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文
- 作品数:214 被引量:6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累及早期预防的研究进展
- 2011年
- 中枢神经系统(CNS)累及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严重并发症,转归极度不佳。大多数病例CNS复发表现为软脑膜病变,在自然病程的早期即发生脑脊液播种,所以CNS预防需在最初治疗时进行。因为NHL患者CNS复发率相对低(5%-7%),不同类型侵袭性NHL患者CNS预防仍有争议,最佳的治疗和方案尚不一致。明确侵袭性NHL患者CNS复发的危险因素有助于确定CNS预防患者亚群。由于目前CNS预防的措施尚欠一致和极少高质量验证,为预防治疗的过度需进行充分的设计和随机对照试验。
- 王学文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高危因素
- 恶性组织细胞病4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5年
- 恶性组织细胞病47例临床分析钱晓萍,王学文,应江山,刘海宁我院自1958年~1992年间收治恶性组织细胞病(简称恶组)47例,诊断均经骨髓涂片或骨髓、淋巴结、肝、脾、皮肤等病理切片及尸体解剖证实。资料分析本组47例中,男性41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6...
- 钱晓萍王学文应江山刘海宁
- 关键词:恶性组织细胞病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被引量:5
- 2010年
- 血栓和止血国际协会(ISTH)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积分系统提供了DIC实验结果与临床观察的客观测定。该文对血小板数、纤维蛋白裂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血液涂片、止血的总体特性及天然抗凝剂抗凝血酶和蛋白C等实验指标在DIC诊断中的意义进行点评分析。DIC处理的基石是治疗潜在的基础疾患,该文就DIC患者血小板或血浆(成分)输注、凝血因子浓缩剂(如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浓缩剂或冷沉淀物)、抗凝剂(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因子浓缩剂(抗凝血酶浓缩剂、血浆来源的和重组人活化蛋白C剂)及抗纤溶治疗的使用指征和注意点进行逐一推介。
- 王学文
- 关键词:凝血凝血因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抗凝血栓形成
- 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 1994年
- 血浆置换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胡志华,王学文,应江山,钱晓萍,季大玺,季曙明患者女,45岁,以头痛发热1个月,意识障碍10天,于1993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6月3日出现头痛,口周及双上肢麻木,发热38~39℃,头颅CT平扫无异...
- 胡志华王学文应江山钱晓萍季大玺季曙明
- 关键词:紫癜血小板减少血栓性血浆置换
- EB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策略被引量:5
- 2004年
- EB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EBV HLH)好发于免疫缺陷的儿童和青少年 ,常呈暴发性经过 ,预后不良。由EBV感染的T/NK细胞大多呈单 或寡 克隆增殖。高细胞因子血症是本病发病的重要中间机制。抑制或清除含EBV基因组的T/NK细胞增殖 ,并积极控制细胞因子暴是本病治疗的关键。
- 王学文
- 关键词:EB病毒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DIC前状态的诊断被引量:14
- 1992年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系在某些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毛细血管、小静脉、小动脉内广泛的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弥散的微血栓,并由此引起循环功能及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溶血、渗血、出血及栓塞坏死等综合病征。DIC 既是多种疾病的中间病理过程,本身亦具有某些基本病变和可供辨认的临床表现。本质上DIC 就是一种广泛的、散在的微血管栓塞症。在初期可能表现为血液动力障碍和某些受累的内脏功能减退。若持续时间较长,有关内脏轻则发生局灶性坏死,重则表现为广泛的整个脏器的出血性梗死,并由此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征象,即所谓“多脏器功能失调综合征”(multi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如少尿、意识障碍、精神神经症状、休克、
- 王学文王振义
- 关键词:血管内凝血弥散性
- 以长期发热为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被引量:1
- 1996年
- 以长期发热为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一例王学文应江山作者单位:210002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血液病科患者,男,52岁,发热3月余伴消瘦,于1992年10月31日入院。近3月余持续发热37.5~39.0℃,曾在外院用青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治疗无效,体重下降约5...
- 王学文应江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肿瘤发热
- 丙型肝炎病毒与B细胞淋巴瘤
- 2004年
- 蔡长明翟勇平王学文
- 关键词:淋巴瘤肝炎病毒
- 染色质重塑在白血病发病和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局部染色质重塑是多种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重要调控机制 ,组蛋白乙酰化酶和去乙酰化酶是参与该调控机制的两种关键酶。研究表明 ,多种白血病基因异常是通过直接影响参与染色质修饰的蛋白酶而发挥致病作用的 。
- 于亚平杨继红王学文
- 关键词:染色质重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白血病
- 年龄相关的EBV-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被引量:2
- 2009年
- EB病毒(EBV)与某些恶性淋巴瘤相关,包括伯基特(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HL)、免疫缺陷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患(LPD)和部分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亚组。Shimoyama等最近确认系列无免疫缺陷的老年EBV相关(EBV+)B细胞LPD(B-LPD),在许多方面与免疫缺陷相关的LPD相类似,特称该类新生物为"老年性"("senile")或年龄相关的EBV+B-LPDs。EBV+B-LPD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随着年龄增加其相对比例较高,≥90岁达到发病高峰(20%-30%),中位年龄71岁,可能与随着年龄的老化所发生的免疫学恶化有关。该病的病理学特征是具有中心母细胞、免疫母细胞、霍奇金和Reed-Sternberg(HRS)样巨细胞及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细胞成分,是血液学家和病理学家面临的鉴别诊断和治疗选择问题。本文进一步阐明该种新认识的年龄相关的EBV+B-LPD和EBV+HL包括形态学和生物学在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 王学文
- 关键词:EB病毒老年性B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