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蕾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34.4%,P<0.001);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后,左右肺及上下肺仍有近50%的肺段血栓残余,残余血栓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相似。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栓累及肺段数(OR=1.28,95%CI:1.11~1.48,P<0.001)是CTED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87,95%CI:0.76~0.99,P=0.033)是CTED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栓累及肺段数多是CT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肺的残余血栓多于上肺,左右肺之间残余血栓分布情况相似。
- 胡崧汪蕾郭婷婷谭江山吴艳高鑫方纬华潞
- 关键词:肺栓塞
-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核素肺通气/灌注分布异质性的初步定量研究
- 2020年
- 目的研究核素肺通气/灌注(V/Q)SPECT显像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分布异质性中的应用,探讨分布异质性定量指标与肺动脉压力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8年2月至12月经右心导管及肺动脉造影确诊的CTEPH患者20例(CTEPH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8.75±14.07)岁;13名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7名、女性6名,年龄(54.46±8.56)岁。CTEPH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者均行肺V/Q SPECT显像及同床位低剂量CT扫描,CTEPH患者在一周内行超声心动检查,估测肺动脉收缩压(PASP)。通过图像重建和分析,获得肺V/Q放射性分布异质性指标LogSDV、LogSDQ和LogSDVQR(SD为标准差;V、Q、VQR分别为通气、灌注的放射性计数及二者的比值)。在CT图像上采用肺CT阈值的方法自动勾画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感兴趣区,并将之复制于肺灌注图像上,获得左肺、右肺和全肺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包括SUV的峰值(SUVpeak)、最大值(SUVmax)、最小值(SUVmin)、平均值(SUVmean)和标准差(SUVSD),其中SUVSD代表肺灌注放射性分布的异质性。2组之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分布异质性指标与PASP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对称性单峰状分布,而CTEPH组的肺V/Q放射性分布曲线呈非对称性的多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TEPH组的LogSDV、LogSDVRQ、全肺灌注的SUVpeak、SUVmax、SUVSD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SDV:0.56±0.16对0.31±0.11,t=4.91,P=0.000;LogSDVQR:0.61±0.15对0.40±0.14,t=3.89,P=0.001;SUVpeak:19.12±7.94对10.81±4.05,t=3.48,P=0.002;SUVmax:20.19±8.30对11.44±4.33,t=3.49,P=0.001;SUVSD:3.54±1.44对2.42±0.91,t=2.50,P=0.018);而2组的LogSDQ、SUVmean和SUVmin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EPH组的PASP为(72.80±0.15)mmHg,LogSDVQR与PASP呈中等程度相关(R=0.544,P=0.013)。结论核素肺V/Q显像可定量评估CTEPH患者肺V/Q放射性分布�
- 马荣政王蒙方纬张宗耀汪蕾
- 关键词:肺栓塞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加重心肌损伤的影像学评价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通过^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cMRI—LGE),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IDC的连续病例63例[男42例,女21例,平均年龄(52±11)岁]入选,患者均进行血浆TT3、TT4、FT3、FT4和TSH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cMRI—LGE。利用标准17节段模型进行心肌节段分析,灌注/代谢图像分成4种类型:正常灌注/代谢、灌注/代谢不匹配、灌注/代谢轻中度匹配、灌注/代谢完全匹配;cMRI-LGE图像分为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和透壁强化。通过x^2检验进行分组数据的比较。结果根据所测血浆激素水平,患者被分成甲状腺功能(简称甲功)正常组(53例)和甲减组(10例)。甲功正常组正常灌注/代谢的心肌节段数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甲减组:71.8%(647/901)和57.6%(98/170),x^2=13.50,P〈0.001;而灌注/代谢不匹配的心肌节段比例则低于甲减组:17.8%(160/901)和31.2%(53/170)x^2=16.20,P〈0.001。甲功正常组cMRI—LGE无延迟强化的心肌节段比例明显高于甲减组,分别为88.0%(793/901)和69.4%(118/170),x^2=35.70,P〈0.001;但壁间强化的心肌节段比例则低于甲减组,分别为4.8%(43/901)和24.1%(41/170),x^2=74.70,P〈0.001。结论^99Tc^m-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cMRI—LGE证实甲减能够加重IDC患者的心肌损伤。SPECT/PET可以检测出更多的慢性缺血/存活心肌,而cMRI-LGE可以检测出更多的心肌纤维化病变,两者结合能提供更全面的心肌损伤信息。
- 马兴鸿汪蕾王文尧闫朝武唐熠达赵世华方纬
- 关键词:MIBI
