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淳正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4篇动脉
  • 4篇血管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细胞
  • 2篇夹层
  • 2篇MRI诊断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电子计算机断...
  • 1篇动脉斑块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斑块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机构

  • 10篇郑州市第一人...
  • 1篇河南大学
  • 1篇焦作煤业(集...

作者

  • 11篇王淳正
  • 1篇许来艳

传媒

  • 3篇山西职工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国CT和M...
  • 1篇医疗装备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宝石能谱CT去伪影技术对脊柱小型金属植入物成像中最佳单能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结合去金属伪影技术在临床影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23例,对其进行宝石能谱CT检查,并采用单能量成像进行图像重建,其中单能量成像重建时能量间隔为20 Ke V,范围为40~140 ke V,共计获得6组图像,对图像中无伪影层面(A层)和伪影最重层面(B层)中SD、CT值进行测定。结果:在6组不同ke V下进行图像重建,其中在以120ke V进行单能量成像时A、B层面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此时伪影最重层面中伪影基本全部消除;在其余5组单能量成像结果中,A、B层面SD值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6组单能量成像结果中,以60ke V成像中CNR最佳,随着成像能量的逐渐增加,CNR逐渐减小。结论:宝石能谱CT单能量成像可有效对脊柱金属植入物患者CT影像中金属伪影进行消减,其中以120ke V进行单能量成像时质量最佳,可最大限度对伪影进行消减,有利于为此类患者早期并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
王淳正王战
关键词:宝石能谱CT
CT血管造影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合并栓塞一例
2012年
患者,男,47岁。餐后出现阵发性上腹胀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1d,神清、精神差、纳差、睡眠差,无大便,小便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9×10^9/L,中性粒细胞78.8%,血淀粉酶157.3U/L.尿淀粉酶552.4U/L;肝肾功能正常。彩超:轻度脂肪肝、肝左叶小囊肿。腹平片无异常。
王淳正
关键词:血管造影诊断肠系膜栓塞白细胞计数
EUS检查与MRCP成像对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对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检查(EUS)检查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31例IPM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患者所得EUS和MRCP图像进行分析,对比EUS和MRCP对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正确率。结果EUS对IPMN良恶性鉴别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3.33%、76.92%,MRCP为88.89%、92.30%,MRCP虽略高于EUS但两者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良性:EUS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肿瘤最大直径为(28.33±4.26)mm,主胰管最大直径(6.12±2.26)mm,内部结节高度(2.33±1.02)mm;MRCP:可见其T_(1)WI、T_(2)WI多为长信号,肿瘤为多房囊性肿瘤。恶性:EUS肿瘤常为不规则形态,边界不清晰,肿瘤最大直径为(33.26±5.87)mm,主胰管最大直径(13.45±3.58)mm,内部结节高度(7.45±1.88)mm,MRCP:T_(1)WI、T_(2)WI多为长信号,肿瘤为单房囊性肿瘤。结论EUS检查与MRCP成像均可为IPMN良恶性鉴别提供参考依据,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根据患者基本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王淳正许来艳侯莉莉
关键词:EUSMRCPIPMN良恶性
超声与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中的应用被引量:22
2018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与CT血管造影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性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130例疑似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均完成CDUS、CTA两种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易损斑块检出上的差异。结果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517块、250块、322块,CTA分别为504例、244块、341块。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分别为85块、13块、23块;CTA分别为228块、104块、85块。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260支,在钙化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数目检出上,CDUS数目分别为39块、10块、16块,CTA数目分别为42块、20块、23块。以两种检测方法无差异的CCA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易损斑块上的检出情况,结果显示,在易损斑块检出率上,超声(53.17%)明显高于CTA(22.41%)。结论 CDUS与CTA在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各有优势,两者联合使用,取长补短,有助于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李媛媛姚晓松陈菲王淳正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斑块彩色多普勒超声
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
2017年
