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胜来

作品数:322 被引量:2,094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6篇期刊文章
  • 53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8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8篇石油与天然气...
  • 27篇文化科学
  • 14篇天文地球
  • 4篇矿业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9篇油藏
  • 36篇储层
  • 34篇气藏
  • 33篇驱油
  • 28篇渗透率
  • 25篇低渗
  • 25篇压力梯度
  • 22篇油田
  • 22篇孔隙
  • 21篇岩心
  • 21篇影响因素
  • 21篇CO
  • 21篇采收率
  • 20篇动压力
  • 20篇渗流
  • 20篇启动压力梯度
  • 18篇原油
  • 16篇岩石
  • 15篇压裂
  • 15篇相对渗透率

机构

  • 286篇中国石油大学...
  • 65篇中国石油天然...
  • 25篇中国石油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13篇陕西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化工...
  • 6篇中国石化
  • 4篇教育部
  • 4篇石河子大学
  • 4篇西安体育学院
  • 4篇中国石油西南...
  • 3篇中国石油勘探...
  • 3篇中国石油新疆...
  • 3篇吉林石油集团...
  • 3篇中国石油吐哈...
  • 3篇中国石油冀东...
  • 3篇中海石油(中...
  • 2篇燕山大学
  • 2篇华北油田

作者

  • 321篇杨胜来
  • 36篇陈浩
  • 28篇李芳芳
  • 25篇李武广
  • 23篇聂向荣
  • 23篇章星
  • 22篇钱坤
  • 20篇孟展
  • 18篇马铨峥
  • 17篇王智林
  • 15篇王璐
  • 14篇韩伟
  • 13篇娄毅
  • 11篇廖长霖
  • 10篇李滢
  • 9篇孟维伟
  • 9篇丁景辰
  • 9篇雷浩
  • 8篇邓惠
  • 8篇任双双

