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登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157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的Meta-分析 <正> 围绕髁突骨折治疗观点、方法和预后效果评价的争议始终存在。其主要原因是:以往基于随机对照原则的临床研究较少;治疗观点多取自非对照性回顾性研究或临床经验总结;缺乏反映文献综合结果的定量指标;结果往往带有研究者主观愿望... 段登辉 张益文献传递 兔颧弓骨折骨缺损植骨临界值的确定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在新西兰白兔颧弓上制备不同的骨折骨缺损,以求得兔颧弓骨折骨缺损植骨临界值。方法:实验于2005-06/2006-12在首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完成。①新西兰大白兔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1mm骨缺损组、3mm骨缺损组、5mm骨缺损组和7mm骨缺损组4组,每组9只。在兔一侧颧弓分别制备1,3,5,7mm骨折骨缺损。②于4,8,12周通过大体解剖学、X射线片、病理学观察骨折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36只兔均进入结果分析。1mm骨缺损4周即骨愈合。3mm骨折骨缺损在术后8周大体观见骨折断端无动度,缺损界线模糊,X射线片显示缺损有较明显外骨痂,骨折局部骨桥连接,骨折线模糊,病理见骨折两断端间充满致密纤维结缔组织,出现少量淡红色骨基质,未见骨性桥接骨痂。12周大体观察见缺损完全愈合,骨密度完全一致,骨折线消失;X射线片显示骨折断端有骨痂连接;病理出现部分骨桥连接。5mm,7mm骨折骨缺损在术后4,12周内经大体观察、X射线片影像、病理检查均未见骨桥,呈现骨不连特征。结论:兔颧弓12周临界骨折骨缺损为5mm,即骨折骨缺损等于或大于5mm,则骨缺损必须植骨,否则骨不连。5mm亦可以作为颌骨临界骨折骨缺损值的参考。 张德辉 张益 段登辉 昌红 周经志关键词:颧骨骨折 骨折愈合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手术的可预期微创化 被引量:16 2020年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是口腔颌面外科最经典、最基础的手术之一,但因其术野受限、邻近重要解剖结构、阻生程度和牙根形态变异较大,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手术较为复杂,术后并发症多。近年来,随着以腔镜[1-2]、介入技术[3-5]为代表的微创外科的发展,微创的理念渗入至牙槽外科领域,微创拔牙越来越受到患者和业界的接受[6-7]。然而,对于下颌阻生智齿可否进行微创拔牙、如何进行微创拔牙、如何评价微创拔牙等,目前尚无一致意见。本文结合临床工作,提出“可预期微创化”的概念,进一步完善下颌阻生智齿微创拔牙的内涵。 段登辉 王恩博 崔念晖 翟新利 刘宇 孟娟红 张伟 张益关键词:下颌智齿 微创手术 可吸收胶原膜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中的作用:一项回顾性影像学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在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基础上,探讨放置可吸收胶原膜是否有利于维持术后牙槽嵴轮廓稳定。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因单颗后牙缺失采用种植体植入同期进行颊侧袋形瓣引导性骨再生手术患者,根据骨粉表面是否覆盖胶原膜分为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和术后3~7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利用Mimics软件测量种植体光滑-粗糙交界面下不同水平(0、2、4和6 mm)处颊侧骨板厚度(thickness of the buccal bone plate,BBT,分别表示为BBT-0、-2、-4、-6)。结果:收集胶原膜覆盖组15例,无胶原膜覆盖组14例,共计29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在T0、T1和T2三个时间点,不同水平的BBT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BBT-0在胶原膜覆盖组和无覆盖组分别为(1.22±0.55)mm和(1.70±0.97)mm,相应的BBT-2分别为(2.32±0.94)mm和(2.57±1.26)mm。T1~T2愈合阶段不同水平处颊侧骨板吸收的绝对值[(0.47±0.54)~(1.33±0.75)mm]和百分数[(10.04%±24.81%)~(48.43%±18.32%)],以及T0~T2阶段颊侧骨板新骨形成厚度[(1.27±1.09)~(2.75±2.15)mm]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颊侧袋形瓣引导骨再生手术无论是否使用胶原膜均可有效修复种植体颈部颊侧骨缺损。与无胶原膜覆盖相比,胶原膜覆盖植骨材料不能提高术后牙槽嵴轮廓的稳定性。 段登辉 Hom-Lay WANG 王恩博关键词:牙槽骨质丢失 引导组织再生 骨再生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胶原膜 一种口腔种植窝洞预备数字化控制方法及定点杆、定向杆 本发明涉及一种口腔种植窝洞预备数字化控制方法及定点杆、定向杆,有以下步骤:1)数字化辅助种植窝洞预备前根据患者口内三维扫描数据和cbct数据,用mimics软件术前设计以修复为导向的位置定义为理想种植体位置;2)建立坐标... 段登辉 张馨月 王勇 赵一姣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目的:分析颌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现状。材料和方法: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1990~2002年间收治的1084例颌骨骨折,对临床资料、骨折类型、手术方式、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骨折好发年龄段为20岁~... 