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安元

作品数:49 被引量:996H指数:18
供职机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 1篇标准

领域

  • 45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气象
  • 13篇降水
  • 9篇气候
  • 5篇数据集
  • 5篇气温
  • 5篇雷达
  • 4篇天气雷达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气象科学
  • 3篇雨量
  • 3篇探空
  • 3篇气象资料
  • 3篇逐日
  • 3篇共享
  • 2篇地面气温
  • 2篇订正
  • 2篇多普勒
  • 2篇多普勒雷达
  • 2篇多普勒天气
  • 2篇多普勒天气雷...

机构

  • 40篇国家气象信息...
  • 7篇中国气象局
  • 5篇湖北省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湖北省水土保...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 1篇中国电子技术...

作者

  • 49篇熊安元
  • 7篇任芝花
  • 6篇王颖
  • 5篇沈艳
  • 5篇张强
  • 5篇刘娜
  • 3篇宇婧婧
  • 3篇李庆祥
  • 3篇潘旸
  • 3篇阮新
  • 3篇吴宜进
  • 3篇邓莉
  • 3篇朱燕君
  • 3篇李集明
  • 3篇高峰
  • 3篇刘雨佳
  • 2篇刘敏
  • 2篇涂满红
  • 2篇冯爱霞
  • 2篇赵芳

