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建军

作品数:54 被引量:72H指数:5
供职机构:邯郸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邯郸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口腔
  • 11篇细胞
  • 10篇缺损
  • 7篇腭裂
  • 7篇基质
  • 6篇蛋白
  • 6篇缺损修复
  • 6篇组织缺损
  • 6篇颌面
  • 6篇面部
  • 6篇颊脂垫
  • 6篇唇腭裂
  • 5篇术后
  • 5篇皮肤
  • 5篇颌面部
  • 5篇细胞癌
  • 5篇下颌
  • 4篇蛋白酶
  • 4篇腭裂患者
  • 4篇颌下

机构

  • 53篇邯郸市中心医...
  • 2篇邯郸市中西医...
  • 2篇邯郸市口腔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邯郸市第四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53篇焦建军
  • 14篇靳书滨
  • 12篇马超
  • 10篇张学强
  • 10篇李慧敏
  • 9篇张学强
  • 9篇陆慧
  • 8篇陈振东
  • 8篇柴丛娜
  • 6篇刘英奇
  • 6篇陈洪祥
  • 6篇陈京奕
  • 5篇宋海平
  • 5篇李婕
  • 5篇陈永革
  • 3篇李强
  • 3篇卢广业
  • 3篇李海峰
  • 2篇武艳霞
  • 2篇吴恩海

