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丹

作品数:13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直肠
  • 4篇肿瘤
  • 4篇病理
  • 3篇直肠癌
  • 3篇直肠肿瘤
  • 3篇肠癌
  • 3篇肠肿瘤
  • 2篇蛋白
  • 2篇食管
  • 2篇食管癌
  • 2篇浅表
  • 2篇切除
  • 2篇黏膜
  • 2篇内镜
  • 2篇化疗
  • 2篇放化疗
  • 2篇R蛋白
  • 1篇新辅助放化疗
  • 1篇新辅助治疗
  • 1篇医学本科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作者

  • 13篇江丹
  • 6篇何度
  • 5篇张文燕
  • 2篇唐源
  • 2篇王自强
  • 1篇周总光
  • 1篇朱林林
  • 1篇杨慧
  • 1篇王紫静
  • 1篇蒋莉莉
  • 1篇蒋莉莉
  • 1篇邓祥兵
  • 1篇陈杰
  • 1篇周鹏
  • 1篇孟文建
  • 1篇要文青
  • 1篇刘均
  • 1篇郭林杰
  • 1篇吴清彬
  • 1篇李坤

传媒

  • 4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今日科苑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分子标记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9年
直肠癌是常见癌症之一。直肠癌的传统治疗方式是以手术为主导的综合治疗,但是中低位及进展期直肠癌保肛率低,复发率高。近年来,新辅助放化疗(nCRT)作为新的治疗方法已成为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它可提高肿瘤切除率,保全肛周括约肌功能,延长无病生存期等。但是,不同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不一。因此,区分对新辅助治疗敏感或不敏感的患者群,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筛选能够预测新辅助放化疗疗效的因素已成为研究者们的重要课题,其中分子标记物的研究为该领域的热点,本文特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
江丹张文燕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分子标记物
结直肠癌组织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及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组织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因素及MMR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和免疫组化法对122例结直肠癌石蜡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KRAS、NRAS、BRAF和PIK3CA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4%(59/122)、4.1%(5/122)、5.7%(7/122)和5.7%(7/122)。检出KRAS与PIK3CA双突变病例3例,BRAF与PIK3CA双突变1例,未发现BRAF与KRAS或NRAS基因同时突变病例。女性患者KRAS突变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低分化腺癌KRAS突变率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01)。女性患者、有淋巴结转移者和MLH1蛋白表达缺失者与男性患者、无淋巴结转移和MLH1表达者比(P<0.05),PMS2蛋白表达缺失者比表达者的BRAF突变率更高。黏液腺癌PIK3CA突变率较其他肿瘤组织学类型高(P<0.05)。结论该4种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依次为KRAS、 BRAF、PIK3CA、NRAS,不存在4种基因全突变及3种基因突变。BRAF与KRAS、NRAS基因突变存在相互排斥现象。K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存在相关性。
孙林雍江丹何度唐源陈杰陈昶邹艳张文燕
关键词:NRASBRAFPIK3CA基因突变
内脏型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系膜完整度的影响及评价指标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不同内脏型肥胖评分对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手术质量及手术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行腹腔镜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的19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体质量指数(BMI)≥25kg/m2、内脏脂肪面积(VFA)≥100cm2、内脏脂肪体表比≥85cm2/m2以及系膜脂肪比(MFR)≥0.44作为临界指标将患者进行分类,评价不同评分对直肠癌手术质量的影响。结果以通用的Quirke直肠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评价时,系膜完整率达97.8%。以BMI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术中术后以及系膜完整度等指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VF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淋巴结检出率、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内脏脂肪体表比(VFA/BSA)进行分类,两组间在切口长度及系膜完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MFR比≥0.44为临界值进行分类时,两组间在系膜完整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仅VFA水平是反映直肠系膜完整度的危险因素。结论即使对于肥胖患者腹腔镜手术能达到满意的系膜完整切除,BMI并不能反映肥胖对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质量及手术难度的影响。采用更严格系膜完整度评价标准时,VFA作为评价内脏型肥胖的重要指标,较VFA/BSA、MFR及BMI能更敏感地反映肥胖对直肠癌术后系膜完整度以及手术难度的影响。