-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采用门电路(简称"门控")控制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心肌代谢显像,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2010-10至2013-05,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的连续病例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54±1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门控^(18)F-FDG心肌代谢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显像。应用True D软件测定室间隔^(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SUVavg)。应用QGS软件进行左心室相位分析、心功能的测定,获得左心室相位带宽、相位标准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等参数。分析室间隔^(18)F-FDG摄取值与相位分析参数和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S-SUVmax和S-SUVavg分别与左心室相位带宽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44,P=0.05和r=-0.48,P<0.05);也分别与左心室相位标准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57,P<0.01和r=-0.51,P<0.05);但与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之间均无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结论:对于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的患者,室间隔心肌代谢降低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之间具有明显的关联,应用门控^(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可同时评价心肌代谢及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对于预后评价和疗效监测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马兴鸿汪蕾杨勇郭风王道宇张海龙耿庆海郭琳方纬
-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代谢显像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右室心肌糖代谢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患者右室心肌葡萄糖代谢水平与左、右心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0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确诊的IDCM连续病例64例,其中男45例,女19例,平均年龄(53±12)岁.所有入选者均行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cMRI-LGE)和UCG检查.应用PET-TrueD软件测定右室游离壁SUVmean(SUV-R)和左室游离壁SUVmean(SUV-L),以及两者的比值(SUV-R/L);应用cMRI-LGE测定左、右室功能及左心延迟强化的情况;应用UCG测定肺动脉收缩压(PASP).利用两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数据.结果 SUV-R、SUV-R/L与LVEF均呈负相关(r=-0.48和-0.33,均P<0.01),与RVEF也呈负相关(r=-0.45和-0.44,均P<0.01);SUV-R/L与PASP呈正相关(r=0.58,P<0.01).延迟强化组和无延迟强化组的SUV-R/L分别为0.45±0.18和0.3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P<0.05);延迟强化组的SUV-R和SUV-L分别为2.0±0.9和4.7±1.6,无延迟强化组的SUV-R和SUV-L分别为1.7±0.9和5.0±2.8,2组间的SUV-R和SUV-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和0.63,均P>0.05).结论 右室心肌葡萄糖代谢水平与左、右室功能密切相关,通过PET显像测定右室18F-FDG的摄取,对IDCM患者的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马兴鸿汪蕾相里伟杨勇胡述亮赵世华方纬
- 关键词:脱氧葡萄糖
- ^99Tc^m—MIBI SPECT/^18F—FDGPET与心脏MRI评价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心肌损伤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比较^99Tc^m-MIBI SPECT/^18F-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与心脏MRI延迟增强成像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心肌损伤的特点。方法对42例明确诊断为IDCM的连续患者[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龄(53±12)岁],行^99Tc^m-MIBI SPECT/^18F-FDGPET心肌灌注/代谢显像和心脏MRI延迟成像,间隔时间为3—7d。利用17节段模型分别为各节段心肌灌注和代谢图像的放射性摄取评分,共分为4个等级:0=摄取正常,1=摄取轻度降低,2=摄取中度降低,3=摄取严重降低。根据心肌灌注/代谢匹配情况分为正常、不匹配、轻中度匹配、完全匹配4组;根据心脏MRI延迟成像结果分为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采用,检验比较不同强化组间的灌注/代谢异常率差异和不同灌注/代谢匹配组间的延迟强化发生率。结果全部42例患者中,18例心脏MRI延迟成像出现延迟强化,其中94.4%(17/18)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而另外24例心脏MRI延迟成像无延迟强化患者中,仅有33.3%(8/24)患者心肌灌注/代谢异常(X^2=15.944,P〈0.001)。心肌节段分析中,无延迟强化、壁间强化、透壁强化3组相应的心肌灌注/代谢情况有差异,灌'注/代谢正常率分别为86.2%(526/610)、71.0%(44/62)和28.6%(12/42)(X^2=14.276,P〈0.001)。灌注/代谢不匹配组中75.9%(63/83)的心肌节段无延迟强化,而灌注/代谢完全匹配组透壁强化的发生率(44.4%,12/27)明显高于其他3组[正常组2.1%(12/582)、不匹配组18.1%(15/83)、轻中度匹配组13:6%(3/22),X^2=112.530,P〈0.001]。结论心脏MRI延迟成像检测轻度纤维化更敏感,而心肌灌注/代谢显像能够检测更多受损但存活的心肌。结合2种影像学方法评价IDCM患者心肌损伤可以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