传媒

  • 22篇断块油气田
  • 18篇科学技术与工...
  • 15篇大庆石油地质...
  • 10篇特种油气藏
  • 10篇石油化工高等...
  • 9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石油学报
  • 7篇石油钻探技术
  • 7篇内蒙古石油化...
  • 7篇西安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天然气工业
  • 6篇油田化学
  • 6篇天然气与石油
  • 6篇西南石油大学...
  • 6篇复杂油气藏
  • 4篇新疆石油地质
  • 4篇油气井测试
  • 4篇科教导刊
  • 4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11篇2022
  • 5篇2021
  • 20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24篇2017
  • 19篇2016
  • 19篇2015
  • 21篇2014
  • 25篇2013
  • 27篇2012
  • 29篇2011
  • 14篇2010
  • 15篇2009
  • 12篇2008
  • 7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3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渗吸研究中的典型问题与研究方法概述被引量:4
2016年
在渗吸实验中,挂壁现象、门槛跳跃、马兰戈尼效应等典型问题严重影响以质量法和体积法为代表的传统实验方法的测量精度。同时传统实验方法无法对因岩心非均质性造成的液体在岩心内部分布的差异性、渗吸驱动力问题、渗吸前缘的变化规律等热点问题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与解释。因此在结合以CT技术、分子模拟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渗吸研究一体化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实验方法和现代科技手段一体化、微观与宏观一体化、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体化。该一体化方法理念在岩心尺度下引入了分子尺度和油藏尺度,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研究了渗吸理论和渗吸规律,加强实验和现场应用的结合,体现当前多学科协同发展的理念和潮流,同时对渗吸研究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王敉邦杨胜来吴润桐蒋林宏包建银
关键词:渗吸研究方法
注水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影响规律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为明确长期注水开发对疏松砂岩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室内实验.综合采用X衍射、扫描电镜、压汞和岩心驱替等多种实验方法,从不同方面研究了水驱前后储层物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的增加,由于冲刷作用,黏土矿物含量逐渐减小;高岭石由蠕虫状向书页状和零散片状演化,其产状能够明显地反映水动力对黏土矿物的破坏作用;岩心孔喉疏通,孔喉半径增加;岩石表面润湿性由亲油向亲水转变;注水对储层的影响涉及微观到宏观各种尺度.
聂向荣杨胜来
关键词:孔隙结构黏土矿物扫描电镜压汞
温度对亲水岩心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10
2004年
相对渗透率是描述油藏多孔介质中多相流动的重要参数,而束缚水饱和度是影响、控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一个关键因素。通常,相对渗透率是在室温下测定的,高温相对渗透率实验用的岩心偏向于亲油。针对轮南油田油藏温度高的特点,分别应用静态实验和动态实验研究了温度升高对亲水岩心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及其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的影响。室内实验结果表明,亲水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随温度上升而下降,其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移;亲油岩心的束缚水饱和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胡学军杨胜来蒋利平王小强
关键词: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束缚水饱和度油水相对渗透率水岩轮南油田
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被引量:71
2004年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增产机理 .根据矿场试验结果 ,分析了CO2 吞吐的增产潜力 ,将现场作业增油机理划分为解堵型和增能型两类 .第一类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能量充足且渗透率较高 ,处理后日产量急增 ,有效期长 ;CO2 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井底的各类污染 .第二类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地层能量不充足或渗透率低 ,处理后日产量有所增加 ,但有效期相对较短 ;CO2
杨胜来王亮何建军荣光迪
关键词:CO2吞吐增油机理地层能量矿场应用气驱溶解气
密闭取心降压脱气对岩心含水饱和度的影响被引量:20
2004年
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降压脱气导致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获得了砂岩油藏不同水淹状况下降压脱气前与降压脱气后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关系 ,以及不同气油比下降压脱气对含水饱和度损失的影响 .建立了一套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含水饱和度校正流程 .给出了针对华北油田京 2
胡学军杨胜来李辉
关键词:含水饱和度密闭取心脱气岩心气油比物理模拟实验
煤层气压裂和排采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被引量:31
2011年
在当前国际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下,煤层气的资源勘探开发备受世界瞩目。对于此类非常规气田的开发人们借鉴常规油气田开发技术并加以改进,探索出开发煤层气的技术。主要概述了国内外煤层气井的压裂技术和排采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对比各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提出我国煤层气开发技术需加强的方面,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清洁压裂液研制、二氧化碳泡沫压裂和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改善,排采使用装置和排采工作制度改进是目前我国煤层气发展的主要技术突破点。
郭洋杨胜来
关键词:煤层气压裂排采
一种已压裂页岩气水平井的产量预测新方法被引量:8
2015年
水平井加多段压裂已成为页岩气藏的主要开发模式,针对压裂后的页岩气藏具有人工裂缝、天然裂缝及纳米级孔隙等多种流动空间,开展了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研究。通过等效简化构建了三线性渗流模型,考虑了具有解吸-吸附作用的基质空间线性渗流、以等效天然裂缝为主的裂缝网络空间线性渗流、等效主裂缝内的线性渗流。对三重渗流分别建立了极坐标空间和拉普拉斯空间下的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单井气藏的产能公式和井底压力公式。应用所建立模型,对实际压裂水平井的产能进行了求解,与实际产量进行对比,表明利用文中方法建立的模型及解析解进行产能预测分析是可行的。
桑宇杨胜来郭小哲陈浩
关键词:页岩气渗流水平井压裂
新型安全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的理念与模式研究被引量:48
2002年
笔者提出了建立适合市场经济条件的、新型安全管理模式的设想 ;介绍和研究了国内外大型石油公司实行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 )的理念、模式与实施方法。HSE模式是国外石油公司面对频繁发生的事故 ,经冷静反思后 ,自发自愿建立 ,并逐步完善的一种管理体系 ,因而其安全理念和管理模式对市场经济下的各类企业均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HSE体制将政府的安全管理 ,转变为企业行为。HSE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企业提供了以系统理论为指导、融合全面质量管理等理念的一种新型现代安全管理方法。
杨胜来刘铁民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健康
裂缝性油藏高凝油渗流启动压力梯度的实验室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测定曹台油藏高凝油的粘温关系和流变性曲线,验证了原油的非牛顿流体特性。室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高凝油在裂缝性岩心中渗流时压力梯度-流量的关系,获得了不同温度、围压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证明裂缝性岩心高凝油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启动压力梯度的大小与围压及温度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导致渗流困难、油井产量低、单井动用半径受限,这是制约曹台油藏高凝油生产的原因之一。
张建伟杨胜来王立军康铭辉袁武邓惠
关键词:粘温关系流变性非牛顿流体启动压力梯度
偏差因子在富含CO2天然气井计算中应用
2010年
井筒压力、温度分布在气井的日常管理及气井设计、动态分析中是两个重要的参数,直接用烃类气井压力、温度模型计算富含CO2气井的压力温度,因CO2的性质和烃类差异较大导致计算结果不准确。为此,通过针对富含CO2气修正相应偏差因子,考虑CO2性质影响,基于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原理及传热学理论,建立预测井筒流体压力、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行井筒计算。通过计算,分析不同CO2含量情况下偏差因子、压力、温度及密度变化井筒中天然气相态变化情况,得出同一深度时压力随CO2含量的增加而变小,温度随深度增加趋于气藏温度,沿井筒向井口流速增高,向地层传热减少,井口温度增高,井口差异较大,在井口密度接近液相,即密度较大,越到井底密度越小,总的有从液相向气相过渡的趋势。
任双双杨胜来沈飞王刚吴晓云杭达震
关键词:CO2气井相态变化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