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利胜

作品数:147 被引量:688H指数:1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7篇化学工程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色谱
  • 21篇相色谱
  • 20篇高效液相
  • 18篇液相色谱
  • 18篇色谱法
  • 18篇微透析
  • 18篇高效液相色谱
  • 17篇中药
  • 16篇液相色谱法
  • 16篇高效液相色谱...
  • 16篇川芎
  • 15篇川芎嗪
  • 14篇微乳
  • 13篇补阳还五
  • 13篇补阳还五汤
  • 12篇药动学
  • 12篇凝胶
  • 11篇缺血
  • 10篇黄酮
  • 9篇体外

机构

  • 146篇广州中医药大...
  • 5篇广东岭南职业...
  • 5篇广东省中医院
  • 4篇佛山市中医院
  • 4篇广州市医药职...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东省人民政...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东食品药品...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市中医医...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江门市中心医...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2篇广东国医堂制...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作者

  • 147篇王利胜
  • 12篇吴俊洪
  • 12篇赖宝林
  • 12篇巴文强
  • 12篇廖卫国
  • 11篇李周
  • 10篇黄雨威
  • 10篇涂星
  • 10篇吴阳
  • 10篇王玎
  • 10篇卢映
  • 9篇程龙
  • 9篇夏祖猛
  • 9篇陈秀娟
  • 9篇周莉玲
  • 8篇田瑶
  • 8篇张英丰
  • 8篇陈晓丹
  • 7篇石宗丰
  • 7篇郭琦