- 汪蕾方纬闫朝武杨敏福赵世华
- 关键词:MIBI
- 对比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对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比较肺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V/Q)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graphy,PA)预测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2年1月至2020年8月,确诊为AP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规范化抗凝后复查肺V/Q显像和CTPA。分别评估并计算肺V/Q显像和CTPA图像中的残余肺栓塞,并分别记录为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ercentage of pulmonary defect scores,PPDs%)和CT肺动脉阻塞指数(pulmonary artery obstruction index,PAOI)。评价PPDs%和CTPAOI预测CTEPH发生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PDs%和CTPAOI对APE后CTEPH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24例APE患者,1年内随访,共有26例进展为CTEPH。Bland-Altman图示两检查评估APE治疗后残余肺栓塞的一致性较好。ROC分析示PPDs%的AUC>CTPAOI(0.958 vs.0.868,P=0.03);预测CTEPH发生的阈值分别为20.5%和15.0%,相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3%、88.9%和76.9%、89.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P=0.13;特异性:P>0.999)。结论:肺V/Q显像预测APE后CTEPH发生率比CT PA更敏感,但特异性略低。
- 韩旭韩旭韩凯孙若西汪蕾汪蕾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
- 新型碲-锌-镉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检测心力衰竭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应用碲-锌-镉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CZT SPECT)进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对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评价,并与常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正电子断层显像(PET)心肌代谢显像进行比较。方法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6年7月~10月连续35例心力衰竭患者,先后进行CZT SPECT、常规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及门控PET心肌代谢显像,分别检测左心室相位带宽(BW)和相位标准差(SD)。结果CZTSPECTGMPI测得的BW(r=0.833,P<0.001)和SD(r=0.795,P<0.001)与常规SPECT的估测结果均有很好的相关性。CZT SPECTGMPI测得的BW(r=0.914,P<0.001)和SD(r=0.804,P<0.001)与PET的估测结果亦均有很好的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CZT SPECT与PET测得的BW和SD均有较好的一致性。与CZT SPECT及PET测得结果比较,常规SPECT略低估BW和SD。结论CZTSPECT虽然采集时间明显缩短,但在检测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机械收缩失同步方面,与常规SPECT和PET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和相对接近的一致性,因此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张宗耀吴大勇郭风杨志山任俊灵汪蕾何作祥方纬
- 关键词:心力衰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加重心肌损伤的影像学评价
- 目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甲状腺功能减低能够加重心肌损伤.本研究将通过99mTcMIBI心肌灌注SPECT/18F-FDG心肌代谢PET显像和cMRILGE,探讨IDC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低(...
- 马兴鸿汪蕾王文尧闫朝武唐熠达赵世华方纬
- ^(68)Ga-FAPI 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初步探索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初步探讨^(68)Ga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68)Ga-FAPI)PET/CT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图像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其中男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均进行^(68)Ga-FAPI PET/CT显像,分别计算左心室心肌和血池(左心房)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用于测定心肌室壁厚度,并同时进行延迟增强(LGE)成像。采用χ^(2)检验分析各心肌节段^(68)GaFAPI摄取的SUVmax与LGE的关系。结果:5例患者均有显著高于血池的心肌^(68)Ga-FAPI摄取[SUVmax分别为(8.83±2.72)和(1.11±0.12),P=0.003],心肌摄取^(68)Ga-FAPI的范围明显大于LGE区域(P<0.001),仅有^(68)Ga-FAPI摄取的区域常位于LGE边缘。透壁LGE区的^(68)GaFAPI摄取强度低于非透壁LGE区。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有显著的^(68)Ga-FAPI高摄取,且摄取范围明显超过cMRI-LGE区域,初步提示^(68)Ga-FAPI PET/CT对早期鉴别纤维重构可能具有临床应用潜力。
- 平措云旦古宇帆韩凯汪蕾方纬闫朝武
-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