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春
-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哲学社科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特色节庆业对新型城镇化助推作用实现路径
- 2015年
- 节庆活动是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地方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的活态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应充分利用中国异常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节庆文化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品质,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 林凤春
-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新型城镇化
- 试论跳岭头唱本的语言特色被引量:1
- 2011年
- “跳岭头”活动盛行于桂南地区饮州、灵山、浦北、防城一带,每年农历八、九月份这些地方都会过“岭头节”,在当地人心中这是一个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的节日。“跳岭头”是“岭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它是为村寨驱邪酬神、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平安所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一般由当地戒过身的道公主持,因其多在田边缓坡岭头举行,祭祀过程中且歌且舞,故名“跳岭头”。
- 林凤春
- 关键词:语言特色唱本祭祀活动
- 中国—东盟合作治理跨国公司商业贿赂问题研究
- 商业贿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益猖獗,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商业贿赂现象层出不穷。根植于跨国公司的特性,跨国公司商业贿赂治理面临更大的难度,如跨国公司受不同国家法律约束,对商业贿赂的认定标准不同,管辖权不同,由此引起管辖权冲...
- 林凤春
- 关键词:商业贿赂跨国公司
- 非遗节庆的当代演变与创新发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被引量:6
- 2021年
- 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是传统非遗节庆在当代演变中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家级非遗节庆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其生存土壤不可避免地遭到弱化,过度商业开发对节庆文化价值亦有损伤。回归节日民俗本真,护存炮龙文化印记载体,提升炮龙节庆文化体验,做好炮龙文化活态传承,是宾阳炮龙节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 林凤春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庆
- 跳岭头唱本的表现手法探析
- 2011年
- 盛行于桂南地区的跳岭头活动,其唱本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民歌叙述传统,在表现手法上可谓丰富多彩。本文拟从五个方面作一简述。
- 林凤春
- 关键词:表现手法唱本《诗经》
- 桂南“跳岭头”唱本研究
- “跳岭头”是盛行于桂南地区钦州、灵山、浦北、防城等地的一项驱鬼逐疫、祈丰保年的民俗活动。其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明嘉靖版《钦州志》:“八月中秋,假名祭报,妆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此后,清代、民国地方志对“跳岭头”均不...
- 林凤春
- 关键词:唱本民俗活动
- 文献传递
- “文化+”视野下北流陶瓷业的创新发展路径被引量:2
- 2020年
- "文化+"背景下的产业跨界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新力量、新趋势。文化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内生认同,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心骨"之一。受陶土资源有限性和国家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北流陶瓷业发展空间受限,其根源与自身文化内涵及产业品牌创新性不足息息相关。依托文化为内生驱动力,通过打造产业文化品牌、融入"文化+"科技模式、走"一带一路"发展道路、培养专业研发与文创人才、打造特色陶瓷小镇等路径,可赋予北流陶瓷产品新的活力,推动北流陶瓷业转型升级。
- 林凤春卢俊旭
- 关键词:产业融合
- 新媒体视阈下广西文化产业走向东盟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15年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的崛起中张力倍增,变化斐然。广西应紧跟时代脉搏,抓住中国—东盟关系迈入"钻石十年"的历史机遇,利用好与东盟国家地缘相近、文化相通、合作交流平台多、政策扶持力度大、媒体传播渠道广、消费群体多等优势,借势新媒体,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建设数字化产品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展东盟市场,加快广西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步伐。
- 林凤春
-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产业文化品牌
- 广西地域文化的动漫创意与开发被引量:2
- 2014年
- 动漫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是宣传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以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边关文化为代表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以动漫的形式去创意开发、加工、承载、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塑造造型独特、风格鲜明、感染力强、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将动漫产业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既可有效传播广西地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又可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林凤春
-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性软实力
- 《诗》与中国孝文化
- 2019年
- “孝”作为有周时期教化百姓的重要价值理念,于《诗》中多有反映,具体表现为祭祀先人与奉养父母两个方面,“祀以昭孝”“奉养父母为孝”“孝母为核心”的孝文化传统即肇端于此。孔子确立的《诗》教传统,经汉发扬后,成为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和内容,通过学《诗》颂《诗》,中国人完成了从说话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的基本教育。
- 林凤春王伟萍
- 关键词:《诗》孝文化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