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兆德

作品数:41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理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2篇沉积物
  • 8篇水生
  • 7篇湿地
  • 7篇水界面
  • 7篇水生植物
  • 7篇太湖
  • 7篇磷素
  • 6篇原位
  • 6篇水体
  • 6篇污染
  • 5篇储水
  • 4篇间隙水
  • 4篇沉积物-水界...
  • 3篇底泥
  • 3篇植物
  • 3篇植物群
  • 3篇植物群落
  • 3篇上覆水
  • 3篇水生植物群落
  • 3篇水体景观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浙江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河海大学
  • 2篇江苏省地质调...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浙江省气象局
  • 2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工艺美术...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景德镇陶瓷大...

作者

  • 41篇王兆德
  • 12篇范成新
  • 11篇张雷
  • 11篇申秋实
  • 9篇韩超
  • 8篇张志剑
  • 8篇柯凡
  • 6篇古小治
  • 5篇张路
  • 4篇周麒麟
  • 4篇许笛
  • 3篇张启超
  • 3篇朱荫湄
  • 3篇李津津
  • 3篇陈开宁
  • 3篇沈建国
  • 2篇邵世光
  • 2篇林渊
  • 2篇杜应旸
  • 2篇卢少勇

传媒

  • 7篇湖泊科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环境科学
  • 2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生态环境
  • 1篇赤峰学院学报...
  • 1篇全国土壤污染...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蚬扰动沉积物界面效应及其在水中代谢速率被引量:5
2011年
采用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河蚬扰动对沉积物耗氧速率与营养盐通量的影响及河蚬在水中的呼吸与排泄速率.结果表明,河蚬增大了沉积物耗氧速率与溶解活性磷(SRP)、NH4+、NO3-向上覆水释放通量.河蚬在沉积物-水系统中产生NO3-速率与其在水中产生NO3-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河蚬在水中呼吸速率是其在沉积物-水中所产生净耗氧速率的4.3倍,河蚬在水中排泄SRP、NH4+速率分别为其在沉积物-水中所产生净SRP、NH4+释放速率的7.3倍与20倍.这些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河蚬在水中与沉积物中的活动形态不同.
张雷商景阁王兆德申秋实范成新
关键词:河蚬沉积物-水界面氧气氨氮硝酸根
物理改良对湖泊沉积物和间隙水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采用物理改良措施覆沙和底质疏松,对南四湖湿地沉积物-水微界面氧化还原状况及间隙水营养盐垂向分布特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良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沉积物的物理结构及氧气的垂向分布.在沉积物-水界面附近,覆沙和底质疏松均能显著提高界面处氧化层的厚度,覆沙效果最佳.随着剖面深度的增加,间隙水中NH4+和可溶性PO43-浓度呈指数关系增长,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间隙水中PO43-的含量,轻度底质疏松的效果最佳,差异显著(P<0.05).而界面以下NO3-和氧气浓度呈指数关系下降,在沉积物中10cm以下时营养盐接近一个常数,在4mm以下溶解氧接近0.对剖面沉积物不同形态的磷组分进行统计检验表明,改良措施能有效提高表层沉积物中NH4Cl-P及BD-P(铁磷)的含量.
古小治王强张雷申秋实王兆德范成新
关键词:南四湖沉积物间隙水磷形态
太湖月亮湾湖泛发生过程模拟及水土物化性质的响应被引量:25
2011年
