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军
- 作品数:69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明遗民张隽与《古今经传序略》被引量:1
- 2009年
- 身为明代遗民,张隽感叹故国社稷丘墟之际,访酉阳之佚典,作群经之鼓吹;"述一书之梗概,记流传之近远",作《古今经传序略》。庄氏私修明史,聘请张隽为明代理学家作传,明史案发,坐死。张隽与《古今经传序略》皆无人表彰,几至湮没无闻。朱彝尊曾藏有《古今经传序略》,只是秘玩而已,而《古今经传序略》经部序文几乎被《经义考》全部采用。因此,有学者认为"盖《经义考》之嚆矢也"。
- 王洪军
- 关键词:遗民
- “西狩获麟”的三重叙事及其思想建构被引量:3
- 2015年
- 《春秋》绝笔于"西狩获麟",探寻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便成为儒家士人的经学使命,从而依托孔子及"获麟"之传注建构了区别于传统儒学的价值体系,形成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新的儒学核心理论,这是秦汉儒家士人最重要的儒学贡献。"咏于《诗》,书于《春秋》"之后,麟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不断附加,成为具有灵性的并和王权结下不解之缘的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春秋》三传,尤其是公羊家"素王"、"三统"、"三世"等方面的论述,确立了经学为汉代"大一统"政治服务的目的;谶纬"获麟"的政治结构,解决了汉代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春秋》"西狩获麟"讥讽鲁国所狩非时、违背周代礼制的本义几乎被全部掩盖,这也是经典阐释之于文学的表现。
- 王洪军
- 关键词:叙事
- 魏晋南朝的“华林园”现象及其文学书写
- 2025年
- 华林园是魏晋时期建于洛阳的一座皇家园林,其前身是东汉濯龙园。晋室南渡,于建康摹洛阳之旧再建华林园,它由此成为皇权更迭的见证,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内涵。晋室南渡,玄风亦从中土传播至江左,在南朝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中盛极一时又逐渐回落,玄、儒、佛合流的倾向愈加明显。华林园的洛阳记忆和建康再现,使其成为窥视皇室贵族心理、反映时风流变的载体,这在其文学书写中也有所反映。华林园文学作为皇家园林文学中连续的一支,不仅是皇权演变的象征,也是以皇室为核心的魏晋南朝文坛文风的一个侧面,对于考察当时的文学有见微知著的意义。
- 吴慧盈王洪军
- 关键词:魏晋南朝文学书写
- 星土分野说的理论建构与礼乐文化的融合被引量:1
- 2021年
- 星土分野是先民天文观测和偶然历史事件结合的产物,既是周代礼乐文化的有机构成,也是传统史官文化独立发展而备显神秘的一部分。在天命观以及天人感应思想的驱动下,天上星辰等变化牵系着先民敏感的政治神经,识别和判断天象的变化即上天的言说成为"传天数者"的重要责任。于是,天上星区和自然地理区域进行对应,建立起可以识别吉凶祸福的理论体系。如果说上天已经指示了吉凶,而分野的直接目的就是告诉人们是何方、何地,甚至是何人之休咎,然后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古人为了更为准确地判断天意,以人官为依据建立起虚拟的天官系统;从《尚书·尧典》四仲星祭祀开始,五行星、二十八宿、十二次等占星方法出现并逐渐完善,汉代甚至出现了节候、律吕等扩展出来的分野方式。无论是何种分野方式,固然都是唯心的,但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建立起天人关系的理论图式,为政治为社会为人生服务。
- 王洪军
- 关键词:礼乐文化
- 谁与共饮——竹林名士聚会的文献分析
- 2022年
