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刚

作品数:87 被引量:27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南京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10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2篇儿童
  • 27篇骨折
  • 23篇手术
  • 21篇关节
  • 19篇脱位
  • 15篇肱骨
  • 15篇髋关节
  • 15篇髋关节脱位
  • 15篇关节脱位
  • 14篇髓内
  • 14篇发育性
  • 13篇手术治疗
  • 13篇发育性髋关节
  • 13篇发育性髋关节...
  • 11篇固定术
  • 10篇治疗儿童
  • 10篇脊柱
  • 9篇弹性髓内钉
  • 9篇髓内钉
  • 9篇股骨

机构

  • 8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作者

  • 87篇林刚
  • 74篇楼跃
  • 74篇唐凯
  • 61篇张志群
  • 41篇孙祥水
  • 30篇刘飞
  • 29篇倪磊
  • 24篇潘新华
  • 21篇董展
  • 19篇郑朋飞
  • 19篇王磊
  • 17篇范毓华
  • 15篇黄禄基
  • 15篇汪飞
  • 12篇夏榕圻
  • 7篇王儒法
  • 5篇郑鹏飞
  • 4篇王波
  • 4篇江波
  • 4篇徐鹏

传媒

  • 1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0篇中华小儿外科...
  • 8篇中华实用儿科...
  • 7篇江苏医药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临床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10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血管钳捋拨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 Ⅱ、Ⅲ型骨折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通过与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比较,评价经皮血管钳捋拨复位联合弹性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儿童桡骨颈O'BrienⅡ、Ⅲ型骨折患儿纳入前瞻性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4例;左侧42例,右侧20例;年龄4~14岁,平均8.4岁;均为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8h至3d,平均1.6d。桡骨颈骨折采用O'Brien分型:Ⅱ型36例、Ⅲ型26例。根据采用复位方式的不同,术前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血管钳组(32例,经皮血管钳捋拨复位)和克氏针组(30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两组病例经皮复位骨折后均以弹性髓内针髓内固定。两组患儿术前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操作均由同一位副主任医师完成,术前准备及术后治疗、康复训练情况相同。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术中经皮复位的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取内固定前1d进行的患肢肘关节功能Metaizeau标准评估结果。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其余采用χ^2检验。结果62例患儿均获得随访,血管钳组32例,平均随访10.6个月;克氏针组30例,平均随访10.9个月。两组骨折患儿术后均骨性愈合。血管钳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经皮复位次数为(16±2.7)min、(5.4±2.2)次、(2.3±1.4)次少于克氏针组的(31±3.3)min、(13±3.4)次、(5.6±2.2)次。血管钳组在手术时间、术中C臂机透视次数、术中经皮复位的次数明显优于克氏针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骨折愈合时间、取内固定前1d肘关节功能Metaizeau评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两组病例未发现骨不连、骨折再移位及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克氏针组术后出现1例桡骨近端骨骺发育不良
孙祥水侯华成汪飞徐鹏王邦林刚楼跃
关键词:桡骨骨折儿童
儿童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力学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建立儿童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并模拟肱骨轴向受力状态下应力分布,为肱骨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值分析模型。方法通过CT扫描正常儿童右侧肱骨,获得连续断层图片,导入mimics13.1医学建模软件进行网格划分、材料属性赋值,生成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0.0,约束边界条件,模拟肱骨轴向受力状态进行加载,得出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上的应力分布。结果建立的肱骨远端有限元模型节点共50364个、四面体单元29951个。肱骨在轴向载荷状态下应力集中主要位于髁上区,且尺侧应力集中现象较桡侧明显。结论应力分析结果解释了肱骨骨折好发于髁上区的原因,髁上区尺侧骨质的高应力是肱骨髁上骨折致肘内翻的基本生物力学因素。
刘飞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倪磊王磊董展郑朋飞
关键词:儿童肱骨有限元分析肘内翻