传媒

  • 13篇应用气象学报
  • 4篇气象
  • 4篇气象学报
  • 2篇高原气象
  • 2篇湖北气象
  • 2篇气象科技合作...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灾害学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中国科技资源...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1999年全...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概况及质量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为全面了解我国飞机观测气象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质量状况,该文介绍了AMDAR(Aircraft MeteorologicalData Relay)计划的发展及我国通过AMDAR计划实施获取的飞机观测气象资料(又称AMDAR资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了起飞和降落阶段飞机观测所获廓线资料的可用性,并分别对全球AMDAR资料和我国AMDAR资料进行极值检查、空间位置检验和时间一致性检验,对我国AMDAR资料错误率的月值变化和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三分之二的AMDAR资料集中在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阶段,并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利用我国AMDAR资料制作的廓线垂直分辨率大部分高于10 hPa。我国AMDAR资料的气温错误率低于全球水平,但风速错误率高于全球水平,错误资料主要集中在近地面层。从2008年开始,我国AMDAR资料的质量状况较往年有了明显改善,风速错误率一直维持在1.3%以下,气温错误率维持在0.2%以下。总体来说,我国AMDAR资料已成为我国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料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廖捷熊安元
关键词:飞机观测廓线
近57年我国气温格点数据集的建立和质量评估被引量:36
2009年
在普通克里金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引入高程因子并充分考虑插值的边界效应,对1951—2007年我国气温站点资料进行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得到我国地面气温日、月、年平均值1°×1°格点数据集。数据集的质量评估结果表明:高程在我国区域气温空间结构分析和插值中起着重要作用,高程资料的引入有效提高了大部分高山地区的插值效果;相比站点资料,所建立的格点数据集在描述我国年平均气温以及季节平均气温分布时更为合理,突出了温度场的大尺度特征;数据集反映出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的空间差异;数据集较好地反映了我国年平均气温变化状况,1951—2007年气温变暖幅度约为1.6℃,增温速率0.28℃/10 a,比全球或半球同期平均增温速率明显偏高,且气温增暖主要发生在最近的20余年之内。另外,格点数据集显示,1998—2007年是1951年以来最暖的10年,其中2006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接近2000年之前的历史最高年份1998年,而2007年全国平均气温距平值超过1998年,达到1951年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3℃,为最暖的一年。
张强阮新熊安元
关键词:气温空间插值
中国历史探空资料部分等压面位势高度订正被引量:8
2015年
对中国高空探测历史资料进行静力学检查发现,1963年前900,800,80 hPa和6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异常偏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个别站250 hPa和7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也异常偏高。通过对中国高空观测规范历史沿革的分析和资料验证,指出受当时计算条件所限,这些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是在其他规定等压面的位势高度查表计算完成后,利用时间高度曲线通过人工插值估算获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易产生较大误差,因而错误率异常偏高。该文提出依据静力学原理重新计算这些等压面位势高度记录的订正方案,并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比较精确地还原台站观测时对位势高度的正确计算,错误资料订正后,相关高度静力学余差序列趋向均一,订正方案合理、有效。
阮新熊安元胡开喜梁秀慧王志文杨燕茹邹凤玲
关键词:探空资料位势高度订正
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网格数据集的建立及精度评价被引量:20
2008年
对气象要素网格化是气候变化研究中避免空间抽样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采用薄盘光滑样条插值法(ANUS-PLIN),在考虑站点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基础上,对中国55年来地面水汽压站点资料进行空间插值,得到了中国陆地水汽压年和月平均值1°×1°网格数据集。精度检验表明:中国年水汽压插值误差普遍小于0.3hPa;而月水汽压的插值误差由于受水汽压周期变化的影响,表现出周期性变化的特点。一般夏季较大,最大误差在0.5hPa左右,冬季较小,约为0.2hPa。在考虑站点海拔与对应网格DEM差值大小的基础上,建立实测水汽压值与对应网格水汽压值年序列,并进一步分析二者的相关关系,表明:(1)二者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0.96;(2)能很好地模拟地形影响,得到的网格水汽压可以较好地代表实测水汽压的变化趋势。由此建立了中国近55年来地面水汽压的年序列。其趋势表明:近55年来中国年平均水汽压呈增加趋势,其线性趋势为0.52hPa/(100a),其中西部增加趋势大于东部,且以夏季的增大趋势最为显著。结合近50年来气温的变化趋势说明:在中国,气温每增加1℃,大气中年平均水汽含量约增加3.15%。
沈艳熊安元施晓晖刘小宁
关键词:地面水汽压气候变化
中国区域地理、地形因子对降水分布影响的估算和分析被引量:59
2007年
不同与以往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本文首次尝试将新型的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应用到中国区域的降水建模中.利用区域内394个气象观测站建站到2000年45年(及以上)的降水资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年、季降水量和地理、地形因子(包括纬度、经度、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和遮蔽度)的关系模型,估算了区域降水量中地理、地形的影响部分,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的因变量的变异,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84以上,经交叉有效性检验,模型的回归效果较显著.分析表明,在多元线性回归不适用的情况下,本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简单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定性、定量地再现实际降水分布.
舒守娟王元熊安元
关键词:地形因子偏最小二乘回归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被引量:7
2021年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熊安元冯爱霞高梅高峰张志强何文春马伟强孙方林张文华刘娜赵煜飞刘媛媛陈东辉杨和平杨笛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共享平台
气候平均值和方差的次序统计估计量被引量:3
2007年
给出了估计样本平均值和方差的次序统计量——中值、伪标准差、加权均值、加权标准差的数学描述,对其统计估计性能——一致性、无偏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模拟评估,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次序统计量具有一致性和无偏性,有效性在正态总体下低于传统统计量,在偏态总体下接近或超过传统统计量,加权均值和加权标准差的有效性高于中值和伪标准差,接近传统统计量。模拟和实例均表明,与传统的均值和标准差估计量相比,当资料存在特异值时,次序统计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熊安元王颖
关键词:次序统计量
基于lntranet平台技术的气候产品网络检索系统
2001年
杨卉熊安元
关键词:INTRANET系统结构功能模块气候变化
中国商用飞机探测资料概况及质量分析
加适应性观测系统的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源,世界气象组织(WMO)于1998年组织成立了AMDAR计划的全球合作组织.本文首先对AMDAR计划在我国及美国、欧洲等其他地区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介绍了2003-2008年1...
廖捷熊安元
关键词:AIRCRAFTOBSERVATIONPROFILEDATAQUALITY
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5
2007年
由于气象台站信息变化以及观测规范的频繁变动,使中国地面气象资料序列比较复杂。该文在分析中国地面历史气象资料中可能存在的非均一性和错误性、研究月气候资料序列存在的可能分布状态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地面月气候资料的质量控制,应把下列3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质量检测:①把12个月的气候资料序列联合起来,进行长时间连续性错误资料检测;②把时间序列变换为接近正态分布的均一序列后,进行时间域和空间域的奇异值检测;③对检测出的连续性可疑资料和单个数据点的奇异值进行人工分析辨别。利用上述质量控制方法,对1971—2000年中国地面700多基准基本站月统计气候资料进行了质量检查,最后介绍了质量检查结果。
任芝花熊安元邹凤玲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