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2
- 供职机构: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文化翻译与民俗真相——彝族花鼓舞起源再探被引量:2
- 2011年
- 彝族花鼓舞溯源,须从彝母语出发,谨慎考察其彝族历史语境和分析其历史记忆,才能透过汉语客位翻译假象,还原彝族民间花鼓舞的民俗真相和文化意义。彝族花鼓舞是彝族先民在鲁祖业山巅举行祭祖大典,踏平尖刀草集体歌舞的历史记忆,是彝族六组分支四方迁徙的艺术化历史叙事和仪式模拟。
- 黄龙光杨晖
- 关键词:彝族文化翻译
- 彝族民间歌谣及其歌诗传统被引量:2
- 2010年
- 彝族歌谣习俗最有效的养成机制,在于彝族民间普遍存在的歌诗传统。彝族民间各种大小仪式歌诗活动,滋养了其经籍诗歌文化。口头歌谣和书写诗歌,二者有效互动,孕育了彝族民间歌诗传统,促进了其诗歌的兴盛和蓬勃。彝族民间歌谣、诗化经唱、毕摩诗教以及诗论,四位一体地建构了彝族诗学体系。
- 黄龙光杨晖
- 关键词:诗学体系
- 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文化意义
- 2011年
- 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最为浓缩和精粹的时空集合体。彝族传统火把节,是川、滇、黔、桂四省区彝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蕴涵有彝族祈求农作丰收、施行礼德教育、传承民间文艺和整合社会的文化意义。研究彝族传统火把节的文化意义,有助于推进节日文化研究,提高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意识。
- 黄龙光杨晖
- 关键词:彝族火把节文化意义
-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濒危语言
- <正>国内近二十年的濒危语言研究,不仅极大地加强了学术界对濒危语言的调查、记录和整理,而且增强了整个社会对语言濒危的进一步认知,提高了民众对濒危语言传承、保护与教育的文化自觉意识。在当前如火如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中...
- 黄龙光杨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