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旭
- 作品数:34 被引量:21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奥陶-志留纪之交黔中古陆的变迁:证据与启示被引量:87
- 2011年
- 深入的奥陶-志留纪交替期生物地层划分对比使古地理精时研究成为可能.对滇、川、黔、渝4省市、24个县、58条剖面的生物地层、群落古生态和古地理资料的分析表明,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黔中古陆北缘的海岸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1)奥陶纪凯迪晚期,本研究区广泛接受五峰组沉积,但五峰晚期黔东北海底出现起伏,个别孤岛露出海面;(2)赫南特早中期,当全球海面大幅下降时,观音桥层仍广泛沉积,黔东北出现少数岛屿;(3)赫南特晚期-鲁丹早期,全球海面大幅上升,黔北南部和黔东北不降反升,隆升速度超过海面上升速度,更多、更大的岛屿浮出海面;(4)志留纪鲁丹晚期,这些岛屿复被海水淹没,普遍发育龙马溪组沉积.奥陶纪-志留纪交界时期,黔中古陆以北海域的东区(黔北南部、黔东北、渝东南)和西区(黔西北、滇东北、川南)在地层发育和古地理格局上发生的重要差异,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升隆与扩展,在时空上与发生在湘鄂西的宜昌上升紧密相连,它们均受华南东部和南部深部大地构造活动的制约.
- 戎嘉余陈旭王怿詹仁斌刘建波黄冰唐鹏吴荣昌王光旭
- 关键词:黔中隆起生物地层古地理
- 贵州桐梓县境南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新认识被引量:18
- 2010年
- 贵州桐梓红花园山王庙的奥陶系-志留系分界地层出露好、有笔石带控制且发育介壳相化石,一直被认为是华南最佳剖面之一。本文对该剖面重新剖析,结合桐梓县境南区另外几条剖面的资料分析,提出如下新认识:山王庙剖面的"赫南特贝层"(HirnantiaBed:AFA295-305)和"介壳层"(Shelly Bed:AFA306-311c)宜合并统称为观音桥层,皆归于奥陶系;对照宜昌王家湾,将观音桥层与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带上部和N.persculptus带下部对比;确定观音桥层与龙马溪组之间缺失N.persculptus带上部、A.ascensus带和P.acuminatus带大部分的地层。典型赫南特贝动物群延至A.ascensus带甚至更高层位的观点应予以修正。靠近黔中古陆北缘的诸多地点,观音桥层的厚度虽有变化,均宜视为同期沉积,唯上覆地层时代不同。赫南特贝动物群是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中生存的特定底栖生物群落,是奥陶纪末大灭绝首幕后的产物,指示了寒凉、海退、相对浅水、底域富氧的环境条件,有重要的时代、环境和古地理意义。
- 戎嘉余陈旭詹仁斌樊隽轩王怿张元动李越黄冰吴荣昌王光旭刘建波
- 黔北奥陶纪末赫南特期浅水碳酸盐岩地层学研究进展综述
- 华南奥陶-志留系界线地层广泛发育,同时也是全球赫南特阶底界金钉子所在地,已成为研究奥陶纪末大灭绝事件研究的经典地区之一。长期认为,区域内普遍发育的赫南特期碳酸盐沉积(以观音桥组为代表)常产有凉水型赫南特贝动物群,因而仅代...
- 王光旭詹仁斌
- 关键词:地层学奥陶纪碳酸盐岩
- 一种皱纹珊瑚连续切片新技术
- 王光旭郭正福詹仁斌
- 关键词:皱纹珊瑚连续切片
- 滇东北镇雄北部奥陶系-志留系界线地层的新观察被引量:2
- 2022年
- 针对滇东北镇雄下蒿枝湾剖面晚奥陶世至志留纪兰多维列世过渡时期的沉积地层,本文进行了系统测制和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对其地层发育和对比进行了梳理与限定,首次发现该地晚奥陶世至志留纪早期地层自下而上可依次划分为大渡河组、“五里坡层”、龙马溪组底部和“龙马溪组中部”。其中,大渡河组为一套沉积于内陆棚的泥质泥晶灰岩与钙质泥页岩,时代可与五峰组对比。“五里坡层”是一套沉积于内陆棚的钙质粉砂岩地层,向上逐渐过渡为外陆棚相的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笔石页岩,两者构成了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中上部沉积。大渡河组与“五里坡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之间缺失观音桥层及Hirnantia-Mucronaspis动物群,指示赫南特期全球性海平面下降。“龙马溪组中部”以内陆棚的砂岩为起始,其中所产腕足动物化石指示其时代为志留纪鲁丹晚期。Edgewood-Cathay动物群缺失表明龙马溪组底部与“龙马溪组中部”之间存在不整合界面,体现了黔中古陆北缘的隆升。下蒿枝湾剖面奥陶纪—志留纪过渡时期的地层发育情况完整记录了在全球和区域事件的影响下滇东北沉积相和生物群的时空分布与发育的响应过程。
