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昆
- 作品数:27 被引量:268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济宁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7
- 2020年
- 目的比较多模式镇痛方案下超声引导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与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B)在剖宫产术后快速康复中的效果。方法择期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单胎,足月妊娠(孕周>37周),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TAPB组。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麻醉。术毕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QLB,TAPB组行双侧TAPB,两组每侧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术后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两组术后4、8、12、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分。记录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累积用量、镇痛补救率、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排气、普通饮食、坐起、站立、下床行走的首次时间和初乳时间。结果QLB组术后24、48 h静息及术后8、12、24、48 h运动状态NRS评分明显低于TAPB组(P<0.05)。QLB组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长于TAPB组,术后24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累积用量明显少于TAPB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TAPB组(P均<0.05)。QLB组术后首次下床行走时间及初乳时间明显短于TAPB组(P<0.05)。两组在镇痛补救率、术后24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普通饮食时间、首次坐起时间、首次站立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LB作为剖宫产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的一部分比TAPB具有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但是否比TAPB更有助于产妇术后快速康复尚需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 孔德华孔宪刚王昆尤培军
- 关键词:腹横肌平面阻滞快速康复外科多模式镇痛剖宫产术
-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5
- 2015年
-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择期脊柱手术老年患者152例,年龄>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S组仅采用舒芬太尼实施PCIA(n=77);D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实施PCIA(n =75).于术后1、2、6、12、24和48 h采用11点数字评分(NRS)评估患者静息和翻身活动时的疼痛程度;于术后1~3d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估术后谵妄(POD)的发生情况;于术前1d和术后1周进行韦氏记忆量表数字广度及视觉再认和联想学习分测验(包括顺背数字、倒背数字、视觉再认、联想学习)、Stroop色码干扰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数字符号替代分测验(DSST)、数字连线测验(Part A)等神经认知测验,评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静息NRS评分和活动NRS评分自术后6h均低于S组(均P<0.05).S组和D组分别有8例(10.4%)和3例(4.0%)患者发生P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57,P>0.05),且S组有2例POD患者需采用利培酮治疗.S组和D组分别有15例(19.5%)和6例(8.0%)患者出现PO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6,P<0.05).S组术后1周的倒背数字评分、视觉再认评分、DSST评分和Stroop测验完成时间分别为(3.7±1.3)分、(7.7±2.0)分、(25.2±7.8)分和(56.9±14.8)s,与术前的(4.1±1.1)分、(8.8±1.8)分、(28.2±7.6)分和(50.2±14.7)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2、3.585、2.427、-2.822,均P<0.05),而D组仅倒背数字评分与术前比较显著下降[(3.6±1.2)分比(4.0±1.2)分,t=2.144,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PCIA可改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和术后早期认知功能.
- 王昆李成文史继红卫宏图
- 关键词:患者自控镇痛舒芬太尼
- 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 目的:分析氨甲环酸减少体外循环术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接受的10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减少术后出血处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
- 王昆
- 关键词:氨甲环酸体外循环术后出血
- 文献传递
-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脑缺血沙土鼠行为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考察灯盏花素注射液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方法 以开阔法检查前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的行为,采用t检验比较给药组和对照组行为学变化。结果 灯盏花素给药组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 1、2、4、7d的行为学评分高于假手术组,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灯盏花素可减少脑缺血所致功能受抑制的神经元数目。
- 孟锋褚衍华王昆
- 关键词:灯盏花素注射液脑缺血沙土鼠行为学缺血再灌注微循环
- SLIPA喉罩、标准型喉罩与气管插管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李成文宋成军史继红王昆孔宪刚孟剑孟锋
-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喉罩气管插管气管内插管口腔分泌物
- 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异常苏醒的危险因素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异常苏醒(苏醒期谵妄和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非心脏胸科手术患者160例,男119例,女41例,年龄18~80岁,ASAⅠ~Ⅲ级,麻醉维持BIS值在30-60。在气管导管拔除后、达PACU后10min和出PACU时采用Riker镇静躁动量表(SAS)评估苏醒程度,SAS评分≥5分为苏醒期谵妄,SAS评分≤2分且持续时间达正常苏醒者清醒时间平均值+3倍标准差者为苏醒延迟。结果 66例(41.3%)患者发生苏醒期谵妄;17例(10.6%)患者发生苏醒延迟。BMI〉25.0kg/m2(OR=0.825,95%CI 0.747-0.911,P〈0.001)增加苏醒期谵妄的危险;老年(OR=0.766,95%CI 0.642~0.914,P=0.003)、BMI〈18.5kg/m2(OR=1.769,95%CI 1.224~2.557,P=0.002)和术中低血压(OR=0.123,95%CI0.018~0.833,P=0.032)增加苏醒延迟的危险。结论高BMI是苏醒期谵妄的危险因素;老年、低BMI和术中低血压是苏醒延迟的危险因素。
- 李成文史继红王昆孙波高国栋
- 关键词:麻醉恢复胸科手术麻醉深度
-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方案中的作用
- 孔宪刚李海鸥宋成军王昆李成文
- 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和早期转归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腰部竖脊肌平面阻滞(L-ESPB)联合喉罩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POD)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择期喉罩全身麻醉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全身麻醉诱导前行L-E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30 mL。术毕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静脉注射地佐辛行补救镇痛。记录术中全身麻醉药用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拔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静息VAS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CS),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前1 d、术后1 d、3 d、5 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术后5 d内POD发生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6.80、-5.23,均P<0.05),乌拉地尔、艾司洛尔使用率明显降低(χ^(2)=4.32、5.46,均P<0.05)。观察组术后拔喉罩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14±2)min、(21±2)min、(2.4±0.5)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8±2)min、(26±3)min、(2.8±0.7)d(t=-6.64、-7.18、-2.51,均P<0.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POD、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3.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26.7%、20.0%(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t=3.32、2.97、4.33、3.81、3.10,均P<0.05),BCS评分均明显升高(t=9.20、8.62、5.73、5.72、6.28,均P<0.05)。观察组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0(0,0)、10.0%、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33.3%、30.0%(Z=-3.41,χ^(2)=4.81、5.46,均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3、5 d两组
- 孔宪刚宋成军王昆尤培军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超声检查关节成形术谵妄老年人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连续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快速康复足踝部外科中的应用
- 孔宪刚李海鸥王昆侯代亮李成文
-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快速康复足踝部外科中的应用被引量:2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联合连续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快速康复足踝部外科中的应用。方法择期拟行单侧足踝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n=30)。A组行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阻滞和连续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放置坐骨神经周围导管,术后经神经周围导管采用0.2%罗哌卡因实施患者自控镇痛;B组行L2-3硬膜外穿刺并置管,术后行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术中输液量及麻黄碱使用情况。记录术后48h内静息/运动疼痛数字评分(NRS)、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记录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A组麻醉后各时点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B组(P〈0.05),术中输液量及麻黄碱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术后静息和运动NR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明显多于A组(P〈0.05)。A组术后24h内的患肢运动阻滞改良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单次股神经联合连续胭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干扰小,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患肢运动阻滞轻微,有利于足踝部外科患者的快速康复。
- 孔宪刚李海鸥王昆侯代亮李成文
- 关键词:股神经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