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训实
- 作品数:71 被引量:248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时超高温处理肿瘤细胞对MMC和5-FU的反应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探讨经47℃20min短时超高温处理后,胃癌细胞和结肠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情况,并观察5FU,MMC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效应.方法将人胃癌细胞株(Hs746T)、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新鲜肿瘤组织细胞,分别经43℃120min或47℃20min热处理后,进行体外细胞毒培养,培养中加入5FU100mg/L,MMC100mg/L,按MTT法检测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与未经热处理的肿瘤细胞培养结果相比较.结果热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使肿瘤细胞对5FU和MMC的敏感性增加;肿瘤细胞经47℃20min的短时超高温处理后,与43℃120min较长时间热处理后的培养结果相近似;热化疗对新鲜肿瘤组织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与对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相近似.结论47℃20min能达到时间长达120min。
- 汪训实王润邦张兆林曹庭嘉金炜东
- 关键词:高温处理化疗肿瘤细胞胃癌MMC5-FU
- 钙通道阻滞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钙通道阻滞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 4 5只 ,随机分为A组 ,假手术组 ;B组 ,SAP组 ;C组 ,钙通道阻滞剂治疗组。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酶学、胰腺及肺、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时低切下全血粘度为 ( 9 5± 0 7)、红细胞聚集指数为 ( 2 5 4± 0 14 )、红细胞刚性指数为 ( 4 5 3± 0 18) ,胰腺及胰外器官病理损害严重 ;治疗组上述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分别为 :( 7 8± 0 5 )、( 2 17± 0 12 )、( 4 0 1± 0 13 ) ,与SAP组比较P值均 <0 0 5 ,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 (P <0 .0 5 ) ,且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胰腺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 <0 0 5 )。结论 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地改善SAP大鼠血液流变学异常 ,减轻胰腺及胰外器官的病理损害。
- 高友兵汪训实陈玉石张兆林
- 关键词:钙通道阻滞药血液流变学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实验
- 高温加抗癌药物对体外直肠癌细胞的联合作用被引量:3
- 1998年
- 近年来临床已开展用高温治疗肿瘤,认为高温治疗肿瘤是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又一有效的方法〔1〕。并证明,42~45℃持续120分钟可以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2〕。但是若高于此温度界限,减少作用时间能否达到同样目的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一试验,观...
- 汪训实王润邦张兆林周衡仁曹庭嘉金炜东
- 关键词:直肠肿瘤药物疗法高温
- 短时超高温对胃癌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探讨经47℃20分钟短时超高温处理后,胃癌细胞和正常胃组织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效应,以及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将新鲜胃癌细胞分别经43℃120分钟或47℃20分钟热处理后,进行体外抗癌药敏培养,并按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与无热处理的胃癌细胞和正常胃组织培养结果相比较,以F检验判断其显著性。结果:43℃120分钟热处理可以明显抑制胃癌细胞在体外的生长,可以增加胃癌细胞对某些抗癌药物的敏感性;两种处理方式对胃癌细胞的影响结果相似,而对正常胃组织影响不明显。结论:47℃20分钟的短时超高温处理,可以达到43℃120分钟的常规热处理的目的。胃癌细胞经短时超高温处理后,可选用ADM、MMC、5-FU、VP-16等抗癌药物。
- 汪训实王润邦张兆林周衡仁金炜东曹庭嘉
- 关键词:胃癌温热疗法体外培养细胞
- 红细胞变形能力是监测感染的一个早期指标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旨在研究外伤、大手术及危重病患者术后,连续监测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变化,能否作为诊断临床感染的一早期指标。方法:采用LBY-NL型智能血液粘度计测定红细胞变形能力,并监测每日体温及血象变化,诊断感染依据化脓、培养有致病菌生长,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结果:术(伤)后第1天,红细胞变形能力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无明显区别:术后第3天,未感染组变形能力有改善趋势,而感染组则继续恶化,两组差别显著;术后第5天,未感染组变形能力各值趋于正常,感染组无改善;术后第8天,感染组变形能力仍无明显改善。结论:红细胞变形能力检查方法简单,结果可靠,检测指标灵敏,对检测感染的有无具有明显的特异性,能够作为临床预测重症感染的一早期指标。
- 曹庭加汪训实张兆林李相文
- 关键词:红细胞变形能力外科感染
- 简易闭式腹腔灌洗在重症胰腺炎的早期应用被引量:17
- 1996年
-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极高.近20年来仍在20%~100%。目前大多数学者已将其治疗方法由早期积极手术转为保守治疗。自1992.1~1995.12月.我们对11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在发病后24h采用简易闭式腹腔灌洗,取得良好效果。
- 蔡逊张兆林汪训实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病理学下腹部
- 胰腺猝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探讨
- <正>目的总结“暴发性坏死胰腺炎”的临床表现,提出“胰腺猝死综合征”(PSDS)的概念,探讨诊断和治疗 PSDS 的方法。方法男27例,女19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9岁,中位年龄47岁,根据国内临床诊断及分级标准...
- 汪训实
- 文献传递
- 经骶骨旁路保留肛门的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被引量:3
- 1998年
- 早在十八世纪,Morgani就提出可经后位切除直肠内肿瘤的设想,但由于经后位只切除了直肠内的局部肿瘤,术后复发率较高,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从而使这种手术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1~4〕。随着医药技术的发展,化疗药物和其它抗癌技术的不断更新,近来不少学者提...
- 汪训实
- 关键词:中低位直肠癌切除术肛门保留
- 早期重症胰腺炎的术中病理分型和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总结手术中肉眼所见早期重症胰腺炎 (SAP)的病理形态 ,进行分型 ,并根据病理分型分析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SAP后的死亡原因。方法 4 7例SAP ,经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或啤酒样混浊腹水后 ,立即手术。根据手术中所见 ,将胰腺的病理变化 ,分为 5种类型。按不干扰胰腺的原则不对胰腺作任何处理。手术后各患者按抑制胰腺分泌及抗感染等治疗原则综合治疗。结果 4 7例患者中 ,3 9例存活 ,8例死亡 ,其中第Ⅲ型 1例 ,第Ⅴ型 7例 ,死亡率 17%。结论 手术中对胰腺进行病理分型有助于对术后病情转归判断 ;患者的死亡除了与胰腺坏死的严重程度有关外 ,还与患者的自身条件有关。对于暴发坏死型胰腺炎是否考虑行全胰腺切除及胰周坏死组织一次性清除术 。
- 汪训实曹庭嘉高友兵张兆林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不同抗生素在不干扰胰腺手术治疗早期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1年
- 长期以来,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困难,临床过程漫长,手术后发生的腹腔内严重感染尤其难以控制[1,2].经过近10 a的临床观察,我们的认为[3-5],对于早期SAP患者只要经腹腔穿刺出血性腹水或啤酒样混浊腹水就应该及时手术,在手术中应该保持胰腺被膜的完整性,尽可能不干扰胰腺.在这样的治疗原则下,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治疗早期SAP的成功率,手术后正确选用抗生素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后的腹腔内感染,防止医院感染,从而改变了传统SAP的临床过程,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 汪训实张敏
- 关键词:胰腺炎抗生素类手术后并发症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