传媒

  • 17篇中药新药与临...
  • 14篇中国医药导报
  • 1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0篇中国实验方剂...
  • 9篇时珍国医国药
  • 7篇中国中医药现...
  • 5篇中国医药指南
  • 4篇中草药
  • 4篇今日药学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药业
  • 3篇中国新医药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中医药信...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国药房
  • 2篇湖北民族学院...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华中医药杂...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14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10篇2012
  • 8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1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酮对跌打活络微乳喷雾剂体外透皮吸收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考察不同浓度的渗透促进剂氮酮对跌打活络微乳喷雾剂中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和离体裸鼠皮肤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同时测定处方中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的渗透量,并计算透皮速率常数、滞后时间。结果: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的体外透皮吸收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随着氮酮浓度的增加,蛇床子素和水杨酸甲酯的释放速度有降低趋势。结论:本制剂微乳和挥发油本身具有良好的促渗作用,无需另外加入氮酮。
王利胜赖宝林吴阳周莉玲
关键词:氮酮蛇床子素水杨酸甲酯透皮吸收
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中TMP的含量,考察相关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以转篮法为溶出度测定方法,释放介质为脱气纯水,转速为50r/min。结论:建立了良好的川芎嗪自乳化缓释固体分散体释放度测定方法,为评价和控制该药的质量提供依据。
陈道阳陈晓丹王利胜
关键词:川芎嗪释放度
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建立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局部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采用增量法考察流速对芒柄花素和芍药苷回收率的影响,结合实际操作,确定流速和取样间隔;利用浓度差法(增量法和减量法)研究流速、浓度、温度对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和损失率的影响,探讨反透析法用于探针体内回收率测定的可行性;将血液探针和脑探针分别植入大鼠颈静脉和脑纹状体,考察探针在10h内体内回收率的稳定性。结果: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探针体外回收率随着流速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取样时间和取样体积,确定流速为1.5μL·min^(-1),取样时间间隔为20min;在相同流速和温度下,探针增量法回收率RR与减量法损失率RL近似相等,且探针回收率与药物浓度无关,说明可用反透析法进行体内回收率的测定;在大鼠体内微透析回收率考察中,血液和脑探针10h回收率保持相对稳定,但不同探针相对回收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所建立的芒柄花素、芍药苷血液和脑微透析方法可用于大鼠体内和脑局部药动学研究,反透析法可作为同时研究芒柄花素,芍药苷探针体内回收率的测定方法。
孟英姣余健烨郑华珠廖丰蕴吴银爱王利胜
关键词:芒柄花素芍药苷微透析
本科中药专业就业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随着中药产业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中药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除中医药院校外,许多药学院、综合性大学、农林院校也开设了本科中药专业.
王利胜陈蔚文肖凤霞
关键词:本科中药专业就业方法中医学
芎冰微乳不同给药方式的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芎冰微乳中川芎嗪(TMP)以ig、iv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芎冰微乳分别ig和iv给药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点TMP的血药浓度,用DAS2.1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TMP对照品检测浓度在0.062~6.200μg·m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ig、iv给予TMP在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分别为7.618、2.842min,t1/2β分别为56.417、20.318min,V分别为3.161、0.411L·kg-1,Cl分别为0.069、0.027L·min-1·kg-1,AUC(0~∞)分别为55594.712、149207.814μg·min·L-1,MRT(0~∞)分别为76.356、24.805min;ig给药绝对生物利用度为37.26%。结论:芎冰微乳ig给药消除较慢,在体内滞留时间较长,但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而iv给予TMP分布迅速,但代谢也较快,体内作用时间较短,不利于药物的疗效发挥。
文小燕夏祖猛赖宝林陈道阳王利胜
关键词:药动学高效液相色谱法给药途径
HS-SPME-GC-MS联用对当归各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的分析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分析比较当归各药用部位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佳萃取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测定当归各药用部分挥发性化学成分,通过面积归一法确定各成分含量。结果:最终确定条件为称量量0.5 g,萃取温度90℃,萃取时间20 min,解吸附时间3 min。全当归药材粉末出峰94个,当归头药材粉末出峰64个,当归身药材粉末出峰62个,当归尾药材粉末出峰73个,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和当归尾定性成分含量分别为99.994%,99.747%,97.754%和99.988%。结论:当归挥发性成分主要为藁本内酯且藁本内酯含量:当归身>当归尾>当归头>全当归。
王圣鑫沈晓孟英姣闫向丽严文忻余爱明郑昊圳王利胜
关键词:当归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补阳还五汤
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建立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在体微透析方法。方法以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的回收率(R)为指标,采用增量法考察灌流液体积流量对尺的影响,并综合考虑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的因素,确定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微透析的体积流量和取样间隔;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灌流液质量浓度对探针体外尺以及传递率(D)的影响,确定探针R和D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在体微透析减量法,考察一定时间间隔内皮肤和血液探针的D,并确定探针尺的稳定性。结果增量法中,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的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在0.5~2.5μL/min,随着体积流量的增高而降低,综合考虑到实际实验时间和数据准确性,最后确定体积流量为1μL/min,采样时间间隔为O.5h;体积流量为1μL/min、青藤碱质量浓度为10~40μg/mL和雷公藤甲素质量浓度为3~12μg/mL时,青藤碱、雷公藤甲素皮肤和血液探针体外R和D稳定且相等,说明药物质量浓度对微透析探针R影响小、在体微透析可以用探针D代替R;在体微透析减量法在10h内测得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探针体内D分别为(41.27±0.87)%和(37.8±0.99)%,血液微透析探针体内D分别为(44.68±1.28)%和(51.35±1.15)%,说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在10h内探针的D保持稳定。结论建立的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与血液微透析方法可用于青藤碱和雷公藤甲素皮肤给药后皮肤和血液药动学研究。
李周王利胜巴文强张艳王玎廖卫国范文涛
关键词:青藤碱雷公藤甲素
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组分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探讨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组分配伍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影响。方法采用基线等比增减设计法重组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配伍,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丹参、山楂配伍A、B、C、D、E组和立普妥(降脂阳性对照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35 g/d)。丹参、山楂配伍A、B、C、D、E组分别剂量灌胃给予丹参总酚酸(mg/kg)∶山楂总黄酮(mg/kg)=120∶0、90∶30、60∶60、30∶90、0∶120,立普妥组按2.2 mg/kg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至第30天,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MDA、SOD活性,并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TC/HDL-C)。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水平、TC/HDL-C、MDA水平升高,HDL-C、SOD水平降低,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模型复制成功。丹参酚酸和山楂黄酮按不同比例配伍后均可明显降低TC、TG、LDL-C、TC/HDL-C、MDA水平,提高HDL-C、SOD水平。其中C、D组降脂、抗氧化活性优于其他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配伍可增强降脂和抗氧化效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朱黎霞王利胜张英丰
关键词:丹参总酚酸山楂总黄酮高脂血症组分配伍
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与细粉中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研究
2017年
目的比较大鼠灌胃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和细粉后大黄酸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差异。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超微粉混悬液或细粉混悬液,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黄酸的血药浓度变化。色谱柱为Uranus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流速为1 m 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血药浓度-时间数据采用PKSolver2.0药代动力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黄酸血药浓度在0.16~40.0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大鼠灌胃给予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混悬液及细粉混悬液后大黄酸血浆-时间曲线均符合二房室模型,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及山楂消脂胶囊细粉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分别为(4.08±4.96)μg/(m L·h)和(0.74±0.06)μg/(m L·h)(P<0.05),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0.79±0.15)μg/m L和(0.17±0.02)μg/m L(P<0.05)。结论超微粉碎能使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更完全,提高生物利用度。
梁秀清沈晓李子鸿李怀国刘东文王利胜
关键词:山楂消脂胶囊超微粉细粉大黄酸药代动力学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黄芪、桂枝和白芍的煎煮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建立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芍药苷和桂皮醛的煎煮动力学模型。方法定时取黄芪桂枝五物汤煎煮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煎煮液中各成分的含量,作溶出率-时间曲线,采用Datafit 9.1软件进行模型拟合,以不同取样时间点测得的溶出率验证模型。结果建立了第1次煎煮及复煎过程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桂皮醛和芍药苷溶出率和时间的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r)均大于0.95;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在10.00%以内。结论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黄芪桂枝五物汤煎煮过程中各有效成分溶出率-时间的关系,可为临床用药煎煮时间提供参考。
林美林美沈晓孟英姣郑华珠郑华珠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桂皮醛芍药苷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