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凤萍

作品数:32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单纯疱疹
  • 10篇单纯疱疹病毒
  • 10篇疱疹
  • 10篇表位
  • 8篇疫苗
  • 8篇HSV-2
  • 7篇细胞
  • 7篇模拟抗原
  • 7篇模拟抗原表位
  • 7篇抗原
  • 7篇抗原表位
  • 7篇DNA疫苗
  • 6篇IL-18
  • 5篇HBSAG
  • 4篇单纯疱疹病毒...
  • 4篇生物学
  • 4篇免疫效果观察
  • 4篇教学
  • 4篇病毒
  • 3篇蛋白

机构

  • 32篇泰山医学院
  • 3篇西藏自治区疾...
  • 2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聊城市疾病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泰安市中心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泰安市妇幼保...
  • 1篇泰山疗养院

作者

  • 32篇焦凤萍
  • 15篇于爱莲
  • 13篇王玉
  • 11篇田兆菊
  • 8篇于广福
  • 6篇李宝华
  • 5篇李群伟
  • 5篇陈强
  • 4篇田景惠
  • 4篇侯海峰
  • 4篇马玉红
  • 3篇赵兴民
  • 3篇郑绮菡
  • 3篇邓阳
  • 3篇龚弘强
  • 3篇杨树林
  • 2篇庄东明
  • 2篇徐希柱
  • 2篇成军
  • 2篇李冬

传媒

  • 7篇中国病原生物...
  • 3篇中国地方病防...
  • 3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年份

