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渡边邦夫

作品数:7 被引量:106H指数:7
供职机构:京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金丝猴
  • 5篇川金丝猴
  • 3篇秦岭川金丝猴
  • 2篇英文
  • 2篇社会
  • 2篇灵长类
  • 2篇非人灵长类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植物
  • 1篇社会动力
  • 1篇社会结构
  • 1篇食物
  • 1篇食物选择
  • 1篇饲养
  • 1篇饲养管理
  • 1篇投食
  • 1篇栖息
  • 1篇栖息地
  • 1篇自然栖息地
  • 1篇卫生功能

机构

  • 7篇京都大学
  • 6篇西北大学
  • 2篇陕西省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7篇渡边邦夫
  • 7篇张鹏
  • 6篇李保国
  • 2篇齐晓光
  • 1篇王晓卫
  • 1篇王铭

传媒

  • 3篇兽类学报
  • 3篇Curren...
  • 1篇Zoolog...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非人灵长类饲养与管理过程中的福利保障被引量:8
2007年
实验动物饲养管理和福利保障的问题已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关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实验动物福利的研究及大众化意识则相对滞后。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实验灵长类动物的饲养与出口国,每年遭受的国际贸易损失始终位居全球首位。为此,本文引入了实验灵长类福利的"5个自由"理论:1)动物有避免干渴、饥饿和营养不良等不利因素影响的自由;2)动物有获得舒适生活条件的自由;3)动物有脱离痛苦、受伤和疾病骚扰的自由;4)动物有表达自然行为的自由;5)动物有脱离恐惧和心理压力的自由。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提高实验动物福利应具体从饲养的物理环境、营养供给、饲养管理、繁殖管理及饲养环境的多样性等几方面着手。通过总结国际与此相关的研究进展,旨为中国相关研究提供素材和为完善国内现行的法规及标准提出一些思路。
张鹏渡边邦夫
关键词:非人灵长类饲养管理福利保障
秦岭川金丝猴冬季和春季在自然栖息地的空间利用(英文)被引量:9
2006年
2000年9月到2003年3月共计197天的时间里,我们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animalsampling)和行为的全事件记录法(Alloccurrencesampling)对一群生活在秦岭北坡周至保护区内的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在自然栖息地内空间利用的进行了研究。当猴群在离开人工投食区进行自由活动时我们开始收集数据。结果表明:秦岭川金丝猴在不同年龄性别组的个体对植被的空间利用明显不同,它们花费每天活动的14%的时间在地面上活动,53%时间在树叉处活动,33%的时间在树冠中间活动。与其它年龄性别个体相比,成年雄性有27%的观察时间在地上活动,并且20%的取食时间或29%的休息时间是在地上的,明显地高于其它年龄性别组的个体。群体迁移时,成年雄性有53%的时间在地上移动,而只有13%的时间是在树冠层移动的。在通过不同树冠的时候,成年雄性经常会同时抓住两边再把身体摆过去。它们也经常下到地上迁移而回避在树间跳跃。相比之下,亚成年雌性和青少年猴更加经常地在低植被层和树冠层中找食和休息。它们明显地比成年猴更加频繁地在树冠中移动,却很少下地。它们还经常使用跳跃的方式通过树冠间的空隙。从观察到摔下树的事例分析,青少年猴从树上摔下来的风险比成年猴大。本文进而讨论了影响秦岭金丝猴空间分布和移动的因素,比如说身体的重量等.
张鹏李保国渡边邦夫
关键词:秦岭川金丝猴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群的社会结构被引量:50
2003年
通过对秦岭山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群金丝猴进行人工投食 ( 10 8° 16′18″E ,33° 4 8′6 8″N) ,可以在距离猴子 0 5到 2 0米处进行观察并识别个体。依据空间、时间、行为的标准将它们划分为 8个一雄多雌社会单元 (One maleunit,OMU)。从 2 0 0 1年 10月 18日到 2 0 0 2年 4月 2 2日 ,73个观察日里有效记录 4 2 2小时 ,文字记录数据 (Datarecordedwithverbaldescriptions)和图式记录数据 (Datarecordedwithsketches)表明 ,从 2 0 0 1年 10月初到 2 0 0 2年 2月底投食群由 6 3只个体组成 :8个成年雄猴、 2 6个成年雌猴、 8个亚成年雌猴、13个青少年猴和 8个婴猴 ,OMU大小平均 7 9只 ,成年雄性∶成年雌性∶亚成年雌性∶青少年猴∶幼猴为 1∶ 3 3∶1∶ 1 6∶ 1;但春季 ( 3月~ 4月 )组成OMU的成年个体仍保持不变 ,而出现亚成年雌性、青少年猴、婴幼猴迁入的现象。此外 ,采用随机取样法记录在OMU之间的挑衅—屈服过程 ,共记录到 4 85次挑衅行为。对单元间优势指数的分析得出单元间存在线性等级结构 :黑头 >红点 >长毛 >秃头 >井字头 >断指 >中指 >八字头。连续跟踪观察最高等级单元的成年雄性黑头的社会行为 。
张鹏李保国和田一雄谈家伦渡边邦夫
关键词:川金丝猴社会结构投食
川金丝猴的相互理毛行为是否具有卫生功能被引量:34
2002年
应用目标动物取样法 ,在 113天的跟踪观察 (有效观察时间 35 1小时 )的基础上 ,收集了 2 93个相互理毛回合 (bout)的数据 ,对秦岭川金丝猴 (Rhinopithecusroxellana)玉皇庙西梁群个体间的相互理毛进行了分析 ,检验相互理毛是否符合卫生功能假说 (Hygienicfunctionalhypothesis)。在分析数据前我们将标本的体表分为17部分 ,并定义了各部分的界限和其所占全身表面积百分比。根据自我理毛行为在身体表面各部位可进行的难易程度 ,将其分为不可进行、难以进行和易于进行部位的三种类型。为了了解相互理毛是否集中在自我理毛不容易进行的部位 ,我们做了三个相应的分析 :自我理毛在全身的分配、各部位得到相互理毛的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组得到相互理毛的情况。结果表明限法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相对多的相互理毛、难以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相互理毛百分比与其占总表面积百分比相一致、易于进行部位得到相对少的相互理毛 ,这种自我理毛与相互理毛之间的补偿关系符合卫生假说。但是并非所有难以或无法进行自我理毛的部位得到均匀的相互理毛 ,相互理毛主要集中在背部和肛门繁殖区 ,不同年龄性别组的相互理毛受到社会等级的影响 ,相互理毛的这种选择性分配 ,说明除了有卫生功能外还应该有其它的功能含义。
