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珍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结合珠蛋白比色测定方法探讨
- 1989年
- 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 简写HP)是由肝脏合成的α_2区的一种糖蛋白,它能与Hb结合成HP-Hb复合物,在清除体内的游离Hb中发挥作用。同时,它也是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
- 吴惠毅何浩明王学珍汪永新
- 关键词:结合珠蛋白血清比色法
- 导数-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尿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被引量:2
- 1997年
- 为了解决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氧化产物的荧光光谱严重重叠难题,将同步荧光与导数光谱两种技术结合起来用于尿液E、NE测定。结果发现,在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相差Δλ=40nm时获得的E、NE二阶导数-同步荧光光谱中,450nm处E的荧光强度的导数信号不受NE的干扰;432nm处,NE的荧光强度的导数信号不受E的干扰,E、NE含量在1~200ng/m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为0.5ng/ml;批内CV3.21%~3.95%,批间CV4.26%~5.10%,E和NE的回收率分别为94.9%~95.4%、94.7%~96.3%;该法操作简单、快速、成本低廉,适合于%批量测定,是测定尿液E、NE较为理想的常规方法。
- 吴惠毅沈来龙陈晋申海莲王卫国王学珍
- 关键词:荧光光度法尿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 同步荧光法测定血清维生素E被引量:12
- 1995年
- 同步荧光扫描法测定血清维生素E有效地消除了溶剂拉曼光谱的干扰,提高了测定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维生素E含量在0.01~20.0μg/ml范围内与同步荧光峰高度成线性关系,r=0.999;回收率99.95%;批内CV2.21%~2.41%;批间CV2.82%~2.96%;该法操作简单、快速。
- 吴惠毅陈晋申海莲王学珍沈来龙
- 关键词:同步荧光法维生素E血清
- 排除胆红素对HDL—C酶法测定的干扰
- 1993年
- 胆固醇酶法测定多采用Trinder反应,但高胆红索血症对该反应有明显的负干扰,这种干扰在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时显得更为突出。必须去除胆红素的干扰,才能提高结果的准确性。我们根据胆红素氧化酶(BOX)能将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的原理,设计了有效地排除胆红素干扰的方法。经实际应用,结果满意。
- 吴惠毅王学珍何浩明
- 关键词:胆红素
- 血清丙酮酸激酶对AMI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用2,4一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测定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清丙酮酸激酶(PK)活性。结果表明,AMI 患者血清PK 出现时间平均6.5±3.0小时,峰值时间平均25.7±8.4小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57.6±19.9小时。PK 峰值为215.7±83.8IU/L,为正常对照组的3.6倍。PK 值显著升高,峰值持续时间延长或出现双峰,反映梗塞范围大小及梗塞的扩展,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 沈来龙吴惠毅王学珍李维本何福根
- 关键词:心肌梗塞丙酮酸激酶
- 麻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 1989年
- 用单克隆抗体检测33例麻风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LL15例、BL7例、TT11例;男28例、女5例;年龄23~71岁。另以22名健康检查合格者作对照,其中男13、女9,年龄26~53岁。分离白细胞,配成5×10~6/ml浓度待测。所用抗人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由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按该所提供的方法测定。结果证实麻风患者外周血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有免疫失衡现象。33例患者的OKT3阳性数都比正常人为低(P<0.01);OKT4阳性与正常人接近(P>0.05).
- 何浩明苏彩女吴惠毅李芹王学珍孙习俊兰义和穆金霞金同敬
- 关键词:麻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人淋巴细胞免疫失衡阳性细胞
- 血清载脂蛋白A_1火箭免疫电泳银染色测定法的探讨
- 1991年
- 由于载脂蛋白A_1抗血清价格昂贵,为节约抗血清,我们将银染色法应用于火箭免疫电泳,提高测试的灵敏度,减少抗血清的用量。
- 吴惠毅王学珍何浩明沈来龙
- 关键词:载脂蛋白银染色
- 尿蛋白琼脂糖凝胶电泳
- 吴惠毅王学珍何浩明
- 关键词:凝胶电泳清蛋白
-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结合球蛋白
- 1989年
- 目前国内外测定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电泳法、比色法、免疫法等。前两种方法虽然不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但准确性欠佳。我们参考有关资料,建立了血清HP免疫比浊测定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 一、仪器:NB Ⅱ型浓度比色计(上海医疗器械三厂)。 二、试剂:①150mmol/L NaCl溶液。
- 吴惠毅何浩明王学珍
- 关键词:免疫比浊法HP
- 血浆丙酮酸激酶2.4—二硝基苯肼呈色法实验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报道了血浆丙酮酸激酶2.4-二硝基苯肼呈色法,对其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反应体系中含有0.08 mol/L pH7.5Tris-HCl 缓冲液,ADP2mmol/L,PEP2mmol/L,Mg^(2+)10mmol/L,K^+150mmol/L,DTT5mmol/L;酶促反应的线性时间为20分钟,酶活性在300IU/L 内呈线性关系;批内CV1.23%,批间CV2.31%,126例健康人血浆PK 为59.4±13.6((?)±s)IU/L.初步临床应用表明,AMI发病后2~6小时PK 即开始升高,12~36小时上升至峰值(平均23小时),37~96小时下降至正常.PK 对AMI 早期诊断的敏感性100%;特异性98%.
- 吴惠毅王学珍何浩明沈来龙
- 关键词:丙酮酸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