目的 :分析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MRI图像特征,以提高该病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内PA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22例均为单发,病变位于小脑12例,大脑半球6例,鞍区2例,右颞叶2例。其中囊肿型6例,囊肿结节型10例,实质型6例。MRI平扫囊性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高信号;实性部分T_1WI呈等信号6例,稍低信号10例,T_2WI呈等信号4例,稍高信号12例,DWI呈等信号7例,低信号9例。MRI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呈不同程度强化,其中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6例,无强化6例,囊性部分无强化。2例肿瘤周边伴中度水肿。结论:颅内PA以囊性和囊实性多见。MRI图像以强化性壁结节为特征,DWI示肿瘤实体部分具有高扩散性,肿瘤实性部分血管丰富。囊实性病灶呈"囊内有瘤、瘤内有囊"的特点,这些特征可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影像学支持。
王淳正郭晓强赵佳宝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NS PNET)的MRI图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9例CNS PNET患者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均为单发,多位于大脑半球,呈类圆形、分叶状,实性肿块6例,囊实性肿块3例,占位效应明显;平扫实性部分T1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WI、T2FLAIR及DWI呈等高信号。坏死、囊变部分T_1WI呈低信号,T_2WI、T_2FLAIR及DWI呈高、稍高、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不均匀强化,坏死、囊变部分无强化。2例肿块周边伴水肿,1例伴出血,2例病灶内部或周围伴流空血管影,1例伴脑膜转移,1例伴钙化。结论:CNS PNET多为单发,其发生部位、形状及MRI信号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王战王淳正郭晓强
关键词: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磁共振成像
应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评价。方法:对46例胫骨平台骨折行钢板内固定术的患者采用能谱CT检查,对CT检查结果的原始图像使用金属伪影去除进行去伪影处理和膝关节三维重建图像,以原始图像为参照,评价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处理对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的图像显示效果。结果:应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处理的图像中伪影低于原始图像,经过处理后图像质量评分为优良者比率为90.19%,其中86.23%的图像中基本无伪影。结论: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可以有效去除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图像中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是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临床效果的重要手段。
王战王淳正
关键词:能谱CT
DCE-CT检查对小肝癌病灶检出率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检查对小肝癌病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2月我院病理确诊小肝癌患者74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均行DCE-CT检查及常规MRI检查,统计诊断结果,对比DCE-CT检查与常规MRI检查的诊断效能、DCE-CT各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的密度(低密度、等密度、高密度)及小肝癌DCE-CT扫描影像学类型。结果: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122例疑似小肝癌病例中,共检出阳性74例,阴性48例;DCE-CT检查检出阳性72例,阴性50例;MRI检查检出阳性64例,阴性58例。DCE-CT诊断小肝癌病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高于MRI,漏诊率、误诊率低于MRI(P<0.05)。81个病灶在DCE-CT扫描中均有显影,检出率100%明显高于平扫CT检出率90.12%(P<0.05)。小肝癌DCE-CT扫描影像学类型:动脉期增强、门脉期消散型85.19%,动脉期增强、门脉期及静脉期消散型6.17%,门脉期增强、静脉期消散型9.88%。结论:DCE-CT检查可有效提高小肝癌病灶的诊断效能及检出率,为患者后期有效治疗提供指导意义。
谢洪峰王刚王淳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小肝癌
CT血管成像用于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用于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例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患者分别采取CTA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及闭塞程度的诊断准确性。结果:CTA检查与MRA检查对于轻度狭窄及闭塞程度的血管的诊断准确率相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CTA对于中重度狭窄及闭塞血管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优于MRA,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TA能够避免钙化对图像信息读取的影响,准确的评估颈内动脉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在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血管的准确性更高。
王淳正
关键词:CT血管成像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效果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10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扫描,研究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影像学特征与表现。结果 10例均是单发病灶,与肺的边缘部位靠近,并且病灶主要表现为结节影、类圆形肿块以及肺周围型孤立性圆形;CT增强扫描出现明显强化的现象,灌注的曲线表现为持续平台型。结论对患者进行CT平扫能够观察到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良性肿瘤特点,动态增强CT扫描在肺硬化性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王淳正
关键词:肺硬化性血管瘤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