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丽华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2篇药物敏感
  • 2篇药物敏感性
  • 2篇敏感性
  • 2篇活性
  • 2篇活性研究
  • 1篇原核表达
  • 1篇质粒
  • 1篇双组分系统
  • 1篇片段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肿瘤
  • 1篇肿瘤
  • 1篇肿瘤靶向
  • 1篇重组质粒
  • 1篇文库
  • 1篇腺肿瘤
  • 1篇抗体

机构

  • 6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郝晓柯
  • 6篇王丽华
  • 6篇马越云
  • 5篇苏明权
  • 3篇周珊
  • 3篇郭旭光
  • 2篇彭道荣
  • 2篇张海
  • 2篇师长宏
  • 2篇刘家云
  • 2篇曾宪飞
  • 2篇陈静园
  • 1篇卢雪涛
  • 1篇岳乔红
  • 1篇郑佩婵

传媒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4篇2010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ArsRS双组分系统与其药物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目的鉴定幽门螺杆菌ArsRS双组分系统基因突变对其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11637 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ArsS和ArsR基因不完整片段:扩增产物分别克隆于信号标签载体pID700A1...
马越云陈静园王丽华彭道荣苏明权郝晓柯
关键词:双组分系统幽门螺杆菌
文献传递
重组和天然HBHA蛋白制备及其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制备天然和重组HBHA蛋白,并比较其诱导产生的抗体对其聚集BCG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将7H9液体培养基中的BCG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用CL-6B层析柱分离纯化HBHA蛋白(nHBHA)。同时,克隆HBHA基因片段,表达于大肠杆菌BL-21中,经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并以此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在BCG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BHA蛋白,观察菌体的聚集情况。同时,用抗HBHA抗体与HBHA蛋白孵育后,加入BCG培养基中,观察菌体聚集情况。结果获得天然HBHA蛋白纯度为99%,浓度为1.016mg/mL重组蛋白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6%,纯化得到纯度为97.1%,浓度为10.98mg/m]的重组HBHA蛋白。所得天然和重组蛋白均有诱导BCG聚集的作用,当nHBHA浓度为0.2μg/ml时BCG出现少量聚集,而rHBHA浓度达到2μg/ml时BCG才出现聚集。并且此聚集现象均可被多克隆抗体抑制。结论成功获得天然HBHA和重组HBHA蛋白;证实了两者均具有促进BCG聚集的功能,并可被由重组HBHA诱导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所抑制。从而为进一步研究HBHA的临床诊断和疫苗价值提供了实验依据。
周珊马越云刘家云苏明权张海师长宏王丽华郭旭光郝晓柯
关键词:抗体
幽门螺杆菌STM文库重组质粒的构建
2010年
目的:应用信号标签突变技术(Signature tagged mutagenesis,STM)构建幽门螺杆菌突变体文库重组质粒。方法:采用平末端内切酶随机酶切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并回收300~500bp片段(记作Fr),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质粒pID700-Fr,电转化E.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提取重组质粒酶切鉴定。结果:成功构建了1200个幽门螺杆菌STM文库重组质粒。结论:STM技术可用于幽门螺杆菌致病以及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为幽门螺杆菌致病及耐药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将为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王丽华马越云曾宪飞苏明权郝晓柯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重组质粒
重组和天然HBHA蛋白制备及其活性研究
周珊马越云刘家云苏明权张海师长宏王丽华郭旭光郝晓柯
肿瘤靶向治疗活性人羧肽酶A1最适片段的分析和克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获得肿瘤靶向治疗用活性人羧肽酶A1(hCPA1)的最适片段。方法:计算机分析hCPA1活性相关氨基酸,PCR扩增选择最适基因片段,克隆入PQE-80载体,转化Rosetta gami2(DE3)进行表达,与hCPA1活性中心片段比较酶活性。结果:PCR成功扩增了hCPA1活性中心和hCPA1活性短片段基因,酶切鉴定和测序均证实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表达的蛋白以SDS-PAGE分析,分别在约25×103和20×103处出现新生蛋白条带,蛋白质印迹法实验证实了新生蛋白为目的蛋白。Hippuryl-L-Phenylalanin(H-L-P)实验显示两者均具有羧肽酶活性,且hCPA1活性短片段的活性与活性中心相当。MTT和细胞凋亡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均能有效地水解前体药物MTX-α-Phe,抑制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促进PC-3细胞凋亡。结论:成功克隆和表达了人hCPA1活性短片段基因和hCPA1活性中心,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小而具有相似活性的hCPA1蛋白,为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前列腺癌的ADEPT导向治疗创造了条件。
郑佩婵马越云卢雪涛岳乔红周珊王丽华郭旭光曾宪飞郝晓柯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原核表达
幽门螺杆菌ArsRS双组分系统与其药物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马越云陈静园王丽华彭道荣苏明权郝晓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