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明芬

作品数:105 被引量:696H指数:12
供职机构:沈阳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8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土壤
  • 14篇堆肥
  • 14篇污染
  • 12篇降解
  • 11篇微生物
  • 11篇秸秆
  • 10篇油污染
  • 9篇生物菌
  • 9篇生物菌剂
  • 9篇石油污染
  • 9篇污染土
  • 9篇污染土壤
  • 9篇菌剂
  • 8篇石油污染土壤
  • 8篇微生物菌
  • 8篇微生物菌剂
  • 8篇废水
  • 7篇玉米秸
  • 7篇玉米秸秆
  • 7篇生物修复

机构

  • 90篇沈阳建筑大学
  • 58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沈阳农业大学
  • 3篇沈阳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东北石油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辽宁北方环境...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4篇牛明芬
  • 17篇徐丽
  • 13篇张迪
  • 13篇刘知远
  • 12篇赵明梅
  • 12篇郭书海
  • 12篇史奕
  • 12篇陈欣
  • 10篇赵牧秋
  • 9篇李卓坪
  • 9篇鲁彩艳
  • 9篇庞小平
  • 9篇马建
  • 7篇王赛月
  • 7篇王昊
  • 7篇葛安东
  • 6篇何随成
  • 6篇王少军
  • 6篇牛之欣
  • 6篇李凤梅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与技...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安徽农业科学
  • 7篇沈阳建筑大学...
  • 6篇土壤通报
  • 6篇江苏农业科学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第七届沈阳科...
  • 3篇环境工程
  • 3篇土壤与作物
  • 2篇农业系统科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保护与循...
  • 1篇净水技术
  • 1篇中国资源综合...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畜禽业
  • 1篇辽宁化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15篇2010
  • 12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及低碳调控对策被引量:7
2016年
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调整区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研究利用辽宁省碳排放/吸收参数,估算了辽宁中部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碳排放量.结果表明:1997—2010年,碳排放量为308.51Tg C,碳吸收量为11.64 Tg C,碳吸收量可抵消3.8%的碳排放量.土地利用变化的净碳排放为296.87 Tg C,其中,保持用地类型不变的土地上净碳排放量是182.24 Tg C,对总排放量的贡献为61.4%;发生用地类型转换的土地上净碳排放量是114.63 Tg C,对总碳排放量的贡献为38.6%.通过量化土地利用变化和碳排放之间的映射关系可知,1997—2004年,保持建设用地不变(40.9%)和农田转为建设用地(40.6%)类型对碳源的贡献最大,农田转林地(38.6%)和保持林地不变(37.5%)类型对碳汇的贡献最大;2004—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对碳源和碳汇的贡献类型与前一时段相同,但保持建设用地类型对碳源的贡献提高到80.6%,保持林地类型对碳汇的贡献提高到71.7%.基于不同景观变化类型的碳排放强度,我们从两方面提出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对策:从碳减排方面,严格控制土地利用向建设用地转变,提高建设用地能源利用效率,避免对林地和水域过度开发利用;从碳增汇方面,增加森林覆盖率,实施农田、草地还林,加强对森林、水域的保护,调整农用地内部结构和科学实施农田管理.
郗凤明梁文涓牛明芬王娇月
关键词:城镇密集区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
一种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批量采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溶液采集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在野外使用的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溶液批量采集装置,包括底部设有陶土头的渗漏管、集液瓶、缓冲瓶及负压装置,导液管的一端密封插接于渗漏管内,另一端插接于集液瓶;与负压装置相连通的缓冲...
陈欣赵牧秋牛明芬温林钦迟光宇
文献传递
采用清洗-热脱附工艺修复石蜡基与环烷基原油污染土壤
2022年
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工艺的选择及其应用效果受原油属性影响明显。选取石蜡基和环烷基2类原油污染土壤,采用清洗预处理-热脱附方法,研究耦合工艺的修复效能,重点比较清洗对土壤粒级的分离效果,表面活性剂对石油污染物的脱附效率,药剂清洗前后的土壤热脱附修复效果等。结果表明:清洗后2种土壤的砂质组分吸附的石油类脱附率约为59.83%和36.42%,远高于黏质组分。阴离子型α-十六烯基磺酸钠脱附能力更强,石蜡基和环烷基2类油源污染土壤的石油类脱附率为46.5%和39.8%。以环烷基土壤为例,将药剂清洗后分离出的黏粒土进行热脱附,与未清洗的原污染土壤相比,前者脱附所用时间更短。400℃下热脱附3 h,石油类含量降至0.26%。采取清洗-热脱附工艺开展现场试验,清洗后粗粒级砂质土壤的石油类含量为1.56%,黏粒土脱水后热脱附,石油类含量可达到0.57%,清洗-热脱附修复污染土壤能耗低于单纯热脱附工艺。
牛明芬刘馨芷郭英达李刚李刚郭书海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热脱附
放线菌对稠油污染土壤中胶质沥青质的降解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利用辽河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的5株土著放线菌对石油污染土壤中的胶质沥青质进行了室温培养降解试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放线菌除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A2016对胶质沥青质的降解率最高,为54.98%;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放线菌A2004、A2012、A2017去除土壤中胶质沥青质有促进作用,而对放线菌A2016处理则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牛之欣郭书海李凤梅牛明芬冷延惠张春桂
