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志

作品数:67 被引量:20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水利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3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红外
  • 18篇红外光
  • 16篇结构水
  • 16篇光谱
  • 16篇红外光谱
  • 13篇地幔
  • 13篇下地壳
  • 11篇麻粒
  • 11篇麻粒岩
  • 10篇岩石
  • 10篇大陆下地壳
  • 9篇岩石圈
  • 8篇地壳
  • 8篇电导
  • 8篇同位素
  • 7篇地球
  • 7篇电导率
  • 7篇同位素组成
  • 7篇辉石
  • 7篇光谱分析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技术...
  • 31篇南京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浙江大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震局
  • 2篇武警黄金地质...
  • 2篇北京高压科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 1篇亚利桑那大学

作者

  • 67篇杨晓志
  • 37篇夏群科
  • 22篇郝艳涛
  • 8篇盛英明
  • 7篇于慧敏
  • 5篇李岩
  • 3篇丁强
  • 3篇樊祺诚
  • 3篇李佩
  • 3篇冯敏
  • 3篇程昊
  • 3篇杨燕
  • 2篇倪怀玮
  • 2篇杨贵才
  • 2篇王汝成
  • 2篇吴元保
  • 2篇陈道公
  • 1篇代立东
  • 1篇涂湘林
  • 1篇陈小明

传媒

  • 6篇岩石矿物学杂...
  • 4篇矿物岩石地球...
  • 3篇矿物学报
  • 3篇岩石学报
  • 3篇2016中国...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高压物理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地球科学
  • 2篇中国矿物岩石...
  • 1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安徽地质
  • 1篇全国第四次火...