李保国张鹏渡边邦夫谈家伦
关键词:川金丝猴卫生功能
川金丝猴的一次食物转变(英文)被引量:8
2003年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 ,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 ,在 2 0 0 1年秋季 ,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 (Lichens)。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 ,我们在 1997年和 2 0 0 1年秋季分别获得 76 9次和 82 8次取食记录 ,结果表明 ,1997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 38%为果实和种子 ,占主要成分 ,其次是树衣占 2 1% ;而 2 0 0 1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 4 1% ,果实和种子仅占 3%。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 ,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 ,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 ,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 ,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 ,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李保国张鹏渡边邦夫谈家伦福田史夫和田一雄
关键词:川金丝猴食物选择
秦岭川金丝猴个体间团抱模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0年
团抱行为作为保持体温与增进社会关系的一种有效途经在非人灵长类中广泛存在,受环境和社会因素影响在各物种间呈现出多样的模式。本研究自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间,运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秦岭北坡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一群秦岭川金丝猴的团抱模式进行了1637回次的扫描,结果表明研究群内的个体回避单独休息,倾向于形成团抱,团抱主要发生在2个或3个个体之间,较少形成4个或4个以上个体的团抱;团抱主要由青少年个体和成年雌性组成,成年雄性和携婴雌性多参与小的团抱,青少年猴更频繁地出现在3个个体的团抱中,未携婴雌性在4个和4个以上个体团抱中比例明显增加;秦岭川金丝猴各年龄性别组的个体对团抱伙伴的选择有各自的偏好,大多数团抱由成年雄性和未成年个体发起,但获得较少的团抱;雌性和携婴雌性较少主动发出但获得较多的团抱,这显示出雌性作为团抱的主体具有很高的社会亲和力;此外团抱模式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冬季寒冷期团抱的频率和大小都会增加,并且个体选择在距离地面较近的区域团抱以保持体温,春季生育期个体倾向于在树冠层团抱以获得新鲜的食物并且避免婴猴被捕食。秦岭川金丝猴的团抱行为是物种在其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下对山地极端环境的一种适应,在进化中以行为模式获得更高适合度的具体策略。
齐晓光王铭张鹏王晓卫渡边邦夫李保国
关键词:秦岭川金丝猴
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中一雄多雌体系的分化被引量:22
2010年
重层社会是指社群内个体通过两个或多层面的纽带关系将彼此维系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模式,是非人灵长类进化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社会结构,但仅见于狮尾狒、埃及狒狒和我国的金丝猴中。这些物种虽与其它叶猴类一样以一雄多雌社会单元作为社群的基本单位,但单元间不再具有领域性排斥对方而是相互聚集结合在一起形成大群;这样复杂的社群内个体如何稳定有序地组织在一起,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有对埃及狒狒和狮尾狒社会系统的研究看来,虽然这些物种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社群内个体间的组织模式与社会动力却截然不同。研究重层社会一雄多雌制体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利用社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具体过程。但对于我国金丝猴重层社会组织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现生灵长类重层社会物种在个体扩散机制、雄性替换模式、个体间联盟与繁殖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母系与非母系一雄多雌社会系统的经纬,综述了各物种维持社会稳定的动力与形成原因。旨在为研究者对我国仰鼻猴属物种社会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研究启发思路,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为保护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齐晓光张鹏李保国渡边邦夫
关键词:社会动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