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Pilon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使用3D打印技术在儿童复杂性Pilon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例儿童复杂Pilon骨折,进行术前CT扫描并三维重建,采集相应数据,导入Mimics软件生成三维重建的踝关节模型,使用Geomagic软件建模制备模型文件,在模型上评估骨折移位情况,设计手术复位入路、方向,模拟骨折复位,并在模型上设计内固定方式,然后实施实际手术治疗,并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结果:患儿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方案实施完成,采用的内固定材料及手术方法均与术前设计相同,术后复查X线片显示关节面恢复平整,骨折复位,固定稳固。结论:对于复杂的Pilon骨折,依据三维CT检查及计算机模型制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精准定位、组织损伤小、固定稳妥、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射线暴露少等作用,值得广泛应用。
倪磊唐凯张志群林刚孙祥水刘飞董展郑鹏飞徐鹏楼跃
关键词:PILON骨折儿童
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
目的:探讨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胸锁乳突肌单极切断术加术后胸颈联合斜颈矫形支具固定4-6 月,治疗学龄期儿童先天性肌性斜颈65 例.手术平均年龄8 岁(6~14 岁).结果:本组65 例,随访时间...
孙祥水楼跃唐凯张志群林刚王磊倪磊刘飞董展郑朋飞
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儿童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儿童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观察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和临床应用疗效。方法:①动物实验:实验于2002-03/10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完成。选用新西兰幼兔24只,将幼兔股骨头全层关节软骨用利刀切除其表面积的20%以上,制造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取同侧股骨全层游离骨膜,将骨膜生发层朝向关节腔移植于软骨缺损区;对照组仅同法切除股骨头关节软骨。分别于术后第4,8,12,24周取其股骨头制成标本,对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情况进行大体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并用Wston-blot法检测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情况。②临床实验:选择2000-01/2005-06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骨科手术治疗髋关节脱位时,采用自体游离骨膜移植修复髋关节软骨大面积缺损的患儿39例(48髋),监护人均知情同意。术后定期随访检查。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根据临床功能及X射线检查结果进行评定:积分16-20分为优,11-15分为良,6-10分为可,<5分为差。结果:①动物实验: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术后第4周幼兔股骨头软骨缺损被光滑、不透明的类软骨组织替代;12周后软骨缺损由透明的软骨样组织修复;24周后则完全被近似正常的透明软骨修复。对照组术后24周股骨头软骨缺损仍由纤维样组织覆盖。自体游离骨膜移植组术后第4周起软骨缺损修复组织中Ⅱ型胶原蛋白呈持续高表达。②临床实验:39例患儿48髋均获随访,随访18-36个月18例22髋,37-54个月14例16髋,55-72个月7例10髋,平均32个月。髋关节脱位术后疗效优19例25髋(52.1%);良12例10髋(25.0%);可7例8髋(16.7%);差3例3髋(6.2%),优良率达77.1%。结论: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幼兔自体游离骨膜移植3个月后基本完成了游离骨�
楼跃潘新华唐凯张志群夏榕圻范毓华黄禄基林刚
甲状腺素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背景:研究发现共培养可诱导人源干细胞向特定细胞分化,但如何获得更多的组织工程所需的种子细胞是研究中的难题。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甲状腺素在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向兔软骨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按照2∶1比例共培养,并用含有不同浓度甲状腺素(0,0.01,0.1,1,10μmol/L)的培养基分组刺激,共培养14 d后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并提取细胞RNA和蛋白质,Real-time PCR检测聚集蛋白多糖m RNA及Ⅱ型胶原m RNA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Ⅱ型胶原及聚集蛋白多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加入0.01,0.1,1,10μmol/L的甲状腺素干预后,聚集蛋白多糖、Ⅱ型胶原m 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甲状腺素浓度增加而增强,与单纯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证明高浓度甲状腺素可增强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与兔软骨细胞共培养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
杨涛江波徐鹏林刚
关键词:胎血软骨细胞共同培养技术甲状腺素干细胞细胞分化
Ponseti方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疗效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疗效。方法应用Ponseti方法(连续石膏矫形加皮下跟腱切断加足外展矫形支具)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5例31足。男20例25足,女5例6足;年龄5d^12个月。结果病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6.3个月,按Dimeglio和Pirani分类和评价方法,25例31足中24例30足(96.8%)畸形获得满意矫正,1例1足残余部分畸形需手术治疗。结论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林刚唐凯楼跃潘新华张志群黄禄基王磊刘飞倪磊
关键词:PONSETI方法马蹄足先天性石膏
