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波

作品数:51 被引量:364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本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农业科学
  • 11篇经济管理
  • 7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9篇渔业
  • 8篇放流
  • 7篇遥感
  • 7篇增殖放流
  • 6篇水生
  • 5篇遥感监测
  • 5篇渔业资源
  • 5篇水生生物
  • 4篇鱼类
  • 4篇生态系统
  • 4篇栖息
  • 4篇大麻哈鱼
  • 3篇底栖动物
  • 3篇多样性
  • 3篇栖息地
  • 3篇群落
  • 3篇卫星遥感
  • 3篇卫星遥感监测
  • 3篇近海
  • 3篇海表

机构

  • 5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水产大学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全国水产技术...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内江师范学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湖南省水产科...

作者

  • 51篇杨文波
  • 31篇李继龙
  • 13篇李应仁
  • 13篇王琳
  • 12篇曹坤
  • 11篇李小恕
  • 7篇沈公铭
  • 7篇王继隆
  • 7篇张彬
  • 7篇李慧琴
  • 4篇冯庚菲
  • 4篇张忠
  • 4篇丁放
  • 4篇刘伟
  • 3篇刘宝祥
  • 3篇李培伦
  • 3篇杨健
  • 3篇李东颖
  • 3篇王晓梅
  • 2篇吴金明

