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祖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9篇金融
  • 8篇银行
  • 4篇货币
  • 4篇货币政策
  • 4篇货币政策有效...
  • 3篇商业银行
  • 3篇物联网
  • 3篇联网
  • 3篇金融机构
  • 3篇国有银行
  • 3篇保险
  • 3篇保险制度
  • 3篇存款
  • 3篇存款保险
  • 3篇存款保险制度
  • 2篇科技金融
  • 1篇兑付
  • 1篇信息安全
  • 1篇信息安全保障
  • 1篇信息保护

机构

  • 16篇南京财经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作者

  • 16篇汪祖刚
  • 15篇陆岷峰
  • 1篇陆顺

传媒

  • 2篇西南金融
  • 2篇西部金融
  • 2篇天津商务职业...
  • 1篇金融理论与实...
  • 1篇桂海论丛
  • 1篇金融理论与教...
  • 1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南通职业大学...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当代经济管理
  • 1篇长春金融高等...
  • 1篇中国银行业
  • 1篇金融管理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物联网金融顶层架构设计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作为对互联网功能的延伸,物联网思维和技术推动了物联网与银行的融合创新,催生了一种全新的物联网银行模式。打造物联网银行是传统银行业积极适应经济金融发展新环境的重要路径。抓住战略转型、市场拓展、技术协同的发展机遇,厘清物联网银行在思维、标准、场景、业务、风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强化物联网思维、建立行业标准、改造物联网场景、优化业务流程、重塑风控体系五大发展策略,有助于创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物联网银行新模式,构筑中国银行业前沿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新高地。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物联网
大数据本源风险治理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伴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传感技术、云存储等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创新迭代,数据的收集、储存与分析能力的提升助推了大数据思维和技术在宏观治国理政、中观行业发展、微观生产消费等方面的有效运用。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正在集聚的本源风险亦不容忽视。大数据本源风险表现出了信息噪音大、交互传染广、隐蔽渗透深、价值密度低等突出的风险特征,本文挖掘大数据风险背后的成因并针对性地制定出治理方案,将有助于化解这一风险,进而引导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大数据数据管理信息安全保障
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创新策略研究
2012年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体制创新行为。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科技金融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应从政府政策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银行运营模式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等方面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科技金融科技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
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以家庭、企业和银行三大微观经济主体为对象,建立四市场(存款市场、贷款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的理论均衡模型,分析了在存款保险制度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研究认为在存款保险制度框架下国有银行对货币政策冲击的敏感性明显要低于非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将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增加央行货币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难度。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存款保险制度国有银行货币政策
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与解决路径研究被引量:36
2019年
普惠金融概念一提出就天然地形成了商业性与政策性这一对基本矛盾,并且构成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其他各种矛盾的根源。基于对普惠金融基本矛盾图谱的解读,偏重政策性普惠金融发展难以持续,偏重商业性普惠金融发展则会陷入"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死胡同,解决这一基本矛盾成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创新发展重新定义了普惠金融发展的逻辑,提升了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和获得感,为普惠金融基本矛盾的化解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金融科技的技术优势,通过构建"政策+普惠"模式、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科技产业发展、重视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等促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发展,使商业性与政策性在对立中寻求统一,以实现普惠金融在推动新时期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陆岷峰马经纬汪祖刚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机构
金融产品去刚性兑付:掣肘解析与对策建议被引量:3
2019年
金融产品刚性兑付是我国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健全过程中部分金融业态形成的金融现象和结果,是一种过渡型状态和产物。金融产品去刚性兑付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强监管、严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而打破刚性兑付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本的掣肘问题在于金融本源的'缺位'、市场机制的'混乱'以及基础设施的'欠缺'。金融产品去刚性兑付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都具有必要性,破除掣肘的对策需要回归金融服务实体本源,理顺金融市场机制(契约机制、定价机制、业务机制),健全金融基础设施(法律法规、金融信用、金融文化),从根本上为金融产品去刚性兑付奠定好基础,以促进资管行业回归'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正常轨道。
陆岷峰马经纬汪祖刚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关于发展科技金融的创新策略研究——基于我国科技金融特点、问题、对策的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活动与金融创新活动的有机融合,是由科技创新活动引发的一系列体制创新行为。本文通过结合当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其特点和存在问题,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分别从政府政策制度创新、金融体制创新、科技银行运营模式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等方面提出建议,助推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科技金融金融创新
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成长链金融发展战略研究
2016年
从成长链金融外部看.其外部机会主要包括国家发展战略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支持为成长链金融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个人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升级拓展了成长链金融的市场空间、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发展为成长链金融实现终生授信奠定技术基础三个方面。而其外部威胁主要包括成长链金融在发展前期客户培育难度较大、以目前积累的数据量难以有效发挥大数据模式的作用、尚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明确的规定、互联网金融监管随着政策落地面临洗牌的可能性加大等。
孙圣雪汪祖刚
关键词:金融发展战略SWOT分析信息技术发展金融政策基础环境
关于“物联网+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被引量:13
2017年
新兴金融科技"赋能"传统金融业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逻辑。而作为金融科技的技术集成代表,物联网思维和技术实现了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重构了目前的金融信用环境,为金融业带来了客观信用体系,为"物联网+金融"的融合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将彻底改变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中的逻辑思维,对金融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方面实现"帕累托改进"。抓住物联网金融发展大势,重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内部管理中的逻辑,打造出具有普惠化、智慧化、精细化的物联网银行将是中国银行业前沿探索和创新实践的新方向、新战略、新高地。
陆岷峰汪祖刚
关键词:物联网
破解流动性绕道实体经济难题
2015年
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匹配、实现经济创新驱动、强调经济发展质量、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等对策形成流动性"滴灌式"渠道,从而实现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吸引型"支持模式,力促流动性投入与实体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2014年,我国资金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一面是中小微企业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而另一面是股票市场连创新高,掀起一轮小型"狂欢"。
陆岷峰陆顺汪祖刚
关键词:货币政策有效性经济创新经济增长趋势经济考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