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前检查均发现有双下肢不等长,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明显受限,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骨盆倾斜角5°~28°,平均15.5°;术中除松解挛缩的臀大肌及其筋膜外,探查发现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予以彻底松解.结果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中发现除假性长肢侧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纤维化挛缩外,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其中仅臀中肌挛缩者5例(13.9%),仅臀小肌挛缩者21例(58.3%),臀中、小肌均有挛缩者10例(27.8%).手术松解挛缩的臀中肌和/或臀小肌以及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恢复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功能和双下肢等长.随访32例,平均随访3.5年.27例完全矫正;5例髋关节内收轻度受限,其中3例仍有轻度骨盆倾斜,患肢长0.5~1.5 cm.无一例出现髋关节外展肌力减弱.骨盆前后位X线片显示29例术后骨盆倾斜完全消失,3例骨盆倾斜角残留5°~10°.结论儿童髋关节外展肌挛缩是臀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对臀肌挛缩伴有骨盆倾斜者,手术中应注意探查髋关节外展肌,对挛缩明显的予以彻底松解.
楼跃潘新华唐凯张志群夏榕圻范毓华黄禄基林刚
关键词:儿童臀肌挛缩骨盆倾斜手术治疗
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对儿童难治性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治疗难治性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Ⅲ型)的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8年8月本院收治240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入院2 d后复查X线片,按照其X线移位改善情况进行分组。其中142例全麻下采用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后克氏针交叉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手术组),98例进行传统的水平外展位皮肤牵引治疗(保守组),均于治疗4周后拆除石膏开始功能锻炼,定期摄X线片观察临床疗效。并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个月~3 a。疗效评价采用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并对肘关节屈伸功能和提携角改变至肘内翻进行分组统计学检验。结果肘关节功能评定手术组130例优良(84.7%),12例中、差;保守组83例优良(91.5%),15例中、差,二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中,肘内翻畸形手术组发生2例,保守组发生8例,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肘内侧入路手术切开复位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满意,住院时间短,为一种临床优良的治疗方法。
倪磊楼跃夏榕圻张志群唐凯范毓华潘新华黄禄基林刚孙祥水刘飞王磊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儿童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比较克氏针(K—wires)、接骨板(Plate)、弹性髓内针(elastic stable intramedullary nailing,ESIN)技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且获得随访的84例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组(32例)、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组(16例)及弹性髓内针逆行髓内内固定组(36例)。年龄8~14岁,平均年龄11.6岁。男48例,女36例。左侧31例,右侧53例。对三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瘢痕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的影像学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8~24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K-wires、Plate、ESIN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2±10)、(82±14)和(48±8)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6)、(64±7)和(25±6)ml,手术切口瘢痕长度分别为(6.2±1.9)、(8.2±2.8)和(4.0±2.1)cm,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8.8±0.7)、(9.2±0.9)和(8.2±0.8)周,术后发生并发症比例分别为2/32、(3/16和2/36,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0.7%(29/32)、93.7%(15/16)、和94.4%(34/36)。弹性髓内针髓内逆行内固定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瘢痕长度明显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组及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组(P〈0.05)。而三组患儿在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影像学结果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病例均未发生骨不愈合及肱骨头坏死。结论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在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影像学结果上无显著差异。从手术时间、手术瘢痕、术中出血量等�
孙祥水楼跃范毓华唐凯张志群林刚倪磊刘飞江波
关键词:肱骨骨折切开复位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