传媒

  • 6篇北京口腔医学
  • 4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现代口腔医学...
  • 2篇河北医药
  • 2篇华西口腔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口腔医学纵横
  • 1篇牙体牙髓牙周...
  • 1篇广西医学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广东牙病防治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9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2篇2000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Sirt3、DAB2IP表达与病理特征相关性及对术后复发的预测意义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DOC2/DAB2相互作用蛋白(DAB2IP)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对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cSCC患者193例,均行扩大切除病灶手术。观察cSCC患者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Sirt3、DAB2IP表达情况,统计术后复发情况并比较术后复发与未复发cSCC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rt3、DAB2IP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绘制Sirt3、DAB2IP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决策曲线并进行分析,不同Sirt3、DAB2IP表达的cSCC患者术后复发情况。结果cSCC患者肿瘤组织Sirt3、DAB2IP高表达例数多于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3例患者术后复发42例,未复发151例,术后复发的cSCC患者病灶直径、分化程度、术后切缘阳性、Sirt3及DAB2IP表达情况与未复发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后切缘阳性Sirt3及DAB2IP高表达是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irt3、DAB2IP联合检测预测cSCC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69,高于二者单独检测;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风险阈值为0.20~0.45时,Sirt3、DAB2IP联合检测的净受益率大于单独检测;Sirt3+/DAB2IP+的cSCC患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Sirt3+/DAB2IP-、Sirt3-/DAB2IP+及Sirt3-/DAB2IP-的患者(P<0.05)。结论cSCC组织中Sirt3、DAB2IP均呈高表达,二者同时高表达表明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可通过检测二者表达情况为临床早期筛查提供依据。
靳书滨耿文华刘晓燕焦建军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
cHNSCC患者PD-L1、MMP1表达分析及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2023年
目的分析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PD-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cHNSCC)患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cHNSCC患者173例纳入研究,检测cHNSCC患者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D-L1、MMP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cHNSCC患者PD-L1、MMP1表达情况及不同术后复发情况的cHNS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cH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PD-L1、MMP1表达情况用于评估cHNSCC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效能。结果cHNSCC患者术后肿瘤组织PD-L1、MMP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临床分期cHNSCC患者术后PD-L1、MMP1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临床分期、术后放化疗情况、分化程度,PD-L1、MMP1表达情况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MMP1阳性表达是cH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D-L1、MMP1联合预测cHNSCC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7.90%、79.59%。结论PD-L1、MMP1在cHNSCC患者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是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术后复发风险的客观指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靳书滨刘晓燕耿文华焦建军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1术后复发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植入中的选择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背景:提高正畸支抗系统微螺钉种植体稳定性的关键在于种植前对局部骨质、骨量进行精确评估,但常规二维影像学检查,如根尖片、曲面断层摄影片、侧位头影测量片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目的:分析总结多层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技术在辅助微螺钉种植支抗植入中的不同特点及优势,以便精确指导微螺钉的种植,提高其稳定性。方法:种植前以多层螺旋CT对猪颅骨进行定位扫描及多种图像重建,通过多种图像联合应用初步观测种植区骨质骨量及解剖情况,然后利用计算机在影像上精确设计三维种植角度,根据影像信息制作隧道式手术模板指导种植32枚微螺钉支抗,种植后多层螺旋CT再次扫描重建,将种植前后多层螺旋CT设计及测量角度与术后解剖组织块实物测量角度作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32枚微螺钉种植情况满意,无伤及邻近牙根及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情况。种植前设计与种植后多层螺旋CT测量角度比较,以及种植后多层螺旋CT测量与实物测量角度比较,在轴位面及侧断面上其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一致性极好。说明多层螺旋CT能够提供精确而丰富的影像信息,恰当选择合理应用能充分实现微螺钉种植影像学检查目的,从而为提高种植的成功率提供可靠保障。
陈京奕吴晓伟张洪刚焦建军张学强姚传臣
关键词:种植体支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
PBFPFHE和ADM在口腔颊黏膜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探讨
2022年
目的:探讨颊脂垫瓣(Pedicled buccal fat pad flap,PBFPF)修复术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Xenogeneic 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在口腔颊黏膜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80例口腔颊部黏膜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38),观察组给予PBFPF修复术,对照组给予ADM修复,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吞咽功能及语音功能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胃管拔管时间和经口进食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吞咽功能、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咀嚼功能好的比例为47.62%;术后6个月,两组开口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UW-QOL评分中,咀嚼评分为(70.06±3.34)分,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FPF修复术与ADM修复治疗口腔颊黏膜软组织缺损效果相当,但PBFPF修复术有利于患者咀嚼功能恢复。
李慧敏陆慧马超焦建军石光柴丛娜
关键词:颊脂垫瓣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
邯郸地区非综合征唇腭裂患儿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母亲孕期危险因素和河北邯郸地区非综合征唇腭裂患儿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唇腭裂患者376例,同期选取345例无唇腭裂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研究人员通过查询医学记录,随访病例组及对照组母亲孕期环境危险因素,并填写调查问卷,采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唇腭裂患者的孕期高危因素有:母亲年龄高[OR3.709;95%CI3.421~5.496],P=0.005、母亲教育水平低[OR1.549;95%CI1.194~2.643],P=0.005、孕期被动吸烟[OR2.793;95%CI2.186~3.497],P=0.005、母亲孕期感冒或发热[OR1.167;95%CI1.602~4.073],P=0.005、多来自农村(P=0.01),孕期营养不良(P=0.001)、患儿早产(P=0.05)显著增加非综合征性唇腭裂发病风险。补充叶酸及维生素[OR0.130;95%CI1.809~4.375],P=0.005、适当的母亲年龄和较高的母亲教育可降低非综合征唇腭裂风险。结论邯郸地区非综合征唇腭裂患儿母亲孕期危险因素为母亲年龄高,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孕期营养不良,孕期感冒发烧,孕期被动吸烟,胎儿早产。而母亲孕期补充叶酸、适宜生育年龄、高文化程度是邯郸地区非综合征唇腭裂的保护因素。
柴丛娜焦建军程磊党娟靳书滨石光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唇腭裂环境暴露
先天性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后上唇高度及鼻翼基底的改变被引量:5
2017年
背景:牙槽突裂植骨是目前常见的修复唇腭裂患者牙槽突骨缺损的方法,但是在国内,关于牙槽突裂植骨对上唇高度改变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测量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及鼻翼基底的改变情况。方法:46例确诊为先天性单侧牙槽突裂的患者(平均年龄为9.85岁),这些患者均采用自体髂骨作为供骨源,平均植入骨量为2.98 cm^3。通过统一的照相方法,获得患者的正面照、侧面照及仰头鼻底照。通过对患者面部固定位置的点进行测量,对患者的上唇高度、上唇投影、鼻翼基底植骨前比例指数和植骨后比例指数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显示,上唇高度5组测量数据均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上唇高度显著延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上唇投影测量数据显示上唇投影后更加明显,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鼻翼基底4组测量数据中,有3组数据显示牙槽突裂植骨后鼻翼基底显著抬高,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在单侧完全性牙槽突裂患者中,通过牙槽突裂植骨可抬高鼻翼基底及延长上唇高度。
焦建军柴丛娜靳书滨张学强马超李慧敏
关键词:牙槽突
口腔颌面部损伤557例的护理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总结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护理方法和专业特点。方法:对557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专科护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颌面部损伤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伤情采用恰当的护理,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结论:全面的整体护理对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治疗和健康恢复至关重要,但要因人而宜。
宋海平焦建军李婕牛学敏
下颌下腺瓣对口咽部组织缺损患者面形修复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下颌下腺瓣对口咽部组织缺损患者面形修复效果及口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口咽部肿瘤切除术所致的口咽部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下颌下腺瓣进行修复。记录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和吻合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和皮瓣黏膜化情况、外观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发音功能(基频、基频微扰、振幅微扰、最长发音时间)、咀嚼功能(咬合力、咀嚼效率)、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张口度。结果63例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瓣制作和吻合时间、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分别为(6.54±1.23)h、(1.07±0.21)h、(19.65±4.51)d。63例患者的皮瓣在术后1周均成活,均未出现皮瓣边缘坏死与皮瓣坏死,皮瓣在术后1个月或2个月内逐渐黏膜化,黏膜表面质地、外观逐渐趋于正常。所有患者术后面形恢复良好,外观满意度为88.89%(56/63);有7例患者发生颈部血肿,10例发生切口感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98%(17/63)。患者术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优于术前,基频微扰、振幅微扰均低于术前,基频、最长发音时间、咬合力、咀嚼效率均优于术前(均P<0.05);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呈下降趋势,且患者的张口度呈增长趋势(均P<0.05)。结论下颌下腺瓣应用于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导致的口咽部组织缺损修复,皮瓣成活率及外观满意度较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和张口受限情况。
陆慧焦建军马超李慧敏
关键词:口腔功能
口腔颌面部医源性异物18例临床分析
1998年
医源性异物是由于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往往对患者导致各种不良反应或损害,直接影响医疗质量。自1981—1995年我科共收治口腔颌面部医源性异物1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岁1例,18—48岁17例。异物...
陈振东焦建军何庆璋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医源性异物
复原活血汤对下颌下腺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6-酮-前列腺素F_(1α)、血栓素B_(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复原活血汤对下颌下腺瓣修复软组织缺损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 prostaglandin F_(1α),6-keto-PGF_(1α))、血栓素B_(2)(Thromboxane B_(2),TXB_(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行下颌下腺瓣修复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口咽部缺损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采用术后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原活血汤)。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动力学指标、血清6-keto-PGF_(1α)、TXB_(2)水平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7%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创面血流灌注量相对值(Blood perfusion relative,BPR)、血流速度(Blood flow velocity,BFV)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6-keto-PGF_(1α)水平高于治疗前,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XB_(2)水平低于治疗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原活血汤能明显改善口咽部肿瘤切除术后行下颌下腺瓣修复缺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血清6-keto-PGF_(1α)、TXB_(2)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陆慧焦建军马超李慧敏张学强
关键词:口咽部肿瘤缺损修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