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新

作品数:45 被引量:199H指数:7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试管苗
  • 7篇无性系
  • 6篇愈伤
  • 6篇愈伤组织
  • 6篇盘鲍
  • 6篇皱纹盘鲍
  • 6篇快速繁殖
  • 5篇活性
  • 4篇植株
  • 4篇肿瘤
  • 4篇肿瘤活性
  • 4篇无性系建立
  • 4篇瘤活性
  • 4篇抗肿瘤
  • 4篇抗肿瘤活性
  • 3篇养殖
  • 3篇玉米
  • 3篇试管苗繁殖
  • 3篇嫩茎
  • 3篇耐寒

机构

  • 43篇辽宁师范大学
  • 15篇宁波大学
  • 3篇国家海洋环境...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辽宁省海洋水...
  • 1篇宁波城市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5篇杨文新
  • 20篇姜长阳
  • 15篇苏秀榕
  • 12篇李太武
  • 7篇宁淑香
  • 4篇刘艳
  • 3篇姜华
  • 3篇杨志彪
  • 3篇张健
  • 3篇周清
  • 2篇李博
  • 2篇郭鑫英
  • 2篇邹侠
  • 2篇富天思
  • 2篇蒋双
  • 2篇荆婷
  • 2篇郭皓
  • 1篇孙佳
  • 1篇刘晓霞
  • 1篇周君

传媒

  • 9篇辽宁师范大学...
  • 3篇水产科学
  • 3篇天津农业科学
  • 2篇黑龙江农业科...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中国园艺文摘
  • 2篇绿色科技
  • 1篇特产研究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内蒙古农业科...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齐鲁渔业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营养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河南科学
  • 1篇山东科学
  • 1篇河北林业科技
  • 1篇亚热带植物科...

