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帅涛

作品数:23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杆菌
  • 13篇巴氏杆菌
  • 11篇多杀性
  • 11篇多杀性巴氏杆...
  • 10篇禽多杀性巴氏...
  • 10篇免疫
  • 10篇病毒
  • 8篇乙型
  • 8篇乙型脑炎
  • 8篇疫苗
  • 8篇脑炎
  • 7篇乙型脑炎病毒
  • 7篇脑炎病毒
  • 5篇外膜蛋白
  • 5篇理化特性
  • 4篇多糖
  • 4篇荧光
  • 4篇脂多糖
  • 4篇基因
  • 4篇BHK-21...

机构

  • 1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0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3篇王帅涛
  • 12篇宫强
  • 11篇牛明福
  • 10篇秦翠丽
  • 9篇常洪涛
  • 9篇王川庆
  • 9篇王新卫
  • 8篇李伟豪
  • 8篇孙晓菲
  • 7篇赵军
  • 6篇杨霞
  • 6篇陈陆
  • 6篇刘红英
  • 4篇张敏
  • 4篇程茗
  • 4篇曲宁
  • 4篇孙军杰
  • 4篇魏亚鹏
  • 2篇李爱江
  • 2篇程铭

传媒

  • 2篇中国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家禽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畜牧与兽医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 1篇扬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0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ck/CH/HN/1205株的分离鉴定及S1基因的分子特征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3月从河南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1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通过鸡胚矮小化试验、鸡红细胞凝集试验、干扰新城疫病毒增殖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试验对该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能使鸡胚形成典型的"侏儒胚";病毒尿囊液经胰酶处理后可凝集鸡红细胞,效价达28;病毒能够显著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Sota株在鸡胚中的增殖;病毒可致使15日龄SPF雏鸡出现典型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变。其S1基因全长为1 620 bp,与GenBank中已经发表的部分国内外毒株S1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在75.6%~99.1%之间;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属于QX-like基因型,与疫苗株H120、W93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8.5%和78.3%,亲缘关系较远。
李伟豪王帅涛常洪涛刘红英王川庆赵军王新卫
关键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检测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050 bp的外膜蛋白H基因(omph)片段,克隆到pMD18-T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OMPH,(+)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H,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sP2/0细胞,检测其表达情...
宫强牛明福秦翠丽孙晓菲王帅涛曲宁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基因表达真核细胞间接免疫荧光PCR技术
禽巴氏杆菌OmpH外膜蛋白DNA疫苗的免疫效果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h基因片段,克隆到pMD18-T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H,体外转染SP2/0细胞,RT-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检测其转录及表达情况。然后进行动物免疫,实验动物分为三组即:pOMPH组、pCDNA3.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6只BALB/c小鼠,pOMPH组和pCDNA3.1(+)组以100μg/只的剂量肌注免疫,PBS组每只小鼠肌注100μl1×PBS,各组均进行了三次免疫,每次间隔两周。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三免两周后检测脾淋巴细胞IFN-γ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小鼠存活数目及保护率。结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均表明pOMPH可在体外培养的SP2/0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动物免疫后,pOMPH组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pCDNA3.1(+)组和PBS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经提取的外膜蛋白(Omps)刺激后,pOMPH组的刺激值(SI值)与pCDNA3.1(+)组及PBS免疫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免疫小鼠脾细胞产生的IFN-γ极显著高于两对照组产生的IFN-γ(P<0.01)。攻毒后pOMPH组保护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可达70%。结论:成功构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 DNA疫苗,该疫苗可诱导免疫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及较好的保护效果。
宫强牛明福王帅涛秦翠丽孙晓菲马丽苹侯玉泽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DNA疫苗免疫应答
猪乙型脑炎病毒LS株的理化特性及在BHK-21细胞上增殖特性的研究