传媒

  • 9篇中国渔业经济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水产
  • 3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海洋渔业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水产学报
  • 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篇2010水产...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大连水产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状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62
2009年
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保护方面,增殖放流已成为许多国家通常采用的重要做法之一。本文研究了国外增殖放流活动的主要原因与动机,综述了目前国外增殖放流的基本状况,探讨了主要国家增殖放流的机构体系和管理模式,分析了增殖放流应考虑的社会和生态风险。最后,提出了我国开展增殖放流应当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重视放流对生态的影响、加强放流技术与跟踪监测研究以及建立一套完善的增殖放流体系四点建议。
李继龙王国伟王国伟杨文波张彬
关键词:增殖放流生态风险
绥芬河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研究以2012至2017年在绥芬河东宁段采集的447尾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为材料,对其年龄与生长及繁殖特性等个体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绥芬河大麻哈鱼种群由1+—5+龄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雌性个体以3+龄为主,雄性个体以2+龄为主。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体长-体重关系分别为:W=0.0082×L3.0604;W=0.0076×L3.0746,均属匀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得到3+龄大麻哈鱼雌、雄个体的叉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t,F=141.64×e^-0.11·(t+1.55);Lt,M=119.51×e^-0.13·(t+1.45)。利用逻辑斯蒂方程估算大麻哈鱼雌、雄个体初次性成熟叉长(L50)分别为51.53和42.15 cm。ARSS分析显示雌、雄个体的L50差异显著;大麻哈鱼的绝对繁殖力(F)、相对叉长繁殖力(FL)和相对体重繁殖力(FW)分别为3412粒、52.42粒/cm和1.17粒/g;F与叉长、体重、性腺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GSI与叉长、体重、F成显著负相关关系;F与叉长、体重的幂函数关系方程式分别为:F=0.0311×L^2.7745(R2=0.638)和F=1.946×W^0.9374(R2=0.704)。本研究为绥芬河大麻哈鱼资源保护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王继隆刘伟王维坤李培伦杨文波
关键词:大麻哈鱼个体生物学繁殖力
人工繁殖真鲷苗种标志放流理论基础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真鲷为我国重要的近海经济鱼类,近年来大规模人工放流增殖真鲷活动成为近海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经济产值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亟需有效研究放流后真鲷的移动、生长、回捕率、资源量及死亡率等问题,以及大规模人工放流苗种对于天然群体和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人工放流增殖效果评估研究方法和相关结论进行综述,综合比较了各种标志方法,建立了真鲷标志放流效果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为进一步开展真鲷放流增殖效果评价提供科学指导。
张彬李继龙杨文波王晓梅黄瑛沈公铭
关键词:人工繁殖真鲷增殖放流
基于渔获量平均营养级的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1950-2012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连续统计数据,结合Fishbase提供的相关渔获物的营养级(TL),探讨了63年间东南大西洋渔获量平均营养级(MTL)的变化情况,以此来判断东南大西洋渔业资源状况。研究认为,MTL变动大致可分三个阶段:(1)1950-1963年,MTL呈现下降趋势,降低至历史最低点的2.80;(2)1963-1972年,MTL呈现急剧上升趋势,增至第一个高峰值3.49;(3)1972-2012年大部分年份(85.4%)MTL都在3.30-3.50之间波动,其中1996年达到历史最高点的3.60。东南大西洋渔获物Fi B指数总体上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950-1963年,Fi B小幅波动增长;1963-1972年,Fi B呈现急剧上升趋势;1972-2012年,Fi B呈现平稳下降趋势。研究认为,东南大西洋海洋生态系统未被破坏,渔业资源处于未充分开发状态,仍然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潜力。
张忠杨文波陈新军丁琪
关键词:渔业资源
基于渔获物统计的中国近海鱼类营养级结构变换及其与捕捞作业的关系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解我国东部海域(渤海、黄海和东海)和南海的鱼类生态结构和渔业资源变化特征,本研究在1983—2013年中国海洋渔船渔获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首先将渔获物中的鱼类按照营养级归类,然后计算其平均营养级(TL)和Fi B指数,并结合海洋捕捞作业方式,对鱼类的营养级结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东部海域捕捞的25种主要鱼类渔获中,31年间TL呈现下降趋势,低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60%,中营养层级鱼类比例增长了129%,高营养级鱼类则下降了近51%;而在南海,31年间TL变化不明显,低营养级鱼类比例下降了6%,中营养级鱼类下降了43%,高营养级鱼类增长198%。东部海域和南海的渔获物鱼类生态结构变化说明,就营养级水平而言,东部海域近海渔业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而南海则还未出现这种现象。
李继龙曹坤丁放杨文波沈公铭李应仁
关键词:营养级渔业资源
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被引量:13
2008年
根据2004年3月、7月和9月对拒马河北京段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果,研究了拒马河北京段鱼类种类、分布及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共发现鱼类24种,隶属于3目8科24属,多为中底层小型鱼类,其中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为拒马河北京段内优势种类。将本次调查结果与历史资料比较后发现,拒马河北京段内鱼类的种类减少了3目5科18种,表明拒马河鱼类物种多样性遭到破坏,亟待保护。水文条件变化、水利工程建设、过度捕捞和非法采砂是造成该区鱼类物种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地鱼类物种减少,提出以下保护对策:(1)建立自然保护区;(2)限制水利工程的建设;(3)实施禁渔制度;(4)人工增殖放流;(5)增强民众保护意识。
杨文波李继龙李绪兴刘宝祥沈公铭张晓惠雷云雷李小恕贾静
用MODIS遥感数据反演东海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年际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MODIS获取的2002年7月—2007年12月卫星数据反演中国东海海域的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a浓度信息,对东海海域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海海域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和季节变化特征。在年际间,不同海区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均呈周期性变化趋势。在空间上,SST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南北温差大;叶绿素a浓度则呈现出由近岸向外海递减的分布趋势。东海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与SST、河口径流、季节等因素有关。作者从宏观上分析了东海长时间序列的SST和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特征,可为东海海洋初级生产力和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提供参考。
沙慧敏李小恕杨文波李继龙
关键词:MODIS海表温度叶绿素A
基于耳石微化学特征的大麻哈鱼生境履历分析及其在群组鉴别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为研究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生活史特征及不同群组间的鉴别,本文采用电子微探针技术分析自然野生、人工增殖锶标记、人工增殖物理标记和人工养殖4组大麻哈鱼耳石样本的Sr浓度及Sr/Ca值,反演其生境履历。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耳石Sr/Ca值波动显著,根据Sr/Ca值的特征划分了各群组大麻哈鱼淡、咸水间的生活史阶段。根据大麻哈鱼生活史特征及耳石径长参数差异的分析结果将各群组间个体进行了有效辨别。其中锶标记组个体耳石标记区Sr/Ca值达到17.033×10^(3),显著高于其他组,证实了锶标记方法的有效性。对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组和自然野生组早期淡水生活阶段耳石径长参数(Rf1、RL)以及淡水系数(RC)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野生组中120μm≤R_(f1)≤200μm,20μm≤R_(L)≤30μm,0.06≤R_(C)≤0.10;人工增养殖组中240μm≤R_(f1)≤470μm,80μm≤R_(L)≤200μm,0.15≤R_(C)≤0.29。两群组间的参数差异显著,可作为群组间个体辨别的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耳石微化学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分析大麻哈鱼的关键生活史特征,且可据此开展大麻哈鱼群组间的鉴别。研究结果可为大麻哈鱼生活史研究及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有效的方法。
王继隆刘伟刘伟李培伦杨文波李培伦杨健唐富江
关键词:大麻哈鱼电子探针生活史
我国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回顾与思考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全面梳理和系统分析了目前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以期对加强和规范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进一步促进我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助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涂忠罗刚杨文波王云中王四杰卢晓
关键词: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放流工作生态文明建设
绥芬河大麻哈鱼的生长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解绥芬河大麻哈鱼( 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的年龄、生长以及初次性成熟叉长情况。通过对2015 2017年采捕到的绥芬河大麻哈鱼洄游群体241个样本的鳞片观察和基础生物学测定,将其分为1 +、2 +、3 +、4 +、5 +五个年龄组,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模拟了大麻哈鱼不同性成熟年龄以及雌、雄个体间的生长,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的参数。残差平方和分析( ARSS)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雌、雄个体间以及不同性成熟年龄组( 2 +,3 +)间的生长差异显著。采用Logistic曲线方程拟合了绥芬河大麻哈鱼的性成熟概率曲线,结果显示大麻哈鱼雌性个体的50%初次性成熟叉长( L 50 )比雄性大,ARS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雌、雄个体的性成熟概率差异极其显著。此外,调查结果显示绥芬河大麻哈鱼的平均叉长有减小的趋势,且出现低龄( 1 +龄)个体。
王继隆刘伟王维坤杨文波
关键词:ONCORHYNCHUS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