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兵
- 作品数:14 被引量:45H指数:5
- 供职机构:唐山市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ile B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体会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结合外固定架在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抢救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合并失血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13例,立即行抗休克治疗,同时行CTA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及时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及其他抢救措施.结果 成功抢救12例,死亡l例,12例患者随访8~50个月,骨盆功能按Majeed评价标准进行判定,优7例,良3例,可、差均1例,优良率为83.33% (10/12).结论 CTA检查结合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合并创伤性休克的Tile B型骨盆骨折,可早期快速明确诊断,制定完善的救治方案,外固定架治疗可减少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 孙柏山赵春斌吴啸波李力更王一兵张瑞杰马爱国王宏伟
- 关键词:骨盆骨折外固定器CT血管成像
- CTA在骨盆及髋臼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 孙柏山吴啸波李力更王宏伟王一兵马爱国梁卫东孙昌俊张瑞杰张玉宝
- 课题研究通过对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患者入院后行CTA检查,探讨早期CTA检查对于疑有骨盆内出血的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辅助诊断价值并快速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抢救骨盆与髋臼骨折合并休克的患者;探索通过CTA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其他...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手术治疗
- 创伤骨科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贾庆灵范文进王宏伟梁卫东王一兵王立媛周瑞红李冀
- 关键词:创伤早期诊断策略
- 软组织保护对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究并分析软组织保护对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8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5例)。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观察组采用软组织保护联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骨折分型等情况],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ore, VAS),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评分(Harris评分),2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7 d 2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后1 d、术后7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组患者Harris评分较术后1个月显著升高(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8.89%,观察组患者总发生率为6.8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软组织保护联合髓内钉内固定能有效降低老年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并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齐巍高烁左金增王一兵侍朋举孙柏山王建生
- 关键词:股骨粗隆下骨折髓内钉髋关节功能
- 早期应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的保护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对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以信封法进行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早期(收治12 h内)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延期(收治24~72 h内)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手术。观察和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指标、术后恢复指标、膝关节疗效、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软组织损伤指标。结果 研究组外固定手术时间和内固定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外固定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内固定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康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和膝关键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外固定术后水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固定术后肿胀程度小于对照组,水疱痂皮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延期时机相比,给予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早期跨关节外固定支架联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能够缩短手术时间,提升患者骨折愈合和术后康复进程,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和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恢复。
- 齐巍高烁左金增王一兵侍朋举孙柏山王建生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软组织
- 损伤控制骨科策略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策略(DCO)在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遵循DCO治疗3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即早期积极控制危机生命伤情、临时固定骨折;并发FES后入ICU进行FES的综合治疗;FES临床表现消失后7 d,依据骨折特点及类型分别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除死亡1例,31例患者术后随访平均26个月。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FES后遗症。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并发FES患者严格遵循DCO的抢救流程,预后良好。
- 王宏伟王一兵郑智君李晓军李建军梁卫东吴啸波李力更
- 关键词:骨折脂肪栓塞综合征
- CTA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早期CT血管成像(CTA)在骨盆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需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7例骨盆骨折,入院后早期均行CTA检查,依据血管损伤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完善的治疗方案并实施骨盆骨折内固定术。结果17例获随访7~49个月,疗效按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3例,可1例,差1例。结论 CTA可作为骨盆骨折重要辅助检查应用于临床,提高手术操作的安全性,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 吴啸波李力更孙柏山王一兵王宏伟
- 关键词:骨盆骨折内固定CT血管成像血管损伤
-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14例,入院后行CTA检查,根据血管损伤情况制定手术方案,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行同期切开复位内固定8例,分期手术4例,单纯髋臼骨折内固定术2例。骨盆骨折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髋臼骨折用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31.5个月。末次随访Majeed骨盆功能评分53~100分、平均86.4分;髋关节功能改良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12~18分、平均15.87分。将骨盆骨折与髋臼骨折两个评分的最低分值作为治疗结果,优3例、良6例、可3例、差2例。结论 CTA检查能够精确显示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盆腔内血管受损的状况,有助于制定完善的手术治疗方案,减少手术创伤。
- 吴啸波李力更孙柏山王宏伟王一兵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血管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 外固定支架在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在治疗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04年5月—2010年5月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治疗28例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21~58岁,平均32.7岁。初期积极控制危及生命伤情,早期应用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骨折,并进一步进行FES的综合治疗。待FSE临床表现消失、综合生命体征平稳后依据骨折特点及分型分别采用非扩髓髓内钉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PPO)二期固定骨折。结果本组患者死亡1例,病死率3.5%;除1例死亡,其余患者外固定支架术后FES症状明显缓解,二期骨折固定术后未出现FES复发表现。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具有手术操作创伤小、局部血运破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对长骨干骨折合并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多发伤患者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早期治疗方法。
- 王一兵王宏伟郑智君李晓军李建军梁卫东吴啸波李力更
-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损伤控制骨科长骨干
- 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在右旋糖酐40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在右旋糖酐40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确诊FES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8例,分为右旋糖酐40组(A组)及对照组(B组),A组应用右旋糖酐40,A、B组均在确诊FES的8,12,24h进行血常规检测,测定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结果 B组血红蛋白水平在12,24h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8h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血小板计数在8,12,24h与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右旋糖酐40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重要依据。
- 郑智君王一兵李晓军李建军梁卫东吴啸波李力更王宏伟
- 关键词:脂肪栓塞综合征右旋糖酐40血红蛋白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