<正>乙型脑炎又称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黄病毒科(Flaviridae)黄病毒属的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严...
王帅涛李伟豪赵军陈陆常洪涛魏亚鹏杨霞王新卫王川庆
文献传递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对猪乙型脑炎病毒体外复制动态的研究
王帅涛王新卫赵军杨霞常洪涛陈陆刘红英李伟豪王川庆
猪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的研制
猪乙型脑炎和猪细小病毒病都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传染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大多数猪群,给猪场造成极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养猪业发展。目前国内外防控此类传染病主要依靠疫苗接种,但迄今为止由于市场上仅有商品单苗而无联苗,因而使猪...
王帅涛
关键词: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理化特性免疫原性二联灭活疫苗
文献传递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 DNA疫苗免疫效果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 DNA疫苗在鸡体内诱导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PCR扩增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ompa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A,体外转染SP2/0细胞,RT-PCR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情况。动物免疫共分四组:pOMPA组、弱毒疫苗组、pCDNA3.1(+)空载体组和PBS对照组,每组15只4周龄鸡,除弱毒疫苗组外其他三组均肌注免疫三次,每次间隔两周,弱毒疫苗组仅首免时肌注1羽份/每只鸡。间接ELISA检测免疫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水平,MTT法检测免疫鸡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双抗夹心ELISA检测IFN~γ分泌情况,强毒攻击,计算免疫鸡存活数目及保护率。结果:体外转染检测结果表明pOMPA可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动物免疫后,DNA疫苗组和弱毒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持续上升,与两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且弱毒疫苗组血清抗体水平明显高于DNA疫苗组(P〈0.05)。经提取的外膜蛋白(Omps)诱生后,两疫苗组的SI值极显著高于pCDNA3.1(+)组和PBS免疫组(P〈0.01),两疫苗组之间则无差别。两疫苗组免疫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极显著高于两对照组(P〈0.01)。强毒攻击后DNA疫苗组和弱毒疫苗组的保护率分别为60%和73.3%。结论:成功构建了禽多杀性巴氏杆菌OmpA DNA疫苗,该疫苗为动物提供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但不够理想。
宫强王帅涛秦翠丽牛明福程茗侯玉泽张勇法孙晓菲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应答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外膜蛋白H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检测
2010年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 050 bp的外膜蛋白H基因(omph)片段,克隆到pMD18-T上,再亚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3.1(+)上,构建重组质粒pOMPH,将该重组质粒体外转染SP2/0细胞,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OMPH,通过RT-PCR由转染了重组质粒的SP2/0细胞中扩增出了目的条带,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OMPH转染的SP2/0细胞泳道出现38ku的特异条带,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在转染了pOMPH的SP2/0细胞中出现绿色荧光,说明omph基因在SP2/0细胞中成功表达了活性蛋白,从而为进一步研制DNA疫苗奠定了基础。
宫强牛明福秦翠丽孙晓菲王帅涛曲宁
关键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制备禽霍乱外膜蛋白H和A基因及融合DNA疫苗的方法
一种制备禽霍乱外膜蛋白H和A基因及融合DNA疫苗的方法包括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获得禽霍乱外膜蛋白H和A基因、禽霍乱外膜蛋白H基因的酶切回收纯化、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的酶切回收纯化、纯化后的连接和转化、pcM...
宫强曲宁牛明福刘开永孙晓菲孙军杰王帅涛程茗李洋
文献传递
4株IBDV的分离鉴定及VP2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通过接种鸡胚绒毛尿囊膜(CAM)、DF-1细胞和琼脂扩散试验,对2010~2012年间收集于河南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料,进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分离、鉴定,得到4株IBDV;应用RT-PCR对分离株VP2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后,分析比较4个分离株与参考毒株的VP2序列。结果表明:LY株属于超强毒株,与已发表的vvIBDV D6948株、OKYM株、UK661株、GZ/96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达97.9%~98.2%;ZZ株属于强毒株,与标准强毒株52/70株亲缘关系较近,核苷酸同源性为97.8%;AY、XC株不仅具有弱毒株的特征,同时又具有变异毒株的特征,属于变异弱毒株,与标准弱毒株CU1的亲缘关系最近,核苷酸同源性达99.0%~99.3%。证明河南区域同时存在着不同毒力的IBDV毒株,病毒变异呈多态性。
王帅涛常洪涛李欢李伟豪燕贺王川庆姚惠霞刘红英王新卫
关键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P2基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