- 张小乐黄冰王光旭王怿吴荣昌李丽霞戎嘉余
- 关键词:笔石腕足动物龙马溪组生物地层沉积相分析
- 显生宙(宇)各纪(系)译名溯源
- 2014年
- 目前所使用的显生宙(宇)各纪(系)的译名出处多样,说法不一。绝大部分译名出自日本学者在19世纪80年代音译或意译,少量译名由我国学者在民国初年直接翻译或修改日译术语而来,而"古近纪(系)"和"新近纪(系)"两个译名则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由我国学者根据新的地层学成果译出。
- 王光旭詹仁斌
- 关键词:年代地层中文译名
- 浅论扬子台地边缘地区奥陶系大坪阶底界的识别被引量:1
- 2012年
- 紫台组为一套在扬子台地边缘形成的地层体。通过对安徽石台丁香剖面紫台组牙形刺的研究,发现该地区紫台组下部可识别为Oepikodus evae带和Periodon sp. A带,但未见中奥陶统大坪阶底界标准带化石Baltoniodus triangularis。根据与湖北宜昌黄花场剖面(大坪阶的"金钉子"剖面)牙形刺的对比研究,提出Periodonsp. A带大致可以与Baltoniodus triangularis带进行对比,丁香剖面大坪阶底界大致可置于紫台组的Periodon sp. A的首现位置。
- 吴荣昌詹仁斌刘建波王光旭
- 关键词:SP奥陶系
- 四川广元志留纪晚期车家坝组中线形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2
- 2017年
- 四川广元地区志留纪晚期车家坝组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产出牙形刺、腕足类、几丁虫、三缝孢、隐孢子、植物类表皮等化石,具有可靠地质时代证据;对该组的进一步研究,为扬子区志留纪晚期地层划分和对比研究提供了标杆。首次报道了车家坝组下部发现的线形植物化石,确定该植物代表的时代为志留纪晚期。根据扬子区多个产地的志留纪晚期线形植物和虫管遗迹化石,结合岩性变化,认为:在扬子区,野外确定志留纪晚期地层的化石识别标志有2个,即大量虫管遗迹化石和线形植物化石。
- 王怿唐鹏张小乐刘建波张雨晨燕夔王光旭黄冰詹仁斌
- 关键词:生物地层
- 湖北西部建始地区志留系秀山组顶部地层新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在湖北省建始县北部细沙坝剖面志留系最上部发现腕足动物及几丁类化石。腕足动物组合以华美瓦尔达贝(Valdaria lauta)为典型分子,属于秀山动物群第二组合带;同时根据几丁类的组合带延限,综合分析确定其时代为特列奇中期,相当于秀山组上段的中部。鉴于与典型纱帽组在岩性、时代的明显差别,鄂西地区的来凤、咸丰、鹤峰、宣恩、恩施、建始、巴东等地的这套以往称作纱帽组的地层改称为秀山组为宜。建始细沙坝与桐梓韩家店、石阡雷家屯、秀山溶溪、宣恩高罗、宜昌大中坝等五地志留系对比说明,上扬子区各地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的顶界是参差不齐的,其中秀山的相关地层顶界最高,桐梓和宜昌的最低。上述情况反映当时海域沉积受广西运动的直接影响,导致地壳上升,从而海水退尽,岩层差异剥蚀强烈,此系华夏古陆向西北方向显著扩张的结果。
- 黄冰王怿唐鹏魏鑫张小乐张小乐王光旭张雨晨詹仁斌詹仁斌
- 关键词: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志留系华夏古陆
- 塔里木盆地西部西克尔兰多维列统珊瑚动物群被引量:2
- 2012年
- 提要描述的珊瑚化石采自塔里木盆地西部伽师县西克尔地区,含珊瑚的地层是兰多维列统的柯坪塔格组。柯坪塔格组是目前塔里木盆地唯一有珊瑚的志留纪地层,西克尔又是塔里木盆地仅知有柯坪塔格组珊瑚动物群的地区,对我国志留纪古生物地理区系研究有重要意义。文内描述的柯坪塔格组珊瑚动物群包含床板珊瑚2属3种,日射珊瑚1属2种和皱纹珊瑚1属1种,属种名单是Paleofavosites schmidti Sokolov,P.schmidti borealis Sokolov,Schedohalysites raregonopora sp.nov.,Mcleodea jiashiensis sp.nov.,M.xikeerensis sp.nov.和Kodonophyllum cf.undulatun He and Huang。
- 邓占球王光旭
- 关键词: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