关键词:放线菌石油污染土壤降解率
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潜力被引量:30
2007年
采用Stanford矿化率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氮矿化势和供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和供氮潜能明显不同。与对照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化肥或有机肥能使土壤供氮能力分别提高42.27%和49.53%,有机无机相结合可使土壤供氮能力提高81.76%。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明显优于化肥,二者相结合效果更明显。
鲁彩艳牛明芬陈欣史奕石险峰
关键词:土壤供氮能力施肥制度
降解毒死蜱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将菌株D1、D2分别与小克银汉按一定比例富集培养制成两种复合微生物菌剂(Ⅰ、Ⅱ),在充分供氧的条件下,通过气相色谱法研究两种复合菌剂的生长条件并筛选一种对毒死蜱有较好降解效果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结果表明,当接种量菌浓度为OD560=0.906时,两种菌剂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30℃,最适pH均为7.0;当毒死蜱浓度为100mg·L-1时,培养5d后两种复合菌剂的降解效率分别为81.21%和86.57%,当温度为30℃、pH为6.0~8.0、毒死蜱浓度为20mg·L-1时,对毒死蜱的降解效率最高。本研究工作为复合菌剂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理论参数,为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磷农药土壤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牛明芬刘知远李卓坪崔伟庞小平张迪
关键词:毒死蜱生物修复拮抗作用
玉米秸秆的粒径与投加量对猪粪好氧堆肥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以两种粒径处理的玉米秸秆与猪粪按不同重量配比进行堆肥,堆肥时间61天,考察堆肥期间堆体温度、pH、氨氮、硝氮等参数指标变化,比较各项指标从而确定最优秸秆粒径及秸秆与猪粪的混合配比。经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秸秆粒径为1cm、投加量为7%的处理在堆肥过程中获得良好效果。
牛明芬王昊庞小平葛安东王赛月徐文迪
关键词:猪粪秸秆堆肥粒径
填闲作物的种植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以辽宁省沈阳市大民屯镇方巾牛村设施蔬菜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施肥处理条件下填闲作物的种植对设施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菜豆生长期间土壤各土层硝态氮含量均有所降低,尤其是0~10cm土层,硝态氮降低量为34%...
张迪牛明芬王少军
关键词:设施土壤填闲作物硝态氮累积
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稠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作用研究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降解因其所含烃分子的类型和大小而异。稠油组分非常复杂,其污染土壤降解程度和速度很难预测,稠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率高低主要取决于胶质沥青质的降解与否,因此稠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关键就是要筛选出对胶质沥青质降...
牛明芬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石油污染土壤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文献传递
A/O工艺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研究(摘要)(英文)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提供一种快速、稳定、高效的猪场废水处理技术。[方法]通过厌氧/好氧(A/O)反应器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试验,研究了A/O处理猪场厌氧发酵液的启动过程。启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厌氧(A)、好氧(O)段各自独立培养优势菌群。A/O反应器采用分别启动的方式在各自阶段性反应器中培养优势污泥,即O段好氧反应器先进水,O段运行方式为:曝气6 h,静沉1 h,闲置1 h,DO为0.15 mg/L左右。温度控制在(32±2)℃。出水再补充一定量葡萄糖后加入A段缺氧反应器。A段运行方式为:搅拌2 h,静沉1 h,闲置1 h,DO为3.00 mg/L左右;进水采用稀释15倍后的发酵液,当COD去除率达到80%并稳定运行14 d后,反应器中加入稀释倍数减少1倍的发酵液,直到COD和NH_4^+-N的去除率稳定在80%时认为此阶段完成。第二阶段,A、O联合启动,逐步提高进水负荷,继续对微生物培养与驯化。当进水的COD和NH_4^+-N去除率保持在80%以上时,将两个阶段性反应器并二沉池连接起来,设定内循环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为2:1,停留时间为12 h,曝气量为0.50 m^3/h。溶解氧浓度为3~4 mg/L。将发酵液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加入反应器,直到全部进水为发酵液,此阶段历时32 d结束。试验过程中需要分析的项目及方法:COD,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NH_4^+-N浓度,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NO_3^--N浓度,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TN),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DO,DO测定仪测量;pH值,便携式pH计测量;温度,水银温度计测量。[结果]当温度为(32±2)℃,回流混合液比和回流污泥比分别为2和1,O段曝气量为0.5 m^3/h时,通过50 d的实际运行,COD、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87%和89.31%,表明反应器启动过程完成。[结论]可为猪场厌氧发酵液无害化技术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借鉴。
李卓坪牛明芬刘知远侯迎
关键词:猪场废水A/O反应器化学需氧量氨氮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