- 鲁迅说:"魏末,何晏他们以外,又有一个团体新起,叫作‘竹林名士’,也是七个,所以又称‘竹林七贤’。正始名士服药,竹林名士饮酒。竹林的代表是嵇康和阮籍。但究竟竹林名士不纯粹是喝酒的,嵇康也兼服药,而阮籍则是专喝酒的代表。但嵇康也饮酒,刘伶也是这里面的一个。"
- 王洪军
- 关键词:竹林名士阮籍饮酒
- 张隽交游与创作考被引量:3
- 2004年
- 作为一代遗民 ,张隽的生命意志有不被父兄子女理解的悲哀 ,于是在他的周围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个遗民群落 ,以宴饮、唱和抒发黍离之悲 ;以不辍之著述、抄书来延续有明政治及其丰富的文化构成 ,衍绎了独特的遗民文化之表现形式。
- 王洪军
- 关键词:遗民交游
- 历法与社会变革:“三百年斗历改宪”的学理依据
- 2022年
- 观象授时在传统社会有着深刻的政治内涵,“改正朔”是秦汉社会转型的标志性,也是最重大的政治议题。秦使用《颛顼历》,“改岁首而未改月次”,出现了是《夏历》还是《殷历》的争议以及历元的二重性问题。刘邦建汉,承袭《颛顼历》。四十年后,贾谊、公孙臣相继提出改汉正朔的主张。汉武帝时期,隆儒而黜百家之学,“朔晦月见,弦望满亏”为儒家士人以经学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改正朔提供了契机。“太初改历”成为西汉中叶重大的政治事件。东汉以谶决事、以谶正经,也以谶正历。在“三百年斗历改宪”等谶纬思想指引下,新的《四分历》确立并开始使用。秦汉历法的不断更换,不仅反映了政治演化和思想观念变革的历史进程,也使天文指导人文而化成天下的天命思想得到了集中体现。
- 王洪军
- 关键词:社会变革天文学
- 竹林七贤的耦合及其文学价值
- 2022年
- 在曹魏时期,竹林七贤每个个体都是真实存在的,却不是一个团体。东晋的清谈家们以著金兰之契的嵇康、阮籍、山涛为核心,耦合了三人的朋友圈,去除也与三人著金兰之契的吕安,加入被阮籍欣赏的聪颖少年王戎,最终提聚出七个人,又受佛教教义影响,称之为竹林七贤。作为玄学家话题人物耦合而成的竹林七贤,不仅成为玄学理论承上启下的津梁,呈现出时代的思想镜像,也开启了相悖于世俗礼法的生命范式,拓展了中国传统士人的精神内涵,同时成就了魏晋诗歌的“正始体”。竹林七贤的耦合,无论是在哲学史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烛照的意义。
- 王洪军
- 关键词:文学价值
- 编辑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构建被引量:8
- 2011年
- 编辑职业幸福感是指编辑主体在从事自己的编辑职业中基于对幸福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自己的努力,其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的和谐发展而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当前,多数编辑在编辑职业中缺乏幸福感。对此应积极应对,构建编辑的幸福感,提升幸福指数。
- 王洪军
- 关键词:职业幸福感
- 夏商周三代文化记忆与儒家三统理论的生成
- 2025年
- 中华民族是一个连续性的民族,历史虽有断裂但没有断层。在周人的眼中,夏商是言之凿凿的信史,汉代人又把信史推进到黄帝时代。商代已经被考古学所证明,黄帝、尧、舜、禹(夏)是铭刻在族群或者民族心里的文化记忆。春秋时代的孔子对于夏商文明的关注与探索为儒家三统理论奠定了思想与理论基础,经过思孟学派及其流裔的理论演化,三统论在汉代得到了确认与弘扬,且在阴阳学的赋义下成为汉代经学的核心理论。三统循环、周合五行之道成为汉儒笃信的历史发展理论。在三统论动态演绎过程中,形成了传统社会“皇权+孔子+经学”的话语语境以及话术,同时凝固成一种思维模式、叙事方式。然而,三统论并不是形而上的唯物史观,从历法发展乃至成熟的角度看,是汉儒在政治愿景驱动下依附于皇权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假说。
- 王洪军
- 关键词:夏商周三代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