花序数/果枝、花序长粗比、花序粗度、花序长度、两性花序数/总花序数、雄花序数/总花序数、雌花数/果枝、雄蕊长、轴序粗度比9个性状是造成燕山板栗花序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127份资源分为5类群,并筛选出3份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127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聚类结果和主成分划分类群基本一致。
杨振立王广鹏张树航郭燕张馨方李颖
关键词:燕山板栗种质资源花序表型性状
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与肥料利用率现状被引量:9
2019年
为明确河北省冬小麦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现状,通过对河北省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中的2 794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进行分析,明确了氮肥、磷肥、钾肥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测算了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河北省冬小麦不施化肥时产量为4.16 t/hm^2,配方施肥显著提升产量至6.83 t/hm^2,在其他肥料施用的基础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使小麦增产1.77、1.31、0.90 t/hm^2。肥料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平均贡献率为39.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7%、18.8%、13.1%;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偏生产力平均值为15.0 kg/kg,氮肥、磷肥、钾肥偏生产力平均值分别为36.1、50.9、60.2 kg/kg;冬小麦肥料农学效率平均值为5.9 kg/kg,氮肥、磷肥、钾肥农学效率分别为9.2、9.5、7.7 kg/kg。河北省冬小麦肥料利用效率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进一步推进土壤培肥、平衡施肥技术的应用,提高养分资源管理水平,实现小麦产量与养分效率的同步提升。
孙彦铭黄少辉刘克桐杨云马杨振立贾良良
关键词: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肥料效果测土配方施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