张元川陈丙辰何度江丹李为昊吴清彬王自强漆锐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
全程新辅助治疗在高危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全程新辅助治疗(TNT)在高危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TNT治疗的101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通过直肠高分辨MRI结合胸腹部增强CT以及直肠超声诊断,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直肠癌;(2)至少具有以下高危因素之一:cT4a、cT4b、cN2、壁外血管侵犯阳性、环周切缘阳性、侧方淋巴结阳性;(3)肿瘤距离肛缘≤15 cm;(4)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0~1分,骨髓造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均符合放化疗标准;(5)采用TNT方案治疗;(6)临床随访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完整者。排除既往接受过直肠癌手术(预防性结肠造瘘术除外)、盆腔放疗、系统化疗者;基线发现有远处转移者;未接受新辅助放疗者;新辅助化疗<4周期者。具体治疗方案为:3周期CAP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诱导化疗后,行盆腔调强放疗联合CAPOX方案同步化疗,之后再行3周期CAPOX方案巩固化疗。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意愿选择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或采取等待-观察策略。观察评价本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包括肿瘤退缩分级(TRG)、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或临床完全缓解率(cCR)、术后并发症(术后30 d)及放化疗不良反应[根据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TCAE)4.0版进行分级]。结果全组101例患者,男68例(67.3%),女33例(32.7%),中位年龄54岁,临床T4a期者14例(13.9%),临床T4b期者30例(29.7%),临床N2期者57例(56.4%),侧方淋巴结肿大者44例(43.6%)。本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周期为(6.0±1.3)个。75例(74.3%)接受了至少6周期新辅助化疗。完成足量新辅助放疗的患者为100例(99.0%)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的周期分别为(2.0±0.9)个和(2.8±1.0)个。TNT过程中发生的3级急性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13例(12.9%)]和血小板减少[7例(6.9%)];其次依次为腹泻5例(5
欧阳淦露孟文建舒佩邓祥兵伍兵江丹庄华沈亚丽周总光王自强王辛
关键词:同步放化疗高危因素
外耳道耵聍腺肿瘤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发生于外耳道耵聍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9月-2012年3月确诊为外耳道耵聍腺瘤和耵聍腺癌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中,初次诊断均为耵聍腺瘤(年龄6-81岁),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均复发,且有1例耵聍腺瘤患者在术后2年复发确诊为耵聍腺癌,行放射治疗后,肿瘤于3余年后再次复发,因基础情况差,未再行手术及放射治疗。另2例耵聍腺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4年以上,未再复发。结论耵聍腺肿瘤的确诊有赖于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特别注意耵聍腺瘤与低度恶性耵聍腺癌的鉴别。早期诊断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治疗以扩大切除为主,对于耵聍腺癌患者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吕丹杨慧江丹周鹏刘均辜德英乔怡歆
关键词:外耳道
结直肠癌MMR蛋白和MSI检测对比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MMR蛋白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的一致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两种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方法选取392例CRC石蜡包埋组织(FFPE)样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4种MMR蛋白(MLH1、MSH2、MSH6及PMS2)表达,至少1种蛋白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dMMR),全部阳性判定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完整(pMMR);采用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MSI,将至少2个单核苷酸重复位点发生改变,归纳为高度MSI(MSI-H);仅有1个单核苷酸重复位点发生改变,归纳为低度MSI(MSI-L);未发生改变,归纳为微卫星稳定(MSS)。结果392例CRC中,dMMR为18.9%(74/392),MSI-H占比18.1%(71/392)。IHC法检测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7.2%和98.4%;PCR法检测结果的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93.2%和99.4%,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为98.2%。7例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中,2例PCR法检测结果为MSI-H,IHC法检测结果为pMMR;5例PCR法检测结果为MSS,IHC法检测结果为dMMR,其中2例MSH6蛋白单独缺失,3例肿瘤为黏液腺癌。