  • 3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个跖骨短小症家系全基因组测序研究
2018年
目的对一个跖骨短小症家系的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探究其可能的致病因素。方法应用Illumina Hi Seq X ten测序平台对一个跖骨短小症家系中2例病例和3例正常人进行测序,测序数据经过1 000 Genomes Project和db SNP数据库过滤,筛选出突变基因。结果跖骨短小症呈X染色体隐性遗传。在X染色体上得到1 527个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没有筛选到符合条件的特异性小片段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经过1 000 Genomes Project和db SNP数据库比对后,得到位于11个基因上的39个特异性SNP位点,包括CCNB3、CYSLTR1、GK、NR0B1、PCYT1B、PRPS2、SHROOM4、SMS、TBL1X、TLR7、TLR8基因。结论这些基因SNP位点在我国汉族人群中也是存在的,提示本家系疾病并非单纯由遗传因素导致。
邓阳龚弘强李宝华侯海峰焦凤萍李群伟
关键词:全基因组测序致病因素家系
肱骨短小症致病相关基因及其变异的筛选与验证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寻找肱骨短小症的特异致病基因及其变异。方法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采用Illumina Hi Seq X ten测序系统检测3例肱骨短小症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者全基因组,测序数据经过1000 Genomes Project和db SNP数据库过滤,将测序所得的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在全部患者和对照者中验证,并通过GO和KEGG Pathway分析,筛选致病相关的重要候选基因及变异。结果肱骨短小症患者没有特异致病基因,但具有31个特异性SNP,其中PLCB4rs6077510和PLAU rs2227564变异与肱骨短小症发病密切相关。结论肱骨短小症不是遗传病。但其发病与PLCB4和PLAU基因多态性有关,可能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邓阳李宝华侯海峰焦凤萍龚弘强李群伟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致病基因
HSV-2gD、HBsAg和IL18多表位基因疫苗构建方法的研究
目的:研究多表位串联重组核酸疫苗中IL18与HBsAg (S)抗原、P6 (NP6)抗原在质粒中所处位置的差异对抗原表达是否有影响.P6序列是我们前期筛选出的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
焦凤萍郑绮涵王玉于广福于爱莲
关键词:多表位基因IL-18HBSAGDNA疫苗
IL-18与HSV-2gD模拟抗原表位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和pcDNA3.1-IL-18-HSVNP6对机体的免疫效果。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Accession Number:E00394)。方法: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L-18、pcDNA3.1-IL-18-HSVP6和pcDNA3.1-IL-18-HSVNP6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1周。末次免疫后1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一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的产生,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IL-18-HSVP6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从而为构建更加有效的HSV-2DNA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焦凤萍刘莉于爱莲王玉于广福
关键词:DNA疫苗IL-18模拟抗原表位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液中IL-12和IL-18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孕妇外周血HBV-DNA含量、IL-12和IL-18水平与发生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HBsAg阳性孕妇39例,正常对照组为HBsAg阴性孕妇8例。将HBsAg阳性孕妇按HBV-DNA含量分成三组:105copy/m l组、106copy/m l组、107copy/m l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IL-12、IL-18含量。新生儿脐静脉血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ELISA法检测其HBsAg。结果 HBsAg阳性孕妇的三组中IL-12、IL-18含量分别为:105copy/m l组为759.6±30.3,950.1±83.4;106copy/m l组为403.1±23.3,800.1±80.9;107copy/m l组为356.3±43.4,708.7±89.7;IL-12、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HBsAg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copy/m l组和107copy/m l组IL-12、IL-18水平明显低于105copy/m 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检测结果:107copy/m l组宫内感染率为66.7%,明显高于106copy/m l组(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孕妇外周血IL-12、IL-18可以预测胎儿宫内感染率,IL-12、IL-18水平下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胎儿HBV宫内感染与Th1/Th2免疫平衡失调有关。
焦凤萍田兆菊田景惠赵兴民
关键词:HBV宫内感染IL-12HBV-DNA定量
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HBV G588C突变的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G588C突变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HBV cccDNA中的存在情况及其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通过滚环扩增(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RCA)和PCR扩增测序,寻找G588C突变在18对HCC患者癌与癌旁组织中的存在情况。在HBV 1.2×质粒(HBV C基因型)的基础上构建G588C突变位点,将G588C突变质粒与野生型质粒分别转染HepG2和Huh7肝癌细胞系细胞,检测上清和细胞中HBsAg含量及上清中HBV DNA水平。结果在18对癌与癌旁组织中G588C突变只存在于3例癌组织中;G588C突变组上清中HBsAg 3、4d含量分别为HepG2细胞5.605±1.182,8.270±2.241,Huh细胞2.714±0.371,10.148±2.793,细胞内HBsAg 3、4d含量分别为HepG2细胞4.852±1.024,7.736±1.762,Huh细胞18.349±3.040,34.110±2.129;野生型组上清中HBsAg 3、4d含量分别为HepG2细胞8.083±1.428,13.170±0.938,Huh细胞6.231±0.373,23.971±1.573,细胞内HBsAg 3、4d含量分别为HepG2细胞2.937±0.876,4.270±1.659,Huh细胞13.498±3.06,21.010±3.488。G588C突变组上清中HBsAg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组(F=44.88,P<0.01),G588C突变组细胞内HBsAg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组(F=34.65,P<0.01);G588C突变组上清和细胞中HBsAg总量与HBV 1.2×野生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7.69,P>0.05);G588C突变组上清中HBsAg与细胞内HBsAg的比值显著低于HBV 1.2×野生型组(F=23.59,P<0.05),HBV DNA水平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23,P>0.05)。结论 G588C突变不影响HBV的复制,但影响HBsAg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分泌,这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有关。
孙玮孙浩梁敏敬瑶焦凤萍
关键词:隐匿性HBV感染HBSAG肝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32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IL-32是新发现的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该文主要从IL-32的命名、产生、特性及其与多种疾病的关系进行介绍。
田兆菊王英陈强焦凤萍马玉红
关键词:生物学功能疾病
利用实验动物制备肥达反应阳性抗血清的研究
2014年
目的建立肥达反应阳性实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肥达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结果判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将肥达反应的5种诊断菌液适当处理后,按照一定程序免疫家兔,然后采集全血,分离免疫血清,采用直接试管凝集实验检测凝集效价。结果在免疫的50只家兔中,5种免疫血清的凝集效价达到1∶1 280以上的有41只,占82%;30只家兔的血清效价达到1∶2 560,占60%。结论获得了高效价的肥达反应的阳性抗血清,为医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中正常开展该项实验奠定了基础。
田兆菊马玉红田景惠焦凤萍
关键词:实验动物肥达反应免疫血清
HSV-2gD模拟抗原表位、HBsAg与IL-18融合蛋白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2012年
目的:研究串联重组核酸疫苗pc(pcDNA3.1)-S(HBsAg)-P6-IL18和pc(pcDNA3.1)-S(HBsAg)-NP6-IL18对机体的免疫效果,P6是我们前期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的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NP6为与HSV-2gD模拟抗原表位P6最相似的天然抗原表位序列。方法:分别将空质粒pcDNA3.1(阴性对照组)和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c-S-P6-IL18和pc-S-NP6-IL18肌内注射免疫接种BALB/c小鼠3次,每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2周眼眶静脉采血,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IFN-γ及IL-18含量;末次免疫后一月,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脾脏,用刀豆蛋白A刺激淋巴细胞,采用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率。结果:重组核酸疫苗pc-S-P6-IL18和pc-S-NP6-IL18免疫小鼠后可刺激血清特异性抗体(抗HBsAg抗体和抗HSV-2gD模拟表位抗体)的产生,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可诱导分泌较高水平的IFN-γ和IL-18,可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结论:重组核酸疫苗pc-S-P6-IL18和pc-S-NP6-IL18能诱导较强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可用于今后预防HBV和HSV-2感染的研究。
焦凤萍郑绮菡于爱莲王玉于广福
关键词:DNA疫苗IL-18HBSAG
单纯疱疹病毒2型gD模拟抗原表位的筛选及其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1)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2)对筛选的结果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DNAStar protean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分析,进一步确定HSV-2gD的模拟抗原表位...
焦凤萍
关键词:抗原表位噬菌体展示酶联免疫吸附疱疹病毒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