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旭东
- 作品数:309 被引量:1,012H指数:14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rs4846049G/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reductase, MTHFR)基因3'-非翻译区rs4846049 G/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396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和37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病例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闭塞型分别为268例和128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直接测序法检测MTHFR基因rs4846049 G/T多态性。
结果以GG基因型为参照,TT基因型使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显著增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2.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43~5.76;P=0.003];与G等位基因比较,T等位基因使发病风险显著增高(OR 1.62,95% CI 1.28~2.06;P〈0.001)。亚组分析显示,rs4846049 G/T多态性可显著增高LAA和SAO亚型卒中的发病风险(P均〈0.05)。
结论MTHFR基因rs4846049 G/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易感性增高有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遗传危险因素。
- 侯荣耀朱晓岩孙顺昌郭瑞友潘旭东
- 关键词:高半胱氨酸汉族
- 脑梗死炎性损伤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 杜怡峰滕继军邢昂王洪新王海萍谢琰臣张晨潘旭东裴海涛孙兆林韩仲岩
- 该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炎性损伤发生的关键步骤-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干预措施进行探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然后在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培养...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可溶性粘附分子血管内皮细胞
- 超声溶栓与脑血管病治疗的基础研究
- 脑梗死的治疗,目前认为,以急性期溶栓(发病3小时以内)恢复脑血流为最有效的治疗.但因时间窗和适应症的限制,大部分病人无法得到这一治疗,据美国的统计,目前在美国只有16﹪左右的脑中风病人可以进行tPA溶栓治疗.仍有80﹪以...
- 潘旭东
-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治疗超声溶栓治疗脑血流适应症超声监护
- 文献传递
- 微小RNA对内皮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微小RNA(miRNA,miR-126)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脂多糖刺激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表达,探讨miR-126对内皮细胞炎性反应过程中V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HUVEC培养后分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miR-126mimic组,miR-126inhibitor组,A组和B组,后4组用Lipofectamine 2000脂质体分别转染miR-126mimic、miR-126inhibitor及miRNA mimics control、miRNA inhibitor control 24h后,加脂多糖1μg/ml刺激,在8h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26、VCAM-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VCAM-1蛋白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模型组miR-126mRNA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为(0.056±0.004)倍(P<0.01),而VCAM-1mRNA较空白对照组升高(12.50±2.55)倍(P<0.01),V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miR-126mimic组miR-126mRNA相对表达较A组升高(51.18±2.30)倍(P<0.01),VCAM-1mRNA相对表达为A组(0.81±0.04)倍(P<0.01),VCAM-1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降低(P<0.01);miR-126inhibitor组miR-126mRNA表达较B组降低(0.032±0.011)倍(P<0.01),VCAM-1mRNA水平较B组高(1.42±0.10)倍(P<0.05),VCAM-1蛋白表达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miR-126在8h时下调VCAM-1的表达,提示miR-126可能通过抑制VCAM-1的表达,参与抑制脂多糖诱导的HUVEC的炎性反应。
- 肖星潘旭东马爱军吴梅杨绍楠王婷孙清琳杨淑娜王兰
- 关键词:微RN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脂多糖类脂质体
- 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血浆miRNAs差异表达谱分析
- 目的 建立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AS)及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tic,LAA)患者血浆miRNAs差异表达谱.方法 分别选取8名无症状性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S组)、...
- 马爱军潘旭东杨淑娜仲倩维王兰
- miRNA-126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表达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 目的:研究微小RNA-126(miR-126)及靶基因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在ApoE-/-小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其表达的变化。方法:取8周龄ApoE-/-小鼠36只,随机...
- 潘旭东侯荣耀王婷朱晓岩马爱军吴梅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VCAM-1阿托伐他汀
- 脂联素基因单核苷酸多态rs266729、rs2241766、rs822396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亚型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青岛地区汉族人群脂联素(adiponectin,ADIPOQ)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入组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选取大动脉粥样硬化性(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和小动脉闭塞性(smal artery occlusion,SAO)两种亚型患者,其中LAA 144例, SAO 221例;402例同期查体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比两组的ADIPOQ基因多态性。结果 rs266729(-11377C/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有显著差异(P=0.036)。3组中两两比较显示,SAO组中rs266729(-11377C/G)GG基因型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9);在隐性[P=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2.4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31~4.70]、累加模式(P=0.003,OR 2.680,95%CI 1.39~5.15)下,rs266729(-11377C/G)基因型分布在SAO组与对照组中也有显著差异,G等位基因能增加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但在显性模式下差异无显著性。rs822396(-3964A/G)、rs2241766(-45T/G)的基因型分布在LAA组、SAO组与对照组3组中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rs266729(-11377C/G)G等位基因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相关,其G等位基因变异可增加老年患者SAO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 相波丁晓洁王超张磊王晓青潘旭东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脂联素单核苷酸多态
- 椎基底动脉TIA与颈椎病
- <正>椎基底动脉TIA和颈椎病都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症状复杂多变,椎基底动脉TIA的临床表现与颈椎病的某些类型如椎动脉型、交感型等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又有不同,发病机制不同但又有相互影响。
- 潘旭东
- 文献传递
- 帕金森病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
- 马爱军潘旭东郭晓军曹鹏利王琨宋敬卉张本恕高硕
- 帕金森病(PD)与Alzheimer病(AD)是中老年最常见的两种神经变性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近来研究显示,PD病人中痴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 关键词:
- 血清BNP水平及左房内径对脑梗死合并阵发性房颤的辅助诊断价值
- 2021年
-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房颤类型引起的心源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脑钠钛(BNP)、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及超声检测左房前后径大小,评估其在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中合并阵发性房颤诊断中的价值,以指导治疗,预防再栓塞。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诊合并房颤的急性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85例,其中持续性房颤患者10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81例,并选择同时期非心源性脑梗死患者115例,比较各组发病72 h之内的血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在院住院期间心脏超声测得的左房前后径大小。结果:1) 持续性、阵发性房颤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2) 三组发病住院期间测量的左心房前后径大小有明显差异(4.71 ±0.83, 4.12 ±0.59, 3.81 ±0.4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水平升高(OR = 1.02, 95% CI: 1.02~1.03, P <0.001)和左房前后径增大(cm) (OR = 3.00, 95% CI: 1.04~8.71, P = 0.043)是阵发性房颤类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引起心源性栓塞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无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房颤患者左心房前后径增大,持续性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更加明显,血清BNP水平升高和左房前后径增大是阵发性房颤心源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金玄美马爱军潘旭东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脑钠钛左房内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