dMMR组与pMMR组、MSI-H组与MSS/MSI-L组在发病年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HC法检测MMR蛋白与PCR法检测MSI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SH6单独缺失时,PCR检测可能表现为MSS。肿瘤中含黏液时,肿瘤实际占比<50%可能对PCR检测有一定的影响。CRC中dMMR/MSI-H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病理特点,对临床病理诊断、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孙林雍王紫静唐源陈昶江丹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本科生思政教育工作探索与实践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索培育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本文分析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加强医学本科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应然性,探讨了实现思政教育的工作路径,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医学生。
江丹江丹张文燕张文燕
关键词:医学生思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0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学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黏膜下切除(ESD)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的病理特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ESD切除的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130例患者基本资料并随访。进行病变的肉眼分型、组织学类型分型、病变大小测量、浸润深度判定,评判浅表型浸润癌的浸润性生长方式、有无出芽、有无脉管侵犯,评判切缘状态等病理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平均60.4岁,中位年龄62岁。肉眼分型以混合型(78例,60.0%)居多,其次为浅表平坦型(Type 0-Ⅱ)(49例,37.7%)。病变最长径平均16.5mm,中位病变最长径为13.8mm。组织学改变:不确定异型增生3例(2.3%)、低级别上皮内肿瘤25例(19.2%)、高级别上皮内肿瘤56例(43.1%)、浸润性癌46例(35.4%)。肉眼分型与组织学亚型不相关。浸润性癌均为鳞状细胞癌,黏膜内浸润癌和黏膜下浸润癌分别为40例(87.0%)和6例(13.0%),黏膜下层浸润深度为sm1和sm2者分别为2例(4.3%)和4例(8.7%)。46例浸润性癌的浸润生长方式(INF)分别为INFa(膨胀型)23例(50.0%)、INFb(中间型)17例(37.0%)和INFc(浸润型)6例(13.0%)。3例(6.5%)可见肿瘤出芽;2例(4.3%)见脉管侵犯。切缘阳性30例(23.1%),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0%(1/25)、8.9%(5/56)和52.1%(2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浸润癌生长方式的切缘阳性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8)。15例(11.5%)复发,10例呈低级别上皮内肿瘤,5例呈高级别上皮内肿瘤。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的复发率分别为8.0%(2/25)、8.9%(5/56)和17.4%(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缘阳性与阴性比较,复发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10.0%(3/30)vs.12.0%(12/100),P=0.590〕。结论 ESD切除的浅表型食管癌及食管上皮内肿瘤中以混合型肉眼亚型居多,病理组织学改变以高级别上皮内肿瘤和浸润性癌为主。ESD完整切除率较高,�
何度吴霞江丹要文青刘庆林王艺颖朱林林秦金玉张文燕
关键词:病理特征
胃底腺型胃癌2例被引量:2
2020年
胃底腺型胃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GA-FG)是一种罕见的病变,于2010年日本顺天堂大学Uyema教授首次报道该病。它来源于非萎缩正常的胃底腺深部,属于胃癌的一种[1]。这些病变常表现为黏膜下黏膜肌的破裂,但核异型性很轻微,且很少显示淋巴管浸润[2,3]。本研究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18年病理诊断的胃底腺型胃癌2例,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
何妍君何度吴春成刘键平郭林杰江丹
围绕FFPE样本特性的DNA纯化纳米磁珠优化
2024年
目的 探讨围绕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ormalin fixed paraffin embedded, FFPE)样本特性获取更高质量/得率的纳米磁珠核酸提取方案,改进分子病理技术。方法 合成4大类15个小类的备选磁珠,以FFPE样本为中心,筛选高质量/得率磁珠。模拟常规组织、粗针穿刺(肝脏)、纤维支气管镜样本(肺),装管相同张数连片。采用筛选的最佳磁珠与市场出售的常见磁珠试剂提取核酸,横向对比纯化总量、片段大小等质量参数。应用PCR和Sanger验证核酸的下游应用。结果 以FFPE样本DNA为中心筛选自制纳米磁珠,获得最佳性能纳米磁珠总回收率为58.5%±1.58%,5种市售商品化磁珠和3种国产磁珠总回收率为18.68%~40.71%。相同组织量(连片)提取的DNA总量,在模拟常规组织、粗针穿刺和纤维支气管镜样本核酸得率比市售试剂盒提高39.49%~181.72%(P<0.05)。模拟纤维支气管镜样本1张(4μm)总量可达100 ng以上、5张总量可达400 ng以上。结论 以FFPE样本DNA为中心筛选的DNA纯化纳米磁珠,与商品化磁珠相比有较大提升,为临床分子病理检测的质量保证、自动化检测和项目拓展提供空间。
肖林吕晓芳曹师瑜江丹孙林雍李坤叶丰
关键词: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PCR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