年份

  • 1篇2014
  • 9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6
  • 6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蓬累悬钩子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繁殖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为保护野生资源和实现人工栽培,以蓬累悬钩子的冬眠芽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冬眠芽伸长生长、分化,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IAA0.1mg·L-1+GA30.5mg·L-1+6-BA0.5mg·L-1是冬眠芽伸长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mg·L-1+ZT1.2mg·L-1是伸长生长芽的茎段分化不定芽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NAA0.1mg·L-1+IAA0.2~0.4mg·L-1是伸长生长芽和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1.6%,定植成活率为98.2%。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蓬累悬钩子的生物学性状,翌年开花结果。建立起蓬累悬钩子试管苗的繁殖技术。
杨柳李志东张晨杨文新姜长阳
关键词:试管苗
当药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为保护资源和实现栽培,以当药的嫩茎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研究,建立起当药的嫩茎无性系。结果证明:MS+ZT0.3mg/L+2,4-D2.1mg/L是诱导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MS+AgNO30.5mg/L+BA0.2mg/L+KT0.4mg/L+NAA0.2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向分化不定芽的培养瓶中倒入3~5ml浓度为0.5mg/L的NAA溶液对不定芽处理24h,接种到White+ABT2号0.5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的方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White+ABT2号0.5mg/L+NAA0.5mg/L是试管苗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0%~95.2%,定植成活率为97.3%。定植的试管苗当年开花结果,并保持野生当药的植物学性状。
李茜茹周清荆婷杨文新姜长阳
关键词:当药无性系
愈伤组织辐射诱变选育玉兰新品系被引量:39
2002年
玉兰茎尖生长点在MS +环烷酸钠 0 .1mg/L +6 BA 1.5mg/L +2 ,4 D 1mg/L +蔗糖 45g/L培养基上诱导的愈伤组织 ,进行 2 .475× 10 -10 C/kgγ射线辐射处理后 ,接种在MS +ZT 2mg/L +2 ,4 D 1mg/L培养基上 ,分化出具有多种变异性状的不定苗。对具有优良性状的不定苗进行生根培养并移栽 ,从中选出一株一部分生长旺盛、另一部分与母株基本一样的嵌合体植株。对嵌合体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部分进行无性繁殖 ,选育出具有一年两次开花、生长速度快而旺盛、抗逆性强等多种优良性状的玉兰新品系。
姜长阳宁淑香杨文新肖荣俊
关键词:愈伤组织辐射诱变选育
皱纹盘鲍脓疱病及其防治简报被引量:1
2000年
李太武杨文新丁新
关键词:皱纹盘鲍脓疱病病因症状致病机理
壳聚糖对MDMV的防效与玉米叶片防御酶活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02年
试验以人工摩擦接种法接种MDMV ,以比色法测定了壳聚糖对MDMV侵染的玉米叶片几种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初步结果表明 ,壳聚糖处理有使酶活提高或使酶峰提前的趋势 .尤其使PO酶活提高明显 ,PPO、PAL、几丁质酶的酶活稍有提高 ,主要表现在处理初期 .壳聚糖诱导抗毒机制似乎与PO有关 ,而与PPO、PAL、几丁质酶无关或相关性不大 .药剂防效试验表明壳聚糖有一定防病效果 .接毒可使玉米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 ,但喷壳聚糖后再接毒的蛋白含量变化不大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壳聚糖诱导产生的抑制病毒复制的诱导抗病作用 .
姜华宁淑香杨文新王有福
关键词:壳聚糖玉米矮花叶病毒诱导抗性
Cu,Zn,Se,Cd离子对河流弧菌Ⅱ毒性的研究
1998年
本文用10倍稀释法确定了河流弧菌Ⅱ在Cu,Zn,Se,Cd离子中的半致死浓度是3.56×10-2、4.46×10-3、3.69、2.78×10-5μg/ml。细菌吸收了这几种离子后其超微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离子能诱导细菌内的核糖体增多,DNA纤丝凝聚成棍棒或块状。以Cu、Zn离子诱导DNA纤丝聚集较为明显,类核区扩大或出现透明区,而Se、Cd离子处理的菌核区不明显。而且4种离子对细胞壁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坏,Zn离子使细胞壁粗糙与胞膜分离明显,Cu、Zn离子处理的样品细胞质集中在周边,细胞质内出现明显的电子致密颗粒。尤其是4种离子混合作用的细菌,上述现象更为明显。Se离子毒性相对较弱,细菌的超微结构没有明显的变化。Cd离子处理的细菌超微结构变化明显。首先,细胞壁呈泡状外突,最后小泡处破裂。细胞质内出现许多电子密度大的颗粒(可能是聚缩的DNA),类核区不明显,但范围比对照正常菌明显扩大,其内的DNA纤丝聚缩成短棍状或块状,散布在细胞质中。
张健宁淑香杨文新张士达崔或齐丽晶刘培灵吴雪
关键词:ZNSECD离子超微结构
香荚蒾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1年
为满足栽培对种苗的需要,以香荚蒾的嫩茎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生根继代、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MS+6-BA 0.5mg/L+2,4-D 2.0mg/L是茎段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2MS+6-BA 0.4mg/L+NAA 0.1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将不定芽和试管苗的茎段下部切口在5mg/L的NAA溶液中处理5min后,接种到1/2MS+IAA 0.2mg/L培养基上进行生根培养的方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培养的理想方法。定植到花坛上的试管苗长势旺盛,观赏效果好。
杜姝睿顾婷婷潘林杨文新姜长阳
关键词:无性系
乌塌菜耐寒变异植株无性系的建立被引量:2
2005年
研究了乌塌菜(Brassia narinosaBailey)优良变异植株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移栽、扦插及田间栽培所需要的条件,并建立起乌塌菜优良变异植株的无性系及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证明,诱导乌塌菜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是MS+BA 2.0 mg/L;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理想培养基是MS+La(NO3)31.0 mg/L+BA 0.5 mg/L;生根的理想培养基是12MS+IAA 1.0 mg/L;以炉灰渣为试管苗的移栽扦插基质,移栽成活率为93%,扦插成活率为88%.耐寒乌塌菜试管苗的田间栽培试验还证明,这种试管苗生长旺盛,根系发达,产量可提高10%.
杨文新张若梅李博邹玉英
关键词:乌塌菜愈伤组织无性系快速繁殖
玉米品种资源抗矮花叶病鉴定及抗性机理研究
姜华赵延明陆敏宁淑香姜长阳杨文新
该课题进行了病害调查、辽宁省玉米矮花叶病毒原鉴定、寄主的抗病机理研究、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性鉴定和玉米矮花叶病毒对玉米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查明了辽宁地区玉米矮花叶病的毒原种类及主要流行株系;较系统地进行了玉米对矮花叶病抗性机...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毒病抗病性
试述鲍类前合子生殖隔离被引量:6
2001年
生殖隔离是一个最重要的生物过程 .虽然有许多机理还是未知的 ,但已研究清楚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有两种方式 .即通过配子不成熟、不受精的前合子生殖隔离和杂交后代的不育、不成活的后合子生殖隔离 .在动物受精过程中 ,两个配子的质膜在接触融合之前 ,精子必须穿透包绕在卵细胞外的物质 ,为完成这一过程 ,大多数种类的动物都发展了精子结构 ,使其带有顶体泡 ,它通过泡吐作用释放具有溶解作用的蛋白质 ,由它担任穿透卵细胞外被的作用 .成熟的鲍精子具有发达的顶体泡 ,里面含有多种蛋白质 ,但其中的两种蛋白质———细胞溶素 ( 16kDa)和 18kDa蛋白质与生殖有关 ,是生殖隔离的主要分子结构 .当精子粘附到卵黄外膜上时就诱发了顶体反应 ,释放的 16kDa蛋白质利用非酶解反应 ,在卵黄膜上穿一个小孔 ,精细胞便从此处穿过卵黄膜与卵细胞融合 .鲍类的卵细胞由一层又厚又复杂的细胞外基质包被 ,并由胶状物、卵黄膜和细胞表面壳等几种成分组成 .超微结构研究发现 :胶状物位于卵细胞的最外层 ,由疏松排列的纤维组成 ,它在鲍类受精中的作用还没有研究清楚 .鲍类的ESC层与海胆的卵黄膜十分相似 ,含有精子结合受体 ,它是不分支的糖蛋白 ,是同细胞溶素结合的惟一成分 ,它具有种属特异性 .每个受体大约同 6 0个细胞溶素?
李太武苏秀榕杨文新张健刘艳
关键词:生殖隔离软体动物有性生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