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凤春
- 作品数:14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财经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特色节庆业对新型城镇化助推作用实现路径
- 2015年
- 节庆活动是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地方民族性、地域性、独特性的活态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体验性与互动性。应充分利用中国异常丰富的节庆文化资源,打造特色节庆文化品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产业,提升新型城镇化的文化品质,助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进程。
- 林凤春
-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品牌新型城镇化
- 试论跳岭头唱本的语言特色被引量:1
- 2011年
- “跳岭头”活动盛行于桂南地区饮州、灵山、浦北、防城一带,每年农历八、九月份这些地方都会过“岭头节”,在当地人心中这是一个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的节日。“跳岭头”是“岭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它是为村寨驱邪酬神、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平安所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一般由当地戒过身的道公主持,因其多在田边缓坡岭头举行,祭祀过程中且歌且舞,故名“跳岭头”。
- 林凤春
- 关键词:语言特色唱本祭祀活动
- 非遗节庆的当代演变与创新发展——以广西宾阳炮龙节为例被引量:5
- 2021年
- 保持原生态的文化底蕴,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效合一,是传统非遗节庆在当代演变中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国家级非遗节庆宾阳炮龙节是广西宾阳重要的地方文化资源,在现代文明冲击下,其生存土壤不可避免地遭到弱化,过度商业开发对节庆文化价值亦有损伤。回归节日民俗本真,护存炮龙文化印记载体,提升炮龙节庆文化体验,做好炮龙文化活态传承,是宾阳炮龙节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 林凤春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节庆
- 跳岭头唱本的表现手法探析
- 2011年
- 盛行于桂南地区的跳岭头活动,其唱本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民歌叙述传统,在表现手法上可谓丰富多彩。本文拟从五个方面作一简述。
- 林凤春
- 关键词:表现手法唱本《诗经》
- 桂南“跳岭头”唱本研究
- “跳岭头”是盛行于桂南地区钦州、灵山、浦北、防城等地的一项驱鬼逐疫、祈丰保年的民俗活动。其最早文献记载见于明嘉靖版《钦州志》:“八月中秋,假名祭报,妆扮鬼像于岭头跳舞,谓之跳岭头。”此后,清代、民国地方志对“跳岭头”均不...
- 林凤春
- 关键词:唱本民俗活动
- 文献传递
- 广西地域文化的动漫创意与开发被引量:2
- 2014年
- 动漫作为现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是宣传和弘扬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充分挖掘以海洋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和边关文化为代表的广西地域文化资源,以动漫的形式去创意开发、加工、承载、包装这些文化资源,塑造造型独特、风格鲜明、感染力强、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形象,将动漫产业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既可有效传播广西地域文化,彰显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又可提升广西文化软实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 林凤春
- 关键词:地域文化民族性软实力
- 《诗》与中国孝文化
- 2019年
- “孝”作为有周时期教化百姓的重要价值理念,于《诗》中多有反映,具体表现为祭祀先人与奉养父母两个方面,“祀以昭孝”“奉养父母为孝”“孝母为核心”的孝文化传统即肇端于此。孔子确立的《诗》教传统,经汉发扬后,成为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基本方式和内容,通过学《诗》颂《诗》,中国人完成了从说话到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的基本教育。
- 林凤春王伟萍
- 关键词:《诗》孝文化祭祀
- 广西饮食文化旅游开发——评《中国饮食文化》
- 2020年
-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本针对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进行研究的著作。该书概述了饮食与文化的发展历程、饮食与文化、中国饮食风俗等方面内容,适用于饮食文化相关的各种专业的教学,同时还可以被用于选修课的教材中。且美食爱好者可以利用这本书,查找与饮食相关的指导资料。
- 林凤春
-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饮食风俗美食选修课饮食文化旅游
- 从仪节未定到汉壮同流——对广西地区丧葬习俗衍变的考察被引量:2
- 2014年
- 当中原地区的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声明文物"、"衣冠礼乐"之时,广西地区尚处于蛮野阶段,生死仪节未定,"鸟死鸟吃毛,人死人吃肉"是他们处理死亡事件的做法。秦汉以来,随着中原礼法的南传,受到中原丧葬礼法的影响,广西先民融汉礼于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丧葬仪规。今日的广西地区,汉壮瑶苗各民族间的丧葬仪礼、习俗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 王伟萍林凤春
- 关键词:丧葬习俗衍变
- “文化+”视野下北流陶瓷业的创新发展路径被引量:1
- 2020年
- "文化+"背景下的产业跨界融合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种新力量、新趋势。文化所激发出的创新活力、内生认同,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心骨"之一。受陶土资源有限性和国家绿色生态发展战略等因素影响,北流陶瓷业发展空间受限,其根源与自身文化内涵及产业品牌创新性不足息息相关。依托文化为内生驱动力,通过打造产业文化品牌、融入"文化+"科技模式、走"一带一路"发展道路、培养专业研发与文创人才、打造特色陶瓷小镇等路径,可赋予北流陶瓷产品新的活力,推动北流陶瓷业转型升级。
- 林凤春卢俊旭
- 关键词: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