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景韬

作品数:28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山东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心肌
  • 17篇细胞
  • 15篇心肌病
  • 15篇肌病
  • 14篇型心
  • 14篇扩张型
  • 13篇扩张型心肌
  • 13篇扩张型心肌病
  • 8篇白细胞
  • 7篇免疫
  • 5篇心脏
  • 5篇杀伤
  • 5篇杀伤细胞
  • 5篇受体
  • 5篇白细胞介素
  • 4篇心脏病
  • 4篇亚群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细胞免疫

机构

  • 2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5篇山东省立医院
  • 8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兖州铁路医院
  • 1篇济南黄海水泥...
  • 1篇济宁市交通医...

作者

  • 28篇潘景韬
  • 18篇董波
  • 10篇潘祥林
  • 8篇宋素芹
  • 6篇朱兴雷
  • 6篇王树春
  • 5篇邵建华
  • 4篇潘其兴
  • 3篇赵以强
  • 3篇胡晓燕
  • 3篇王明运
  • 3篇范祖森
  • 3篇季晓平
  • 3篇顼志敏
  • 3篇陈淑芹
  • 2篇葛志明
  • 2篇邵建华
  • 2篇张方晓
  • 2篇刘芃
  • 1篇孙杰

传媒

  • 7篇天津医药
  • 5篇山东医药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山东医科大学...
  • 1篇起搏与心脏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8
  • 3篇1996
  • 8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5篇1991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扩张型、肥厚型心肌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1992年
扩张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因不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病尤其是DCM存在免疫异常,故推测免疫因素参与心肌病特别是DCM的发病机制。为探讨免疫因素在DCM、HCM发病中的作用,我们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20例DCM、15例HCM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现报告如下。
董波潘景韬宋素芹王树春潘其兴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肥厚型T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细胞免疫的初步研究
1995年
本文应用免疫酶标染色法及微量细胞毒试验分别检测了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并与正常对照组(NC)比较,结果发现DCM患者的CD8明显低于NC组(P<0.01),而CD4/CD8比值高于NC组(P<0.05);同时发现NK活性低于NC组(P<0.001).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及NK活性缺失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DCM发病的因素之一。
张习远吕开荣张秀平董波潘景韬宋素芹潘祥林
关键词:心肌病T淋巴细胞亚群杀伤细胞细胞免疫
扩张型心肌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1995年
扩张型心肌病分子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山东省立医院心内科董波综述齐河县医院赵连明,徐光芳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潘景韬审校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生主要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随着分子免疫学的临床应用、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观...
董波赵连明徐光芳潘景韬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病免疫病理学细胞因子
扩张型心肌病细胞因子及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检测 30例扩张型心肌病 (DCM )外周血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的水平 ,并同时测定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GR )的水平 ,结果发现DCM患者的IL 1、IL 6及TNF α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而G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表明DCM存在细胞因子及GR异常 ,并对其意义进行了分析。
董波朱兴雷潘祥林赵以强范祖森潘景韬黄定九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受体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受体
扩张型心肌病单核细胞因子的研究
1996年
近年来,随着对细胞因子研究的深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观念的更新,细胞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地位及其致病作用已成为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组分子量介于17~24KD的单核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调节,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生与自身免疫密切相关,从分子免疫水平上探讨细胞因子与DCM的关系,对进一步阐明DCM的发病机制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细胞因子与DCM的关系,笔者检测了20例DCM患者外周血清IL-1、IL-6及TNFα的水平,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1.DCM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42±5(26~59)岁,病程半年至16年。均经病史、心电图、X线。
董波赵连明徐兴芳范祖森潘景韬
关键词: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
心功能不全诊治中的临床思维
1991年
20世纪40年代以来所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系统论、控制论及信息论(即三论),给现代科技包括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工具与方法论,使临床思维方式刷新,眼界开阔。在'三论'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辩证人体观。认为人体为由生命物质多层次组成之开放系统,人体系统与周围环境(生物、社会及其它物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信息的联系。每一层次为一个整体,因而具有整体功能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
顼志敏潘景韬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临床思维心脏病
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检测3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水平,发现G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对激素治疗敏感的DCM患者,其GR水平明显高于激素不敏感者(P<0.01),表明DCM患者GR存在异常,并对其变化的原因及意义进行了分析.
董波朱兴雷邵建华张彦亮张秀平赵以强潘景韬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糖皮质激素白细胞
扩张型心肌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应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OKT_3、OKT_4及OKT_8,并与15例肥厚型心肌病(HCM)、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HF)及20例正常健康人(NC)进行比较。经免疫酶标染色法测定,结果发现:DC组OKT_8阳性细胞百分率较HCM、HF及NC组明显降低(P<0.05),而OKT_4/OKT_8比值高于其他三组(P<0.05)。因此推测,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所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DC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董波潘景韬宋素芹王树春
关键词:免疫学心肌病淋巴细胞亚群
五种免疫相关性心血管疾病的免疫学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对扩张型心肌病(DCM)、风湿性心脏病(RHD)、原发性高血压(EHT)、冠心病(CHD)及肥厚型心肌病(HCM)进行外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及自然杀伤细胞活性(NK)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NC)比较,结果显示:DCM组、RHD组及EHT组的sIL-2R明显高于NC组,而DCM、RHD风湿活动组的NK活性低于NC组,EHT组NK活性高干NC组;DCM、RHD、EHT及CHD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主要表现在CD8下降、CD4/CD8升高。HCM组与NC组比较,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免疫因素可能在DCM、RHD、EHT及CHD的发病中有意义。
董波任忠水张方晓潘景韬潘祥林
关键词:受体白细胞介素2心脏血管疾病免疫学
触发性心律失常
1994年
1973年Cranefieid首先提出触发性活动或触发激动(triggered activity)这一术语,并着重指出这一激动的特征是:必须由一个或更多的正常动作电位所触发,而不能自发地独立产生。由于触发活动总是发生在一次正常除极之后,因此这一电活动称之为后除极(after-depolarization)。后除极与后电位(晚电位、迟电位,latepotentials)的涵义并不相同。
潘景韬
关键词:触发性心律失常后除极复极心动过速动作电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