邹立东 张益 何冬梅 刘林 安金刚 段登辉文献传递 1084例颌骨骨折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04 2003年 目的总结分析颌骨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84例颌面骨折发生的年龄、性别、原因、全身损伤、骨折类型、治疗及手术并发症。结果颌骨骨折男性多发,20~40岁为好发年龄段;原因以交通事故伤为最多,占49.2%,19%的病例伴有全身损伤。下颌运动受限、咬合紊乱和颜面畸形是颌骨骨折的三个主要体征。85.5%的骨折行手术复位和坚固内固定。5.1%的病例术后发生感染。结论颌骨骨折中年轻男性多见,交通事故伤是其最主要原因。直接复位和固定、截骨以及植骨是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颌间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坚固内固定技术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邹立东 张益 何冬梅 刘林 安金刚 段登辉关键词:颌骨骨折 坚固内固定 颌间牵引 髁突矢状骨折CT和MRI诊断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CT和MRI检查,研究髁突矢状骨折后骨折移位和关节盘移位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41侧)髁突矢状骨折CT检查,将骨折分为:裂隙型、移位型和脱位型。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关节盘的移位程度分为A型移位、B型移位;按照异常颞后附着的形态分为拉长型和断裂型。19例(32侧)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结果41侧髁突矢状骨折的CT结果显示:裂隙型5侧(12%)、移位型18侧(44%)、脱位型18侧(44%)。在MRI斜矢状位上,裂隙型骨折5侧,关节盘位于正常位置;移位型骨折15侧,其中A型移位3侧,B型移位12侧;脱位型骨折12侧,关节盘均为B型移位。关节盘颞后附着形态:裂隙型骨折中4侧(4/5)正常形态;移位型骨折中14侧(14/15)颞后附着拉长;12侧脱位型骨折均颞后附着断裂。髁突矢状骨折20侧(63%)显示关节上腔积液;裂隙型骨折中,1侧(1/5)关节上腔积液;移位型和脱位型骨折中,分别有13侧(13/15)和6侧(6/12)关节上腔积液。结论髁突矢状骨折后,关节积液、关节盘移位和颞后附着形态与骨折块的移位程度有关。 段登辉 张益关键词:骨折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盘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改善牙根外吸收邻牙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下颌阻生智齿导致第二磨牙(M2)牙根外吸收但无临床症状的患者采用智齿拔除同期植骨,术后1年随访评价M2的牙髓-牙周状态,为制订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2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要求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15例患者(15颗),智齿拔除同期植入骨粉,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M2的牙髓-牙周愈合情况进行临床和锥形束CT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30.4±10.1)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牙髓症状,牙齿无松动,3例(20%)患者M2电活力读数>40,14例(93.33%)患者M2冷测正常,1例(6.67%)患者M2冷测迟钝。M2远中牙龈指数(0.5±0.8),探诊深度(4.5±1.9)mm(3~9 mm),其中3例(20%)M2远中探诊深度≥7 mm,探诊出血4例(24.7%)。锥形束CT检查:M2远中骨缺损高度(0.2±1.7)mm(-1.9~5.1 mm),1例(6.67%)骨缺损高度>4 mm。7例(46.7%)患者牙根-植骨材料界面表现清晰连续的牙周膜间隙样结构;5例(33.3%)界限模糊,3例(20%)不规则增宽。此外,2例(13.33%)牙根表面外吸收处有牙骨质或牙槽骨样硬组织沉积修复,恢复锥状牙根外形。结论对下颌完全埋伏阻生智齿致M2牙根外吸收患者,智齿拔除同期植骨后M2牙髓-牙周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对于M2牙根再生现象,需要进一步组织学研究证实。 段登辉 王菲 黄桂彬 王恩博 胡文杰 Hom-Lay Wang关键词:智齿 植骨材料 引导组织再生 口腔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早期科研训练模式初探 被引量:1 2021年 引言2013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公布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探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与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办法,逐步统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内容和方式”2015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和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 崔念晖 孟娟红 许向亮 段登辉 葛娜 刘宇 王晶 王菲 王文英 王恩博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医学硕士 早期科研训练 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