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华
- 作品数:113 被引量:76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留学生教学及双语教学实践探索
- 本文重点探索了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留学生教学及双语教学实践,提出要重视教材编写,上好入门第一课,临床见习突出重点,优化中医双语教学安排。
- 王新华
-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双语教学
- 白藜芦醇对小鼠免疫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9
- 2005年
-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碳粒廓清试验,测定白藜芦醇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比色法测定鸡红细胞免疫后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研究白藜芦醇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30 mg/kg和15 mg/kg剂量对环磷酰胺致小鼠细胞免疫抑制有对抗作用,能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得到恢复;白藜芦醇30 mg/kg剂量可对抗环磷酰胺致小鼠体液免疫抑制,提高血清溶血素抗体水平。结论白藜芦醇对小鼠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 唐明增洪志哲李向阳杨子峰王艳芳王新华朱宇同
- 关键词:白藜芦醇免疫功能溶血素抗体
- 混血穴位注射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HBViRNA)混血穴注对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HBViRNA混血穴位注射,疗程6个月,并与对照1组(自血穴位注射)及2组(单纯注射HBViRNA)从肝功能、实验动物肝活组织检查、肝纤维化指标项目检测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在减轻及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和纤维化进展、改善肝炎预后等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1、2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iRNA混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减轻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的病理损伤、改善肝炎预后,可作为一种免疫过继疗法,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李烨张奉学张耀辉王新华
- 关键词:混血穴位注射病理损伤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
- 从臭灵丹中提取倍半萜类成分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从臭灵丹中提取倍半萜类成分的方法。是将臭灵丹原料经过75‑100%乙醇提取,减压回收,得流浸膏备用。将浓缩物喷雾干燥,过80目筛得臭灵丹浸膏粉;或将臭灵丹的流浸膏经硅胶拌样吸附,挥干溶剂,再经超临界CO<Su...
- 张荣平王新华姜志宏于浩飞李甜甜谢维友杨子峰王玉涛
- 文献传递
- 福建叶下珠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3
- 2005年
- 目的评价福建叶下珠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NIH小鼠随机分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联苯双酯组、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于造模之日起,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分别以20 g/kg、10 g/kg叶下珠药液灌胃,联苯双酯组以0.15 g/kg联苯双酯药液灌胃,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灌胃1次,连用12 d。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肝、脾脏器指数,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联苯双酯组、叶下珠高、低剂量组小鼠血清ALT、肝指数、脾指数值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P<0.01)。炎症坏死程度:5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5);模型组与正常组、联苯双酯组、福建叶下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值均<0.05);联苯双酯组与福建叶下珠大、小剂量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福建叶下珠能显著降低血清转氨酶活力和肝脾脏器指数,对肝细胞坏死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作用。
- 冯天保田广俊李华唐明增陈培琼王新华张奉学
- 关键词:免疫性肝损伤卡介苗脂多糖小鼠
- 基于民族用药经验研究臭灵丹挥发油体内外抗流感的药效学作用被引量:4
- 2016年
- 云南民族草药臭灵丹广泛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得到临床初步验证,但相关基础实验报道甚少。臭灵丹气味浓烈,民族用药经验是鲜品泡服,倾向保留挥发油成分,提示挥发油很可能有药用价值。目的:验证臭灵丹挥发油的体内外抗流感药效。方法:(1)以MDCK细胞、细胞病变抑制法在治疗模式下研究臭灵丹挥发油对H1N1流感病的抑制作用;(2)以流感小鼠研究臭灵丹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感染肺炎的抑制作用。结果:(1)体外抗流感实验显示臭灵丹挥发油TC50(mg/ml)<0.01%(浓度),IC50(mg/ml)>0.01%(浓度),SI<1,提示无效;(2)流感小鼠肺炎抑制实验显示,臭灵丹挥发油低剂量组(体积比:2%)、高剂量组(体积比:8%)的肺指数分别为1.74±0.08、1.58±0.13,与病毒组比较(肺指数:2.12±0.2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灵丹挥发油体内对流感有抑制作用,但体外无药效,提示其抗流感机制并非直接抑制病毒蛋白。