太湖湖泛具有在非确定区域非特定时间突发的特性,在野外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利用Y-型沉积物再悬浮发生模拟装置,进行了风浪作用下太湖月亮湾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室内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及沉积物基本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经历了显著的好氧-缺氧-厌氧阶段,溶解氧(DO)水平从起始阶段的大于6 mg/L下降到湖泛发生前后的小于0.5 mg/L;水体色度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水体变成明显的黑色并发生湖泛却具有突发性;上覆水体NH4+-N及PO43--P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并形成明显的氮磷负荷污染;受湖泛区域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表层沉积物Fe(Ⅲ)开始向Fe(Ⅱ)转化,形成Fe(Ⅲ)/Fe(Ⅱ)<1的还原环境,同时表层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显著升高,并呈现垂向递减分布,表层最高值达到135.80μmol/g。
申秋实邵世光王兆德范成新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溶解氧
浙北下渚湖湿地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特征与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健康湿地是面源污染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以浙北下渚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同步开展上覆水及底泥磷素野外调查;模拟湿地枯水季节设计微型静态湿地水柱试验,揭示上覆水-底泥界面磷素交换规律、磷库特征及其潜在水质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下渚湖湿地底泥总磷(TP)含量范围为0.187-0.591 mg.g-1,属于中度富磷;全年水体TP浓度为0.022-0.718 mg·L^-1;水体磷素,即TP、溶解性磷(DP)及颗粒磷(PP)浓度大小的季节性特征为冬季〉夏季〉春季〉秋季.在上覆水磷素浓度梯度(0.0-10.5 mg·L^-1)胁迫下,微型静态湿地水柱模拟表明,湿地底泥吸附上覆水磷素依次呈现缓冲吸附过程、快速吸附过程、及慢速吸附过程等3个特征性过程.在上覆水DP为1.0 mg·L^-1的胁迫下,枯水季节湿地底泥磷库增量分配代表性比例分别为:弱结合态磷0.0%、铁/锰结合态磷(Fe-P)19.9%、碱可提取磷66.3%[其中铝结合态磷(Al-P)58.0%;碱可提取有机磷(OPAlk)8.3%]、钙结合态磷(Ca-P)1.9%及闭蓄态磷(Res-P)11.3%.在枯水期可以通过补充铝盐的技术手段增加下渚湖湿地底泥对水体磷素的净化容量.
沈建国朱焕潮王兆德林渊厉帅谢贯虹张志剑
关键词:磷素底泥上覆水
骆马湖泥-水界面磷铁硫原位同步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利用薄膜梯度扩散(DGT)原位采样装置获取了骆马湖全湖8个典型湖区泥-水界面(SWI)活性磷(P)、铁(Fe)、硫(S)垂向分布信息,据此定量估算三者交换通量.结果表明,骆马湖沉积物剖面P、Fe、S浓度范围分别为0~2.05,0~11.10和0.01~0.63mg/L,并在微小尺度呈高度空间异质性.在水平方向上活性P、Fe主要表现为西北湖区高于东南湖区,而活性S则未表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就垂直剖面而言,活性P、Fe、S自界面向下呈升高趋势,并在60mm深度内出现峰值,且活性P和Fe剖面呈明显的同步变化特征;活性P、Fe在多数点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5,P<0.01),且各采样点沉积物中的总铁与总磷比值[w(ΣFe)/w(ΣP)]均高于15,这表明Fe的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对于骆马湖内源磷释放起重要控制作用;8个采样点样品中活性P、Fe、S交换通量分别为0.066~0.698,1.671~5.592和0.007~0.071mg/(m^(2)·d),表明P、Fe、S由沉积物向水体释放.西北湖区表现出较高的P通量和活性P浓度,这可能会增加南水北调过程中水质污染的风险,应予以重视.以上结果支持了P、Fe耦合释放机制,明确了骆马湖SWI的活性P、Fe、S迁移特征.
林建宇苏雅玲韩超唐皓王兆德许笛柯凡
关键词:原位交换通量
杭嘉湖平原湿地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及其水质响应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选取太湖流域南冀31处代表性滨岸带湿地采样点进行底泥-上覆水磷素状况面上调查,并选取该区腹地下渚湖湿地作为典型案例研究.面上调查表明,湿地底泥含总磷(TP)0.17~1.20 mg?g-1,最大吸附量(Qmax)为228.1~824.5 mg?kg-1,存在富磷化趋势.底泥NaOH+EDTA-P的积累与TP密切相关,并伴随其积累Olsen-P含量提高.湿地上覆水含TP 0.036~0.944 mg?L-1,普遍达到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总颗粒态磷(TPP)占TP含量的69.1%±15.0%,溶解态活性磷(DRP)相对较低;水源区湿地水体磷素水平低下.面上调查与典型案例下渚湖湿地研究发现,底泥TP及(或)Olsen-P与对应上覆水TP浓度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仅从内源底泥富磷水平及其组分特征分析不能直接预测太湖流域南冀滨岸带湿地上覆水的磷素变化趋势.