年份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3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O流体和上地幔的水储量
<正>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水在地幔和地表间的交换,是影响地球的气候、宜居性、化学演化、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过程等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地表液态的水不同,地幔中的水主要以OH形式赋存在名义上无水矿物(nominally anh...
杨晓志
文献传递
金云母的电导率测定及其地球物理学意义
<正>金云母是上地幔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矿物,尤其是在大陆岩石圈地幔中。一般说来,金云母可以出现在两种地质构造环境中:(1)正常上地幔,主要是幔源流体或熔体上升过程中与围岩相互反应的产物;(2)俯冲带体系,主要是俯冲板片脱水...
李岩杨晓志
文献传递
大陆下地壳中水的演化及氢同位素组成:以华北克拉通为例
2007年
  名义上无水矿物(NAMs,如辉石、橄榄石、长石和石榴石等)是近些年来地球科学研究中蓬勃发展起来的一个新领域,这些矿物为我们研究深部地球中的水和流体活动提供了新的途径.……
杨晓志夏群科Etienne Deloule
关键词:氢同位素大陆下地壳
中国东部下地壳麻粒岩矿物的水含量和H-O-Li同位素组成
应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离子探针(SIMS)技术分别对大陆下地壳麻粒岩(以及少量地幔橄榄岩样品)主要组成矿物(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斜长石)中的结构水含量和REE,Li含量以及H,O,Li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性...
杨晓志
关键词:水含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岩石圈地幔
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含水性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10年
运用电子探针(EMP)和激光熔蚀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湖南宁远早侏罗世玄武岩中的橄榄岩包体矿物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橄榄岩是经历了小程度部分熔融的原始地幔残留,并经历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硅酸盐熔体可能是重要的交代介质。运用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Micro-FTIR)对宁远橄榄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斜方辉石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结果显示两种辉石均含有以OH缺陷形式存在的结构水,其含量(H2O的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147×10-6~461×10-6和40×10-6~126×10-6。根据矿物百分含量计算的全岩水含量为34×10-6~108×10-6,除1个样品外,其余样品的水含量均>50×10-6。结合文献中的资料看来,由橄榄岩包体所代表的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要明显高于华北克拉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含水量(多<30×10-6)。宁远中生代岩石圈地幔和华北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之间的差异反映的可能是中国东部岩石圈地幔含水性的时代演化,即伴随着岩石圈减薄的进行,上涌软流圈的热烘烤使得岩石圈地幔的水含量不断降低。
夏群科邢凌波冯敏刘少辰杨晓志郝艳涛
关键词:橄榄岩包体微量元素结构水
下地壳含水性的演化——来自不同时代麻粒岩中长石水含量的证据被引量:4
2012年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电子探针(EMP)分析了早古生代的松树沟麻粒岩和桐柏麻粒岩地体以及古元古代的莒南麻粒岩包体(其寄主岩石为新生代玄武岩)中长石的水含量和化学成分。结果显示,麻粒岩中的长石均含有以OH和H2O形式存在的结构水;3个地点的长石水含量分别为465×10^-6-733×10^-6、210×10^-6-993×10^-6和717×10^-6-1 239×10^-6。对比前人报道的中生代(道县和汉诺坝包体)和古元古代(女山包体、汉诺坝地体)的麻粒岩研究结果,发现早古生代样品和古元古代样品中长石的水含量都比中生代样品明显的高,而早古生代和古元古代样品之间却没有差别,指示了中国东部下地壳在中生代之前更加富水。
杨贵才杨晓志夏群科
关键词:结构水斜长石麻粒岩大陆下地壳
大别山榴辉岩中石榴石的结构水:红外光谱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对大别山(包括南大别和北大别)几个典型产地榴辉岩中的石榴石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结果显示所有石榴石颗粒都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以OH-的形式存在,结构水含量w(H2O)最高可达1859×10-6。水含量在同一榴辉岩样品不同石榴石颗粒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原岩中水含量的不均一分布。与以前报道的南大别碧溪岭榴辉岩中石榴石情况相似,水含量的不均一性表明:①榴辉岩原岩经历的水-岩交换作用的方式是“隧道式”而非“弥散式”;②超高压变质过程中流体的活动性十分有限;③整个超高压板块俯冲-折返的过程十分快速。南大别石榴石水含量总体上高于北大别,这种差异可能与北大别所经历的高温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有关。
盛英明夏群科丁强杨晓志于慧敏郝艳涛
关键词:结构水红外光谱石榴石
电导岩石学:原理、方法和进展被引量:13
2014年
电导岩石学是国际地学界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是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在有效控制温度、压强、成分和氧逸度等参数的条件下,对硅酸盐矿物的电导率进行测定,并把有关结果和地球物理学电磁探测的结果相比较,从而为正确认识地球深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制约.根据近年来的文献报道,本文综合评述了电导岩石学研究工作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并就下地壳、上地幔、地幔过渡带、下地幔和核幔边界一些主要组成矿物电导率的实验测定进展及其对深部地球电导结构的制约进行了介绍.
杨晓志
关键词:硅酸盐矿物高温高压
深部地球中水的分布和循环被引量:21
2007年
深部地球中的主要物相(橄榄石、辉石、石榴石等及其高压相变产物)是理想化学式中不含H的“名义上无水矿物”,以缺陷形式存在于它们结构中的OH/H2O(统称为结构水)的发现是近二十年来地球科学领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从天然样品的观察和高温高压实验结果来看,深部地球矿物中普遍含有结构水,其总量可能远远超过了水圈。水在深部地球不同层圈中的分布可能具有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不均一性。在板块俯冲过程中,即使温压条件超过了含水矿物的稳定范围,名义上的无水矿物(如石榴石、辉石等)也可以携带大量的水(质量分数至少数百10-6)进入深部地球,构成了壳幔之间水循环的重要途径。
夏群科杨晓志郝艳涛盛英明李佩
关键词:深部地球
低温下碳酸盐熔体与橄榄石的二面角分布
2021年
碳酸盐熔体是地球内部重要的一种流体介质,具有较硅酸盐熔体更强的物理化学活性。上地幔中少量碳酸盐熔体的出现,会显著影响其诸多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性质,如交代元素组成、高电导异常产生等。高温高压下的实验研究是认识熔体物理化学效应的强有力途径。熔体产生的很多物理化学影响与熔体在体系中的几何分布特征有密切关系,而熔体的二面角分布是相关表征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关于碳酸盐熔体二面角(和各种物理效应)的研究往往是在超过1200℃的极高温条件下开展的,其潜在的问题是熔体与体系中固态介质间的复杂反应难以避免,且极端高温下的实验难度非常大。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选择一种特殊的低熔点碳酸盐混合物作为模拟介质,在不超过700℃的低温下对碳酸盐熔体-橄榄石体系的颗粒边界熔体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相关工作使用活塞圆筒压机在1 GPa条件下进行,采用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产物中熔体均匀分布,颗粒边界熔体的二面角主要分布在10°~40°,其平均值为24°~27°。这意味着这种熔体具有良好的颗粒边界湿润能力,与已有关于碳酸盐熔体二面角分布的极高温实验研究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这为探究碳酸盐熔体的地球物理效应提供了一种新的模拟介质。
朱峤刘汉永杨晓志
关键词:二面角高温高压实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