- 黄婉怡王玉涛王新华
- 关键词:臭灵丹流感挥发油
- 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期的影响被引量:8
- 1999年
- 18 例带配子体的恶性疟患者随机分为2 组: 双氢青蒿素组10 例, 口服5 d 疗程总量360 mg ; 奎宁组8 例, 口服7 d 疗程总量10 500 mg 。全部患者每天涂血片计算配子体密度, 于给药当天(D0) , 药后4 、7 、10 、14 、21 和28 d (D4 、D7 、D10 、D14 、D21 、和D28) 取血作大劣按蚊感染试验。患者血中配子体转阴时间, 双氢青蒿素组为21 .8 ±5 .2 d ; 奎宁组为31 .5 ±8 .7 d 。按蚊感染试验结果: 双氢青蒿素组有4 例在D0D4 、D7 、D10 、D14 均未能感染按蚊; 其余6 例于D0 、D4 、D7 、D10 、D14 、D21 按蚊感染阳性例数为6/6 、6/6 、6/6 、2/6 、0/6 和0/6 。奎宁组D0 、D4 、D7 、D10 、D14 、D21 和D28 按蚊感染阳性例数为4/8 、8/8 、8/8 、8/8 、8/8 、2/8 和0/8 。这表明双氢青蒿素5 d 总量360 mg 对恶性疟原虫有性生殖期发育有明显抑制作用, 对生理上未成熟的配子体, 可中断其发育。
- 陈沛泉郭兴伯李广谦王新华范梨盛王炳西简华香符林春李国桥
- 关键词:青蒿素青蒿琥酯疟疾
- 以肝脏大体形态学联合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从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探讨中西医治疗乙肝肝硬化的效果,为分析疗效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对7例中西医治疗前后行二次肝脏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检查的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中药(4例)、西药(1例)及中西药结合(2例)治疗对肝脏大体形态学及组织学的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相比,①肝脏大体形态学改变方面:1例小结节肝脏表面结节基本消失,6例结节形态未见明显变化;②在组织学改变方面:肝脏纤维化程度改变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后纤维化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西药治疗无变化;在反映肝脏受损的炎症程度及范围方面,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见减轻,中药、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变化;在肝脏受损的坏死程度方面,西药治疗后坏死程度减轻最明显,其次为中药、中西药结合治疗。结论①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大体结节形态可争取不变化或延缓进展,甚至部分可以有逆转;②三种治疗方法对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疗效,各有所长:中西药结合治疗在抗纤维化和抗炎方面效果较单用中药或西药治疗为优,西药治疗在抗炎方面可能较中药治疗效果为好,而中药治疗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较明显。
- 李野平王岭张均倡王新华谭志健何军明凌云彪李国焕李金菊熊倩俞家福张志魁付新录秦传英刘勇王超
- 关键词:组织学肝硬化
- 白藜芦醇对小鼠艾滋病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7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中药虎杖提取物白藜芦醇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 模型组,白藜芦醇高、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0、4 mg·kg-1·d-1),齐多呋定(AZT)组(剂量为100mg·kg-1·d-1);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小鼠均腹腔接种Friend型鼠白血病病毒(FLV),复制小鼠艾滋病模型;病毒攻击后1 d,各组均按设计剂量给药,连续21 d;剖杀小鼠,观察白藜芦醇对模型小鼠的脾指数(质量比)及脾指数抑制率、胸腺指数(质量比)、外周血白细胞和红细胞计数以及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高剂量组能抑制模型小鼠的脾肿大(P<0.05)和胸腺萎缩(P<0.01),升高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P<0.05或P<0.01),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对外周血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未见显著性影响。【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体内抗小鼠艾滋病病毒作用。
- 杨子峰洪志哲唐明增李向阳张奉学朱宇同王新华符林春
- 关键词:小鼠
- 臭灵丹和迷迭香提取物在抗Ⅱ型登革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臭灵丹和迷迭香提取物在抗Ⅱ型登革病毒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臭灵丹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合成物通过细胞病变、Real Time RT‑PCR等一系列实验,对臭灵丹提取物、迷迭香提取物及其合成物的样品进行Ⅱ型...
- 张荣平王新华罗晓东赵昱刘绍兴于浩飞王玉涛张恒罡秦琳胡炜彦张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