朱焕潮沈建国王兆德林渊张志剑
关键词:太湖流域上覆水磷素水质
一种不稳定土石边坡的生态修复构造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稳定土石混杂边坡的生态修复构造法,对坡面采用铁制螺纹锚杆和镀锌铁丝网加固后运用湿式喷播工艺进行修复,同时通过三维植被网的孔隙持留作用进一步减轻播种层的流失量。在裸露陡坡与未破坏山体衔接处筑砌地表径流截留...
王兆德周麒麟范成新
文献传递
一种降低污染河流中总磷的方法
一种降低污染河流中总磷的方法,在河道内的控制断面上建造砌块式渗滤坝,所述的砌块式渗滤坝包括固定式坝体和填料砌块,填料砌块采用错缝形式干砌在固定式坝体上;所述的填料砌块由砌块式包络结构和填料组成,填料选自粒径24~32mm...
张路杜应旸王兆德
文献传递
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筛选与风险评价被引量:8
2021年
为保护升金湖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环境,以7大类168种人类化学品为靶向分析目标物,研究其在升金湖水体中的赋存水平及空间分布特征(O)、综合化合物持久性(P)和生物积累性(B)等毒害性评价指标以及生态风险(E)和人体健康风险(H)等毒性参数,采用综合评分法筛选识别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构建升金湖水体优控清单,评价升金湖优先污染物水环境生态及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升金湖水体7大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多环芳烃(PAHs)、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邻-苯二甲酸酯(PAEs)、抗生素(ANTs)以及金属元素(HMs)]污染普遍,其中上湖污染负荷高于中湖和下湖,呈现坝前蓄积现象.以污染物类别计,综合评分法优先污染物筛选结果显示升金湖水体检出化学品优先级顺序为:PAEs>OCPs>HMs>PCBs>PAHs>VOCs>ANTs.高优先级污染物清单中综合得分最高的10种化合物包括: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M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PCB138、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七氯(HC)、p,p′-滴滴涕(DDT)、钡(Ba)、环氧七氯(HCE)和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P).升金湖水体优先污染物生态风险商(RQ)为4.3~15.9,具有较高的生态风险,且上湖区风险高于中、下湖区.人体暴露健康风险评价表明,HMs的非致癌风险最大(风险指数HI>1),其次为PAEs和OCPs,优先污染物通过饮水和皮肤接触途径暴露对人体健康产生的致癌风险(人体终生致癌风险ILCR<10-6)可以忽略.本研究优化基于环境监测数据建立的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全面考虑了化学品毒害特性、生态及人体健康暴露风险(OPBEH),为开展广泛的湖泊流域水环境优先污染物筛选提供统一的方法学指导,并为建立相应湖泊流域优控清单,制定优先污染物排放和管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龚雄虎丁琪琪金苗薛滨张路姚书春王兆德卢少勇赵中华
关键词:优先污染物综合评分法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升金湖
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迁移的影响被引量:35
2010年
为探讨水丝蚓(Tubificid worms)扰动对磷在湖泊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的影响,选取太湖梅梁湾与大浦口两富营养化湖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利用Rhizon间隙水采样器等技术,研究了水丝蚓扰动对太湖沉积物-水界面理化性质及溶解活性磷(SRP)在界面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丝蚓扰动能够增大表层沉积物含水率、氧化还原电位,减小间隙水中Fe2+浓度.水丝蚓没有显著改变梅梁湾间隙水中SRP浓度,同时促进了梅梁湾沉积物中SRP向上覆水的释放;但水丝蚓显著减小了大浦口间隙水中SRP浓度,并抑制了大浦口沉积物中SRP向上覆水的释放.水丝蚓扰动对磷在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的不同影响可能是由沉积物中Fe2+含量差异较大造成的.
张雷古小治王兆德申秋实范成新钟继承尹洪斌
关键词:生物扰动磷迁移太湖水丝蚓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