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建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4篇沉积物
  • 3篇闽江下游
  • 3篇表层沉积物
  • 2篇生态风险
  • 2篇生态风险评价
  • 2篇生态评价
  • 2篇水中重金属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2篇潜在生态风险...
  • 2篇群落
  • 2篇资源现状
  • 2篇化学分析
  • 2篇化学分析法
  • 2篇海洋化学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底栖动物群落

机构

  • 21篇福州市海洋与...
  • 6篇厦门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福建出入境检...
  • 1篇中国水产舟山...

作者

  • 21篇林建杰
  • 6篇高爱国
  • 5篇朱旭旭
  • 4篇张延颇
  • 4篇龚松柏
  • 2篇李正华
  • 1篇王丹红
  • 1篇葛雅丽
  • 1篇陈祥明
  • 1篇唐寰宇
  • 1篇蔡春平
  • 1篇严云志
  • 1篇张衡
  • 1篇楼珏

传媒

  • 3篇福建分析测试
  • 3篇应用海洋学学...
  • 3篇渔业研究
  • 2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福建水产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渔业信息与战...
  • 1篇浙江海洋大学...
  • 1篇2007年度...

年份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08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泉州湾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分布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1
2017年
分析了泉州湾溶解无机氮(DIN)春季的含量分布、组成、潮周期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根据高值区判断洛阳江口以县区农田养殖输入硝酸氮(NO_3^--N)为主,而晋江口以市区生活污水输入氨氮(NH_4^+-N)为主,DIN含量的平面分布受NO_3^--N与NH_4^+-N共同控制.DIN的平均组成为NO_3^--N最高,NH_4^+-N其次,NO_2^--N远低于二者,NH_4^+-N平均占比达35%左右,DIN的组成未达到热力学平衡.根据DIN含量与溶解氧(DO)及化学需氧量(COD)的相关性分析,推测三氮转换不仅受到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还受更为复杂的来源、人类活动及生物过程等的影响;根据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NO_3^--N及NO2--N均呈现保守行为,NH_4^+-N淡水端有一定的增加现象,DIN含量与盐度的关系受NO_3^--N和NH_4^+-N共同控制;DIN含量还受到悬浮物含量、温度、盐度及p H值等环境因子的控制,结合DIN含量与叶绿素a的相关性及分布情况,可推测春季DIN主要来源不是浮游植物分解.不同站位DIN含量的潮期变化相似,基本上都表现为涨潮冲淡作用下含量降低而落潮后回升.除此之外,泉州湾DIN含量的年际增长及超标均比较严重,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侯昱廷高爱国林建杰张延颇朱旭旭龚松柏
关键词:海洋化学无机氮环境因子
闽江口水环境主要理化因子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对闽江口海域春、秋两季的水质进行调查,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统计,以研究水质状况、10个水质理化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闽江径流陆源入海污染物情况。结果表明:1)无机氮(DIN)全部超标,化学需氧量(COD)和活性磷酸盐(PO^(3-)_(4)-P)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但多年数据显示DIN污染情况逐渐好转;2)COD、DIN等在空间上呈现出以琅岐岛为中心向外海逐渐递减,PO^(3-)_(4)-P分布特征相反,时间上表现为春季水质略差于秋季的分布特征;3)溶解氧(DO)、亚硝酸盐(NO^(-)_(2)-N)、铵盐(NH^(+)_(4)-N)和PO^(3-)_(4)-P是海域水质污染的主要驱动因子,其中,悬浮物(SS)、硝酸盐(NO^(-)_(3)-N)、NO^(-)_(2)-N、NH^(+)_(4)-N主要来自闽江径流输入,并成为闽江口海域主要污染源。
林建杰
关键词:水环境主成分分析法
闽江下游水域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花鰶资源现状被引量:1
2021年
为掌握闽江下游水域游泳动物的多样性、时空分布及花鰶(Clupanodon thrissa)资源现状,基于2018年4—11月对闽江下游水域11个站位的流刺网渔业资源调查,共捕获游泳动物51种,包括鱼类41种和甲壳类10种,其中花鰶是绝对优势种,主要分布在闽江北港至浦下河段水域,繁殖季节为5—7月.
林建杰
关键词:多样性资源现状
福建罗源湾海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与分布被引量:10
2008年
根据2005年11月对罗源湾海域的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分析了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以及分布,并与福建省内各主要港湾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沉积物中Hg、As、Pb、Cd、Cu、Zn、Cr(总铬)的含量均小于《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评价标准的含量,质量状况良好;罗源湾的Pb、Cd、Cu、Zn、Cr平均含量与其它海域相应的重金属含量比较,含量水平无明显差异;湾内水域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于湾口水域,湾内近岸水域的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大于中心水域.罗源湾沉积物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
林建杰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
福建长乐西施舌资源现状及保护成效研究被引量:3
2020年
2018年4月在“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及其邻近海域布设31个站位进行底拖网调查取样,共鉴定渔获物45种,其中甲壳类21种、贝类14种、鱼类10种。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的站位出现率为38.71%。站位的质量密度平均为975.68 kg/km^2(0~23384.53 kg/km^2),个数密度平均为2.983×104个/km^2(0~59.607×104个/km^2)。西施舌种群在渔获物中的IRI值高达1556.5[仅次于截形白樱蛤(Psammacoma gubernaculum)],为优势种,表明西施舌在保护区生物资源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保护区内西施舌的站位出现率及质量密度明显高于区外,表明西施舌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保护区范围内;西施舌种群的年龄组分布较广,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大部分西施舌均达到性成熟年龄和大小,表明资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与2006年和201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保护区2018年西施舌资源比2012年有显著提高,分布范围亦有明显扩大,但尚未恢复到2006年的总体水平。综上可以看出,西施舌资源保护区范围总体界定合理,西施舌资源保护显见成效;“福建省长乐海蚌资源增殖保护区”范围内不同区块实行不同程度的禁捕、限捕管控,2011年以来累计放流西施舌种苗253.07万粒,对于西施舌资源恢复和养护管理是有效的举措。
林建杰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渔业资源西施舌保护区
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被引量:9
2016年
为分析闽江河口营养盐的季节变化及混合行为,于2014年8月、11月及2015年1月、5月采集了河口水域13个站位的表层水样,测定了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活性磷酸盐及活性硅酸盐5项营养盐指标.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硝酸氮均为溶解无机氮(DIN)的主要存在形态,其质量浓度冬季最高,夏季最低,亚硝酸氮冬季较低,氨氮夏季较低,DIN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浮游生物生长消亡、氮循环及流量控制;活性磷酸盐春季及夏季低于秋季和冬季,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流量、悬浮物质量浓度及浮游生物的生长消亡;活性硅酸盐秋季远低于其他3个季节,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地表输入量及生物消耗和分解.河口混合行为方面,硝酸氮不同季节均呈现保守行为,亚硝酸氮较为复杂,特别是11月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夏季淡水端有去除现象,DIN与硝酸氮相似;活性磷酸盐夏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受河口缓冲效应、人类活动及化学生物过程共同作用而表现为质量浓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冬季与秋季相似,春季大致呈保守行为;活性硅酸盐夏季、冬季和春季呈现保守行为,秋季随盐度变化不大.除此之外,河口营养盐结构有失调现象,大部分站位N/P(摩尔比)值超过22,Si/P(摩尔比)值超过22,总体表现为磷限制.
侯昱廷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倪冠韬
关键词:营养盐
流动化学分析法测定海水中硝酸盐亚硝酸盐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锌-镉还原法测定硝酸盐与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法进行同时测定对比,结果采用t检验法的"成对数据的比较"来判定,两种方法针对单个盐度点样品无显著性差异。采用流动化学分析法,进行浓度及盐度适用范围实验;本次方法实验显示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的适用范围分别为0.005~1.0 mg N/L和0.004~0.1 mg N/L;盐度适用范围实验显示盐度0~40的水样测定结果一致性良好。
林建杰
关键词:硝酸盐亚硝酸盐
闽江口海域海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根据2003年至2012年闽江口海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对该海域海水中重金属Hg、As、Pb、Cd、Cu、Zn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建立ARIMA模型,对未来两年含量趋势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3年以来,闽江口海域海水中Pb、Cd、Cu含量相对稳定,无较大波动及变化,其余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也呈逐年稳定的趋势;应用ARIMA模型预测表明,未来两年闽江口海域海水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与2003—2012年度平均值的平均含量接近。
林建杰
关键词:重金属
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法测定常见食用海藻中多种形态砷的含量被引量:2
2021年
重金属容易在藻类中富集,常见食用海藻中总砷的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总砷中的无机砷具有毒性,其是否超标关系到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是限制食用的基础。采用液相-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食用藻类中的亚砷酸根As(III)、砷酸根As(V)、砷甜菜碱(AsB)、砷胆碱(AsC)、一甲基砷(MMA)、二甲基砷(DMA)含量,准确测定不同形态砷在藻类中的含量,利于甄别样品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障食用安全。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各形态砷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992以上,测得总无机砷检出限为0.0013 ug/L;无机砷RSD(n=5)为海带3.70%、裙带菜3.98%、紫菜2.63%,加标回收率在80.70%~88.62%之间,重现性良好。
林建杰
关键词:海藻
闽江下游及河口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8年
分析了闽江下游及河口区的表层水质、悬浮物和沉积物样品,探讨了沉积物总碳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影响因素,及与其他河流的异同.结果表明,对于相同站位,夏季沉积物总碳占比平均为1.74%,略高于秋季的1.70%,两者差异不明显.研究区沉积物总碳占比为1.21%~4.84%,平均为1.82%,从水口水库至福州市区河段,其含量逐渐升高,在北港达到最高值,而后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呈现"低-高-低"的分布特征.秋季悬浮物含量和化学需氧量(COD)高值区范围大于夏季,且含量也更高.研究区悬浮物含量、COD、颗粒态总碳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分布特征,悬浮物中总碳的含量则呈现从库区经河口向外海减少的趋势.沉积物总碳与悬浮物总碳、悬浮物含量、COD总体显著相关,悬浮物的沉降-再悬浮-再沉降过程是影响沉积物总碳分布的重要因素;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农田和畜禽水产养殖废物是有机物的主要来源.闽江口沉积物总碳含量低于黄河、长江,而与其他中小型河口相近,处于国内河口较低水平,这与流域内源岩特性、有机物输入量以及沉积物粒度等相关.北港段沉积物总碳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河流,有机污染较为严重,将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潜在因素.
龚松柏高爱国林建杰朱旭旭侯昱廷张延颇
关键词:海洋化学总碳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